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个年仅19岁的傣族战士,在语言不通环境不明的情况下,四个小时之内,凭一己之力猎杀了56个越南兵。
如此夸张的战果,军中没有一人质疑,人人都相信,他有这个本事。
岩龙烈士
获得了骄人的战绩,小战士打仗更加卖力,比从前冲得更猛,幻想着建立更多功勋。
一人杀半百,他是怎么做到的?后来的他在战场上又会遭遇什么?
傣族战士,忠于祖国1960年,云南省景洪县中,一个小小的男婴从母亲肚子里出来,和世界打了第一声招呼。
他叫岩龙,这是一个相当坚硬的名字,像岩石一样不惧风雨,像龙一样气势磅礴,小小的男孩儿还有着稚嫩的脸庞,可这个名字已经注定,他会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他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成长于条件落后的乡村,但他的心像金子一样珍贵,像宝石一样澄澈。
他亲眼见到过汉族的革命同志们如何为少数民族同胞服务,也亲眼见到过边疆战士如何舍生忘死,保家卫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信念,从此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1978年,他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当穿上崭新的军装时,他站在镜子前,久久舍不得离去,一会儿检查帽子有没有戴歪,一会儿又看看风纪扣有没有歪歪扭扭。
参军第二年,他就遇到了实战,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和4班的另外八名战友一起,毫不犹豫地奔赴前线。
在此之前,他随时做好了上战场的准备,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兵蛋子,成长为了具有合格能力的战士。
班里的九名士兵,只有他一个人不熟悉汉语,大家并未排挤他,而是抓住一切机会用心教导他,帮着他一点点学会日常用语,学会顺畅地和他人沟通。
岩龙的班长,给了他兄长一般的关怀,在他什么都不懂时,班长的手势就是他的指路明灯,两个人之间的默契,让他能够最快速度解读班长的意思。
岩龙在部队训练时的照片
当然,要想进步,光靠他人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自己不认输,不放弃,坚持下去,他才能成为一名受到认可的解放军。
身材瘦小的他,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投掷手榴弹。
他力气不够大,手榴弹投掷距离不够远,像这样的情况,在战场上是致命的弱点,如果手榴弹投掷距离不足,那我军战士不仅不能射杀敌人,还会打草惊蛇,暴露其他战友的位置。
为了克服这一先天的不足,岩龙下了许多功夫,他知道,增强臂力是关键,所以把手榴弹绑在高高的树上,一遍又一遍地用手触碰,模拟投掷过程。
一天下来,十几个小时不间断地练习,让他的手臂变得红肿疼痛,吃饭时连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战友们开着善意的玩笑,他也不生气,仍然跟大家乐呵呵地打成一片,用左手笨拙地吃饭。
只是在心里,他偷偷想着,以后,我要成为立功的榜样。
日积月累的练习卓有成效,他的手榴弹投掷水平,渐渐能够投到全军最顶尖的水平。旁人调侃他背地里下功夫,偷偷做功课,他也不反驳,只会摸着脑袋,傻乎乎地笑着。
行军打仗,光有力气还不够,作为一名战士,开枪射击是最基本的技能,而瞄准目标则是最基础的要求,但就是这样基础的要求,对于岩龙来说却难如登天。
第一次射击训练时,别人都能命中靶子,只有他全部脱靶,羞愧得连头都抬不起来。
在一个巨大的困难面前,他还是抱着从前那样的信念,相信勤能补拙,用时间弥补自己的短板。
白天辛苦的训练完成之后,晚上,战友们都在睡觉,他独自一人跑到操练场,拿着枪,对准目标,一待就是几个小时,身体一动不动。
痛苦得快要熬不下去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要么坚持,要么滚蛋,别成为其他人的拖累。
他最终战胜了所有难关,在入伍9个月之后,就成为了射击和投弹等多个训练项目的标兵,从水平倒数的少数民族战士变成引领全军的训练标兵,他的成长,只有一个诀窍,那就是刻苦二字。
平时训练多流汗,上了战场少流血,这句话,他始终坚信不疑,哪怕身处和平年代,他也在为上战场而做准备。
他留下的所有汗水都是值得的,在对越作战战场上,他的各项训练积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孤身对战,战果亮眼岩龙所在的连队是部队中的尖刀连,而且四班又是连队中的尖刀班,所以夺取阵地之时,他和战友们作为主力,冲锋在最前方!
