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结:居民收入与房价背离,木已成舟

戈多叹息之 2025-02-17 19:36:59

  一直有一种观点,"人口负增长决定楼市下行"。

  任泽平就是这个观点,当然,他支持政府给予每一个创造生命的家庭真金白银的补贴,这没有错;人口出生率降低对楼市的影响也不言而喻,但是,简单归因不能无限放大,会掩盖真相。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65.22%,距离发达国家80%的水平仍有15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对应着近2亿新增城镇人口住房需求。也就是说,真正将中国楼市拖入困境的不是人口,是居民收入增长与房价涨幅的严重失衡,这种结构性矛盾正在侵蚀房地产市场的地基。

人口焦虑遮蔽了真实矛盾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住房自有率已达89.6%,但其中隐藏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

  58同城《2023年住房租赁市场报告》揭示,26-35岁群体租房比例高达64%,一些"有房族"中超过40%的住房为父母资助购买。这种代际财富转移创造的购房需求,透支了未来的消费能力。当前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2亿平方米,已经与日本房地产泡沫顶峰时期相当,我国城镇化进程仍在推进,这表明供需错配才是关键。

  货币政策的剧烈波动直接左右楼市走向。

  2015-2017年M2年均增速11.6%,同期百城房价更疯魔,累计上涨42%;2020年疫情后货币宽松推动深圳房价半年暴涨23%。这些数据印证,信贷闸门的松紧比人口变动更能左右短期房价走势。当金融杠杆成为购房主要支撑时,市场稳定性必然受损。

收入与房价的致命脱钩

  202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万元,按此计算购买90平米住房需不吃不喝28年,深圳等城市更达40年以上,远超国际公认的6-7年合理区间。

  这种畸形的房价收入比,本质是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持续走低。2000-2020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53%降至47%,而资本所得占比从20%升至34%,财富分配机制亟待重构。

  房地产金融化加剧了这种扭曲。

  2022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占GDP比重34%,居民部门杠杆率62.2%,超过国际警戒线。当六个钱包支撑的购房模式成为常态,不仅抑制消费升级,更积累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月供收入比超50%的购房者达43%,家庭财务安全边际岌岌可危。

破局之路:重构市场价值坐标

  建立房价与收入的动态平衡机制已刻不容缓。

  可借鉴德国经验,将房价涨幅严格控制在收入增速之内,对超额涨幅征收特别调节税。同时推进房产税改革,西南财经大学测算显示,0.8%的房产税税率即可替代60%土地出让收入,这既能抑制投机,又能为保障房建设提供可持续财源。

  收入分配改革更是治本之策。需将劳动报酬占比提升至5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1.5万亿财富向居民部门转移。当普通劳动者通过勤劳工作就能实现安居梦时,楼市才能真正回归居住本质。

  解开中国楼市的戈尔迪之结,需要突破简单的人口决定论迷思。

1 阅读:241

评论列表

良朗

良朗

7
2025-02-19 07:10

在房价暴涨的过程中,房子被赋予了巨大的金融属性,人们是越涨越买,现在房价大幅下跌,金融属性消失,投资性需求烟消云散,越跌越没人买,商品性需求由于购买力与虚高的价格严重脱节不能满足,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降价降价再降价。

春风

春风

6
2025-02-20 15:17

收入与房价——压力如山!!!

军队飞翔

军队飞翔

2
2025-02-20 12:17

地产未来会非常残酷:最新数据,人均已经不是40平了,最新的统计我们人均已经50平住宅,在全球都是领先的。

亦吟

亦吟

2
2025-02-21 12:08

失业已是寻常事,按揭买房须三思!

戈多叹息之

戈多叹息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