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6月的一天,粟裕在驻法大使黄镇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诺曼底登陆遗址。
为了接待粟裕大将,法国方面特地安排了金牌讲解员为贵宾服务。
下车后,粟裕迫不及待地和讲解员交流了起来,讲解员着重介绍了当时战斗的基本场景,粟裕聚精会神地听讲,生怕漏掉一个字。
讲解结束后,粟裕把压在心底的五个问题一连串地问了出来,不承想工作人员也不知道答案。
为了搞清事实真相,粟裕卷起裤脚就往海面上走,陪同人员拦都拦不住,他一口气连续走了两三里路。
突然,他弯腰往下一摸,对着同行的人大喊:“原来如此,真是不虚此行!”
粟裕为什么要去看诺曼底?到底是哪五个问题?下海后,又摸到了啥?
一心要去诺曼底1970年,刚果国内发生剧变,新政府成立后将国名改为“刚果人民共和国”,同时宣布坚定地拥护社会主义。
我国自然十分欢迎刚果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为了表达对亚非拉好兄弟的强力声援和衷心祝贺,毛泽东主席特意委派粟裕大将组建代表团,前往刚果。
由于没有直达航班,在结束对刚果的访问后,代表团一行在法国巴黎短暂逗留,我驻法大使馆工作人员听说粟裕大将来访,都十分激动。
时任驻法大使黄镇也下达指示,要求全力做好代表团的接待和保障工作。
粟裕一行人到达的当晚,黄镇大使特地设宴款待。
席间,大使告诉戎马半生的粟裕将军:已经提前为代表团安排了丰富的游览行程,在未来的几天,工作人员会带着他们参观巴黎的各大景点,以便代表团全方位地感受世界浪漫之都的无穷魅力。
然而粟裕大将对这份行程表丝毫不感兴趣,反而提出第二天就出发去二战时期的著名军事遗址参观。
黄大使知道粟裕对军事战例十分感兴趣,就为他临时调整了安排。
由于时间有限,摆在代表团面前的有两个选择:要么去参访马奇诺防线,要么去海边的诺曼底参观。
马奇诺位于法德两国的边境,当年为了阻止德国纳粹的入侵,法国政府不惜斥资50亿法郎历时11年时间修建而成,可惜后来希特勒的军队绕道而行,所以这条防线最后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作用。
而诺曼底,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堪称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去诺曼底!”粟裕团长不假思索地选择去海边的诺曼底。
诺曼底登陆遗址在法国的西北部,位于英吉利海峡沿岸的阿罗芒什镇,距离巴黎市区有4个多小时的车程。
粟裕无心观看道旁风景,也无暇和陪同人员寒暄聊天,一路上不断地向陪同代表团的韩开合副武官提出各种问题,希望能够尽快了解诺曼底的方方面面,韩武官经常陪同贵宾参观诺曼底,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
终于到了目的地,粟裕丝毫没有因为长时间的旅途而感到疲惫,反而兴致勃勃。
那天诺曼底的天气很好,下车后粟裕做了几次深呼吸,感觉心旷神怡,从诺曼底往东看,是一望无垠的海滩,向南有50公里的纵深。
远处有成群的牛羊正在草地上嬉戏,碧绿色的草原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粟裕走到登陆纪念碑前,双手叉腰极目远眺,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场景。
为了接待中国代表团,法国方面特地安排了金牌讲解员为贵宾服务,讲解员着重介绍了当时战斗的基本场景。
盟军投入了288万兵力和60万吨各类补给品,调动了上万架飞机,将近一万艘舰船,坦克运输车17万余辆参加这场战斗。
为了打德军一个措手不及,部队从五个方向同时进攻,他们的对手是强大的德军第352步兵师,他们的装备首屈一指。
战斗异常惨烈,同盟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49天,终于占领了德军的阵地,打退了敌军。
美英两军成功返回欧洲大陆,开辟了第二战场,欧洲地区战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事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同时,诺曼底登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两栖登陆作战,足以载入史册。粟裕大将边听边不住点头。
虽然同为同盟军国家,但是法国讲解员的解说明显多少带有地域色彩,他表示:美国人不住地吹嘘自己英勇作战,才击败了德国人,大有把美军美化成全世界救世主的趋势。
其实在战斗刚打响的时候,美国人损失惨重,几乎没有人能够进入德军的封锁线,相比之下,讲解员反而着重描绘了法军在这场战斗中起到的作用。
亲自下海一探究竟在来到法国之前,粟裕对诺曼底登陆已经做过一番细致的了解,到了实地听了讲解后,他对整个登陆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决定这次战争胜负的首要前提,是天时地利人和。
为了能在一个有春潮的早晨发起攻势,盟军指挥官不惜把作战计划推迟了24小时。
这个时间段能见度好,有利于不同的盟军部队协同作战,也便于士兵们靠岸并清除障碍物,这就是占据了天时。
德军在加来湾部署重兵,而忽视了这里的防御,盟军之所以选择在塞纳湾登陆,正是看中了这里是德国人的薄弱环节。
虽然塞纳湾的基础设施并不很完善,海面不平静和没有供给港口等也都是它的不利因素。
方便盟军的海军空军支援联合作战却比较方便,盟军的机械化程度也足以支撑他们取得成功,总体分析下来,塞纳湾的地形很适合登陆,这就是占据了地利。
至于人和,则是因为同盟军代表着正义,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站在他们一边,打仗归根结底打的是民心,得到人们支持的部队无往而不利。
诺曼底登陆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一应俱全。
听了粟裕团长的一番高谈阔论,讲解员不由得啧啧称奇,他没想到一个出生在万里之遥的中国将军,对发生在这里的事情如此熟悉,说起来这么头头是道,他把粟裕所说的内容记全部在脑子里,以便将来更好地为其他人讲解。
粟裕对当年登陆的细节也十分关注,他知道当年美英军队除了配备大量用以搭载步兵和坦克的登陆驳船、自动驳船外,还有可供坦克、汽车自行上岸的平底和活动舷板运输船。
足量和多种的运输、登陆工具是胜利的前提,有了它们才能将大批兵员、武器装备迅速送到岸上,这些都是登陆作战成功的保障基础。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盟军建造了人工港,这引起了粟裕极大地兴趣。
