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让他独自去拉队伍,能拉起来就自编自封,解放后他成为中将

郭俊杰说历史 2025-02-20 14:46:10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若仅予一兵,需招兵买马组建队伍,我会先立威信,寻可靠之士,逐步扩充,严明纪律,以确保队伍壮大且有序。

革命时期,滕海清作为红军排长,被赋予了一项重要任务。

红军面临国民党军的“围剿”,正全力投入反“围剿”行动,积极组织防御与反击。

军长紧急指派滕海清任务,令其率一士兵,招募人员组建队伍。

此任务颇为艰巨,故军长增设额外奖励,承诺若能成功组建队伍,则允许队伍自编自封。

他未负众望,成功组建队伍,在革命中功勋卓著,解放后晋升为中将。

军长为何命滕海清组建队伍?滕海清如何达成任务?关键在于他的执行策略与努力,通过有效动员,他成功组建了所需队伍。

【一 抖机灵还能受领导赏识?】

滕海清是革命老资历,与多数革命先辈出身相似。他生于1909年,自幼历经贫穷与压迫,积累了深厚的革命底蕴。

穷人孩子早熟,自幼做童工分担家计。初为地主放牛,后转至霍山县做烧炭工作。

1929年,霍山地区燃起革命烈焰,民众奋起,发起六霍起义,20岁的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一历史洪流之中。

起义结束后,他即刻回乡成立赤卫队,担任大队长职务。

1930年,为正规化队伍并增大贡献,他带领三十名士兵加入红军,随后被编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

入党后,他进步神速,凭借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仅用一年时间,便由班长晋升为五连连长。

当时他未曾料到,自己会迅速犯错。

与国民党军交战时,部队俘获数匹战马,依据规定,这些战马需上缴给上级部门。

然而,他心中萌生了私欲。

革命多年未骑马,恐升职后遭人笑。为免此辱,趁今有机会,需先习得骑马之术,以备将来之需。

谁能想到他如此不幸?外出练马时,恰巧遇见两位高层,师长倪志亮与师政委甘济时同在。

他牵着两匹战马,十分显眼,领导询问其意图。他迅速反应,机智地回答,正欲将战马赠予两位领导。

这话显然是即兴编造的谎言,两位领导一听便知。师长倪志亮对这位机智连长的印象深刻。

领导对他印象深刻,因其革命履历出色,升职机遇随之而来。十日后,他收到了调至师部的命令。

然而,他未知那是升职通知,误以为犯错将遭惩处,心中焦急不已。

他前往营部询问状况,却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只得鼓起勇气继续前往师部。

到达师部后,他得知自己已被调至师部通信队,担任排长一职。

尽管从连长降至排长是降级,但他未受更重惩罚,心中因此稍感宽慰。

当时,他未意识到,调至师部通信队任排长,表面是降级,实则暗含升迁之意。

数月后,他才明白这一点。其中缘由究竟如何?

