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棺椁至今未入土,2016年长子回故乡祭祖:希望父亲葬回大陆

郭俊杰说历史 2025-02-20 14:55:54

1990年,台湾痛失抗日名将孙立人先生,他生前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名。

临终之际,他怀有落叶归根的深切愿望,遗憾的是,直至生命终结,这一心愿都未能如愿以偿。

2016年,长子孙安平返回大陆祖籍地祭拜祖先。

面对父老乡亲,孙安平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并同时提出了对未来的新期待。

孙安平有何期待?孙立人将军一生经历如何跌宕起伏?

国人大多通过抗日战争时期缅甸远征的事迹,开始了解孙立人。他在该战役中的表现,使众多国人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

孙立人,一位爱国名将,胸怀国家。虽为蒋介石部属,但在对抗日本侵略者立场上,他与蒋介石存在分歧。

他反对蒋介石提出的消极抗日主张,认为应先驱逐外来侵略者出中华大地,再着手解决中国社会的内部矛盾。

在抗日战争期间,孙立人展现出卓越的英勇表现。

后接缅甸远征任务,他积极响应,深知境外歼敌亦能为国内抗战助力。

他们深陷重困之际,孙立人将军毅然率800士兵出战,与日军展开周旋,奋勇作战。

此役异常惨烈,中国军队仅800余士兵,而敌军数量远超我军数倍之多。

7000余名英国士兵先前未能战胜这股敌人,反遭其围困,由此显现敌人战斗力极为强大。

明知胜算渺茫,战士们在将军率领下,仍毅然决然,决心以命相搏,与日本军队展开了殊死较量。

这支800余人的队伍竟创造奇迹,成功营救友军,给予日本侵略者重大震慑。

经此战役,孙立人名扬四海,不仅于缅甸声名远播,且其名声亦传至国内,广受众多爱国志士的崇敬。

尽管他与我党政治立场不同,但我党领导人在得知其英勇事迹后,仍给予高度评价。

这位救国有功的爱国将领,遗憾的是,后来并未获得蒋介石的善待。

蒋介石众所周知爱结党营私,高度重视嫡系部队,对旁系干部与队伍则态度敷衍,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孙立人恰为宋子文嫡系,与蒋介石利益关联不深。

1947年前后,宋子文与蒋介石的矛盾加剧,受此牵连,孙立人也遭到蒋介石的冷落。

作为国民党成员,1949年蒋介石退居台湾之际,孙立人尽管对祖国大陆有诸多牵连与不舍,但仍不得不随大军前往台湾。

抵达台湾后,情况并未如他所预期般步入正轨。

蒋介石依旧对他敷衍,他仕途困顿至极,日常生活中,正常的社交活动也无法全面进行。

很多时候,遥望海峡彼岸,孙立人或许会后悔当初抉择,回想起大陆的一草一木与家乡的风土人情,心中充满无尽的怀念。

宋子文离台后,孙立人在小岛上的境遇愈发艰难。

蒋介石借故软禁他,将他人生最宝贵的时光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

他遭驱逐,离开舒适的住所,生活条件急剧下降,且国民党提供的补助逐月减少。

同时,他肩负养家重任,四个孩子日渐成长,各类生活压力接踵而至。

在如此情境下,孙立人将军获得了玫瑰将军的绰号。

他利用家周边土地种植大片玫瑰,旨在出售玫瑰以换取金钱,进而改善生活条件。

孙立人将军的长子孙安平深刻体会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困顿。

他记得,父母为抚养兄弟几人,花钱时极为节俭,生怕多用在自己身上,让几个孩子受委屈。

他们是抗日名将后裔,亦需面对生活诸多磨难,被迫学习应对之道。

艰苦条件促使他们更早成熟,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磨炼,让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更加坚韧不拔。

困顿时,孙立人常以给孩子们讲述故乡往事为乐,这是他苦中作乐的常见方式。

孩子们虽未亲历父亲所述场景,却能凭借想象力,尽情回味家乡的每个细节。

他们均能从父亲的叙述里,体会到前辈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上世纪80年代,尽管祖国大陆与台湾恢复了部分通信与人员往来,允许部分人士自由穿梭两岸,但因孙立人身份特殊,他仍无法返回家乡。

1990年,饱经折磨的孙立人生命走向尽头,此时他对家乡的思念愈发强烈。

中国人素有落叶归根之情,他亦不例外。然无论他如何祈愿,皆无法跨越海峡,回到彼岸。

临终之际,他嘱咐子孙:若无法归葬大陆,于故土安息,则宁愿魂归天际,不入乡土为安。

至今,朋友若赴台旅游,仍可在陵园中见到被黑色外壳覆盖的孙立人将军棺椁。

他的居所确实位于地面之上,而非深藏地底。

即,至今孙立人将军尚未安葬,此为其本人意愿。

他的孩子们始终铭记父亲遗愿,身为子女,若未能达成父亲嘱托,他们将深感羞愧。

随时间推移,两岸往来限制逐渐放宽,形势趋好。

他们缺乏父亲那样的特殊政治身份,因此在两岸活动时,相对较少受到约束。

2016年,孙安平携妻儿赴大陆,回归其父祖辈生长的故乡。

一家人祭拜孙立人父母之墓后,向父老乡亲致谢,感激他们多年来守护孙家陵墓。

孙安平环顾四周,满心怅然。今日所见所闻,皆是父亲生前竭力追求却终未获致的恩赐。

他期望有朝一日,父亲能归葬祖国大陆。

多数人认为孙立人将军希望归葬故乡,实则不然。

他虽渴望回归大陆,但墓地却在广州新一军烈士陵园,那里是众多抗日将士安息之所,而非故乡。

长眠地下的战友,曾随他奋勇杀敌,共同将屠刀指向日本侵略者。

他们并肩作战,彼此交付最大信任,共同为祖国的未来浴血奋斗。

这些将士们,同样铭记着孙立人将军历经的辉煌岁月,承载着将军个人的传奇经历。

遗憾的是,自2016年至今已八年,该事件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前两岸关系较上世纪已大幅缓和,但祖国统一进程仍在推进中,尚未真正实现统一目标。

相信不久的将来,祖国统一之时,台湾回归怀抱,孙立人将军遗骸定能运至其渴望之地,得以真正安葬。

国家统一与两岸和平,是几代人共同期盼。能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将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莫大荣幸。

抗日名将孙立人之子计划将父亲遗骨迁回故乡,此消息于2015年7月30日由新华网报道,并配有相关图片。

孙立人将军夙愿未了,后人计划将其遗骨迁回故乡。此事由新京报于2015年6月8日报道,时间标记为03:31。

0 阅读:32
郭俊杰说历史

郭俊杰说历史

郭俊杰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