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占领78号阵地,为后续部队的行动创造更多条件,但阵地及其周边的敌人防守非常紧密,炮火和机枪连绵不绝的朝着我军所在的方向射来,给战士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排长亲自带着两个班的战士行动,却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岩龙非常珍惜和战友们朝夕相处的情谊,如今看到敬爱的排长死在自己眼前,他的眼睛里燃起了熊熊怒火,恨不得把敌人生吞活剥。
由于敌人火力集中,所以岩龙等人只能分散行动,尽量避免损失,他独自带着枪,游走在78号阵地附近,发挥自己最擅长的本领,点射。
所谓点射,通俗来说就是打一枪换个地方,让敌人找不到自己所在的具体位置,抢先攻击敌人,而无法使其锁定己方目标。
图片来源网络
他沿着山路纵深前行,密密麻麻的荆棘扎得他生疼,但他的脚步却一刻未曾停止,接近敌人阵地几十米处,他停了下来找好隐蔽位置,把直奔我军而去的机枪手和副枪手统统击毙。
敌人发现了他的位置,马上调转火力发射方向,压迫感随之而来。
岩龙身形十分灵活,像只泥鳅一样钻进了山丛中,须臾之间便不见了身影,突然间,他又出现在敌人左侧的火力点附近,举枪射击,很快就把几个火力点全部打压。
他的动作始终比敌人快上一步,所以一直在带着敌人兜圈子,越南士兵在他的身后穷追不舍,却只能被他攻击,而无法伤他分毫。
他的胆子很大,不仅干掉了机枪手,还想把对我军造成最大威胁的炮手一起干掉,单枪匹马上阵,没有人为他掩护,他也不紧张,按照自己的节奏向前狂奔,很快就摸到了敌人火炮附近。
恰好此时,一个炮手正在往炮筒里填充火药,他毫不犹豫,瞄准目标,周围几个炮手全部应声倒地,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行动为其他战友提供了太多太多的助力。
在攻占78号阵地时,双方部队一度僵持不下,就在这时,从岩龙所在的位置传出的射击声突兀响起,敌军防御阵形很快就出现了裂缝,战士们抓住机会,全力进攻,抢占先机。
至于岩龙,独自一人在敌军纵深处周旋了将近四个小时,不仅毫发无伤,而且还带回了一大堆望远镜等战利品。
当被问到击毙了多少敌人时,他掰着指头数了又数,一脸茫然,晚上,他还一直纠结这个问题,想了不知多少次,才终于确定答案为56人。
独自一人消灭56个越南兵,这个战绩听起来着实有些恐怖,但是,军中没有一人质疑岩龙的答案,因为他的本事配得上这个成果。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后来向上级汇报战果时,他只报告了20人,与此同时,我军清理78号阵地,在一个土坑里发现了60具没来得及被越南士兵拖走的越军尸体。
越军
这60个人里,有多少是被岩龙击毙的,60个人之外,又有多少尸体已经被越军抬走,这些问题,就连岩龙自己也不知道。
听人说,自己立了大功,他便幻想着戴上军功章,光荣回家的那天,可没想到,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他的人生会发生巨大的转折。
孤胆英雄,战死沙场岩龙不知道的是,他的战绩,已经足够评上一等功,不过就算他知道,这对他的生活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他还是会像刚刚抵达战场时那样,把全部的热情和生命力全部投入保家卫国的战斗之中,立不立功,对他来说只是荣誉的分别,无法改变他的本质。
战争还在继续,他的连队继续担任尖刀连,而他也继续充当排头兵的角色,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部队行军过程中,刚刚到达公路转弯的地方,丛林中突然放出了冷枪。
岩龙的遗物
身在最前方的岩龙不幸中枪,身体缓缓倒了下去。
其实如果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拼命,敌人不一定是他的对手。但是像现在这样毫无防备的中弹,对我军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防不胜防。
他倒在地上,眼睛微微张开,视线里是正在朝着自己快速跑来的班长。
他是整个4班最需要照顾的小战士,年纪小又是少数民族同胞,而且不通汉语,怎么看都有些可怜,能够激发起其他战友的保护欲。
大家希望能在生死面前护着他,却不想只能看着他中弹牺牲,其实死亡早就已经在他的规划当中,战场之上,生死是最无常的事情,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对这一点想得很清楚。
唯一遗憾的是,临死之前,他无法再回到家乡见一见熟悉的父老乡亲,他用尽浑身上下最后一丝力气,朝着北方努力看了一眼,那是祖国所在的方向,是他心底深处最眷恋的方向。
岩龙牺牲了,一个年仅19岁的小战士,在即将被评定功勋之前,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牺牲,但他的英雄事迹,会在军中永远流传下去。
部队党委将他追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授予他孤胆英雄的荣誉称号,也把一等功颁给了他,即使他已经看不到了。
他的遗体被运回了祖国,长眠于云南的水头烈士陵园,这也算了却了他最后一点夙愿,让他与祖国的一草一木共生。
19岁的人生虽然短暂,但19岁的生命之光却绽放得格外耀眼,岩龙的名字,永远都是家乡人民的骄傲。
结语:1978年,岩龙穿着军装离开家乡时,恐怕并未想到,自己再也回不来了。
他先天条件不算太好,但证明了勤能补拙,从呆呆的新兵蜕变为战斗英雄和全军标兵,一人单挑几十敌军,如此战绩,必为传奇。
参考文献:
《喜迎二十大 | 青春寻访 榜样引领(第五期)孤胆英雄——岩龙》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亻太)家的好儿子——岩龙》
《中国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