【二 拉人带队打游击】

1932年10月,战事形势不利,根据上级指示,红四方面军决定立即进行战略转移。

转移途中,部队突遭国民党军围堵,随即奋力反击,历经三昼夜激战。

作战时,滕海清身受重伤,左眼接近失明状态,同时右臂被穿透。

他未曾料到,受伤后竟会被大部队抛弃。

当时,为迅速脱离敌军围困,上级决定解散连级及以下伤员,并发放十元银元作补偿,随即主力部队立即撤离。

滕海清在野战医院接到通知,未及找院长理论,手中被强行塞入10元,随即被视作无组织人员。

他坚定投身革命,先参军后入党,英勇无畏于战场,却难以接受被遗弃的事实,心中愤懑不平。

他持竹竿蹒跚追赶大部队,身体虽不便,却坚定向前。竹竿成为他不屈的依靠,引领他执着迈向大部队的方向。

他匆忙赶路,最终赶上后卫部队,并通过他们指引,找到了野战医院的位置。

见到院长,他脾气爆发,如洪水决堤,汹涌澎湃,随后彻底失控,难以遏制。

师长倪志亮随后出现,为部下辩护,指出该排长统辖的皆为营级干部,依规定应视作营级以上伤员处理。

至此,他留任变得名正言顺,并得知调任师部通信队一排长实为升职。因此,他可以安心留下,调养身体。

一个月后,肩伤恢复,他前往师部申请重返队伍,并得到批准。

他迅速接到师长任务,任务是组建游击队并负责招募人员。

为应对国民党军围剿,上级决定在川北地区建立川陕边苏区,以增强红军实力。

实现方式是组建各地游击队,形成网络并逐步壮大。因其丰富的革命经验,他成为师长心中的首选人选。

师长命令他单独负责招募团队,并仅为他配备了一名通信员协助工作。

此任务难度颇大,故师长增设一福利:若能成功组建队伍,他将拥有自编自封的权限。

领命后,他前往清江渡东四连场,仅用一月即在当地成功组建三百余人游击队。其如何成就此事,引人探究。

他革命资历深厚,明白带队伍关键在于得人心。组建团队需先获当地农民支持,方能激发众人积极参与。

如何赢得农民支持?关键在于保障其土地与粮食等核心利益。

所以,选择打击地主、分配田地与粮食,是赢得农民拥护的必然途径。

他带领当地农民制伏大地主,分配田地与粮食,赢得广泛支持,队伍随之日益壮大。

他意识到武器的重要性,遂向师长申请枪支。获得武器支持后,大地主分田分粮更为积极,因此赢得了更多人的拥护。

然而,他带队崛起如升职般戏剧化,却未及建功立业便被迫撤离前线。究其原因,究竟是何事再度影响了他?

【三 九死一生立战功】

游击队成立后,他将其编为三连,自任大队长兼政委。

1933年,他因功绩获组织再次认可,所建游击队编入红十一师,后转红三十一团特务连,他亦被任命为该连指导员。

他带领连队参与反“六路围攻”战斗,再次受重伤,颈部贯穿伤导致左半身行动受限,随后被送往后方医院进行治疗。

他因伤错失前线冲锋机会,随后转至师部,担任保卫队指导员。

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迅速再次获得晋升。

1935年,他正式晋升为营级干部,出任三十三团一营政委,并跟随红四军主力部队,踏上了长征的征途。

国共联合抗日之际,他迎来了个人荣耀时刻。

抗战时,他任新四军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委,参与东征行动,直接与日寇在战场上对抗。

他率兵冲锋,奋战沙场,斩获颇丰,东征之战成果显著。

解放战争时,他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参与淮海战役,与国民党军激战。

历经1500多公里征途,经历40余次激烈交锋,最终赢得胜利。

1949年,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被命名为解放军第二十一军,他顺势担任了该军军长一职。

他随即领兵参战,令敌军溃败逃窜,复亲率大军千里奔袭,成功占领杭州城。

攻占杭州后,他立即带兵前往浙江东部沿海剿匪,行程紧凑,事务繁忙。

1955年,他获中将军衔,随后在北京军区、内蒙古军区及济南军区陆续担任副司令员之职。

1997年,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结语】

滕海清一生为国为家,无怨无悔,历经无数生死考验,其事迹可歌可泣,展现了高尚情操与英勇精神。

老一辈革命家的奉献牺牲,铸就了新中国的蓬勃发展。他们的努力与付出,是新中国日益强盛的重要基石。

当下,民族复兴征途上,年轻一代应主动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情怀,传承其家国精神。

勇于担当时代重任,甘愿奉献自我。此观点是否正确?

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首任军长为滕海清,此信息载于《党史博览》2006年第10期,页码为21-25,共计5页。

《炎黄纵横》2017年第7期刊载了开国中将滕海清的故事,讲述了他作为被“遗弃”的红军排长,如何在逆境中奋斗,文章篇幅为7-9页,共3页。

刘心闻讲述红军名将倪志亮爱兵事迹,该事迹被环球网于2020年10月6日报道,展现了倪志亮作为将领对士兵的深厚关怀。

0 阅读:294
郭俊杰说历史

郭俊杰说历史

郭俊杰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