“面对汹涌的波涛,采取了什么办法建成人工港?水泥墩的体积有多大,具体的参数和材料是什么?它们的大小是否一致?又通过什么手段在浮动和固定模式切换?”粟裕的脑子转得飞快。
面对突如其来的五个提问,金牌讲解员一下子慌了神,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内容,以往接待过的参访者也没有过类似的发问。
无奈之下,他只好打电话给研究院,向那里的专家寻求帮助,然而最资深的专家给出的解释,同样模棱两可无法令人满意。
法国讲解员只好无奈地耸耸肩,摊开双手向粟裕表示:他已经无能为力。
求真务实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优秀品格,得过且过就达不成来诺曼底的目的。
为了把事情搞清楚,粟裕大将下定决心,亲自走到海边一探究竟,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也陪同前往。
“原来如此,真是不虚此行!”粟裕带着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两三里路,终于在海边找到了一些残骸。
经过细致的测量,仔细的计算,基本还原了当时人工港的情景,五个问题的答案粟裕大将业已了然于胸。
粟裕一行人在诺曼底整整逗留了一整天,直到天黑才回到巴黎市中心。
见到了黄镇大使后,粟裕依然难掩兴奋之情:“太震撼了,太有启发了,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遗址把粟裕身临其境地带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去海边的探访更是让粟裕的思绪带到了海峡和远方。
直到此时,同代表团的段苏权将军才解开谜底:“诺曼底之行是有的放矢之举,粟裕将军正在考虑一件大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件大事,就是怎样解决台湾的问题,由于在战场上连连失利,蒋介石带领国民党余部仓皇逃到台湾,在那里割据一方。
台湾岛历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祖国统一关乎两岸人民共同的福祉,也是全体中华民族的期望。
粟裕历来热衷于各种军事战术的研究,在淮海战役中他采取采用“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方案,把国民党分割围歼,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中央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粟裕,希望他不辱使命,再立新功。
作为华东军区的主要军事领导人,粟裕立即着手研究制定作战方案,和诺曼底类似,宝岛面积狭小易守难攻,如何抢滩登陆成了战局的关键。
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攻台作战准备和解放东南沿海岛屿,以及剪除台湾外围岛屿上。
渡海作战艰巨性和困难程度不言而喻,当时我国的海军水平仍处于发展阶段,海陆空联合作战的能力和今日也不可同日而语,行之有效的作战方案势在必行。
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主席再次强调了早日解决两岸问题的决心,同时也指出必须有了十足的把握才开始行动,贸然出击绝不可取。
粟裕更加慎重思考对台作战问题,对兵力部署做了较大调整,调动大量兵力陈兵东南沿海。
然而国际形势变化风起云涌,随着美国人插手朝鲜半岛事务,我国军事战略重心从东南向东北转移。
后来美国人对台湾态度暧昧的表态,加剧了台海问题的复杂程度,解放台湾的任务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1955年后,朝鲜半岛战事告一段落,此时出现了不少积极因素,呼吁用稳妥方式解决问题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一阶段党中央主要考虑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而此时粟裕大将的身体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只得前往青岛休养,养病期间,他对着地图昼夜常思,望着海峡的区域凝眉立目。
到了1962年,有消息说国民党企图反攻大陆,粟裕不顾身体欠佳赶往福州,和当地的军区领导见面商量对策。
随后又去了闽南及厦门一带亲自察看地形,最终构建了将来犯之敌一律全歼的方案,只等敌人自投罗网。
虽然蒋介石最终放弃了这次作战,但是粟裕的思考依然给我国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
后来,粟裕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和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借鉴国外的类似案例持续调整完善作战方案。
当他读到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后,就萌发了去实地看一看的念头,后来终于在1970年梦想成真。
从法国回国后,粟裕撰写了详尽的报告,提出了自己的最新思考,叶剑英元帅看到后拍案叫绝,秦基伟也茅塞顿开。
同时他们被粟裕心系国家大事的情怀所感动,可惜的是,后来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演进,到粟裕1984年去世也没有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时过境迁,解放台湾的计划一搁置就是好几十年。
事到如今,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彻底实现,吾辈任重而道远。
统一事业关乎全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两岸人民的夙愿,同胞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目标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西西里岛战役、加里波利之战
2.《对1949-1950年解放台湾三度搁置之再探讨——以粟裕的努力准备和分析为中心》张皓 史学集刊
3.《粟裕探访诺曼底》刘旭 世纪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