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沐言。
上一期我们说到磁州窑的剔刻花工艺,如果你以为磁州窑仅仅如此,那么你就错了。作为“宝藏”民窑,磁州窑剔刻花中能玩出的花样还很多,今天我们继续。
北方早在世纪初一度流行深剔刻工艺,北宋早期,磁州窑就出现了黑釉剔花产品。相关研究认为黑釉剔刻花在北宋中晚期即传播至山西地区,辽代晚期雁北窑场便开始生产,金元时期盛行于山西地区。金代,向西传播至西夏境内,西夏瓷器开始出现剔花产品,流行大面积的剔地,多见牡丹花草纹饰,器物别具特色。
西夏 黑釉剔刻牡丹纹罐 甘肃省博物馆藏
但相较于南方窑口的剔花工艺而言,南北差异还是十分显著的。以南方吉州窑剔刻花为例,从工艺角度上看,吉州窑的剔花装饰并不是剔刻出来的,而是采用蔽釉法,也叫剪纸漏花,将剪好的图案贴在胎上施釉,然后揭去剪纸,烧成后图案很像剔花。此种工艺唐代已经出现,且与吉州窑的剔花风格一脉相承。
虽说南北方剔花是在不同的工艺源流下独立产生的,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互相交融和影响。吉州窑产品以小型器物为主,纹饰简约精巧,颇具意境。北方的剔花产品以大器居多,剔地较深,繁缛大气,装饰意味强烈。
宋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磁州窑作为北方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产品种类繁多,剔刻工艺也是磁州窑陶瓷装饰纹样中使用最多最久的一种。在其剔刻装饰工艺中,牡丹纹也是“备受推崇”,磁州窑工匠对牡丹纹进行了全面诠释和解读,充分展现了牡丹之美。器物上的牡丹纹线条洒脱、圆润,花纹图案简朴、大气,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从北宋晚期至金代,磁州窑牡丹纹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它的气质不同于定窑、景德镇窑器物的恬静含蓄,更在花叶交相呼应中展现出活泼大气,朝气自然的神态,柔美俏丽,质朴自然。
宋-金 磁州窑茶叶末釉剔刻牡丹纹大罐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白釉剔刻花工艺之下的牡丹纹是疏朗的恬静,将陶胎和施敷的化妆土作为装饰的一部分,在未完全干透的瓷器表面划出牡丹纹的形态,再细心剔去图案轮廓边缘的白化妆土,形成图案胎体的颜色对比,纹饰饱满,呈现美观大方的特点。线条中构织出奔放丰满的形式,将动与静、线与面充分结合,具有艺术美感。
北宋 磁州窑白釉剔缠枝牡丹纹梅瓶 2017香港苏富比秋拍
黑釉剔刻花的工艺与白釉剔刻工艺很类似,只是存在色釉的区别,但恰是图案与胎体中存在着强烈的颜色对比,给人以视觉冲击,朴实生动,装饰效果粗犷豪放。
北宋 磁州窑剔刻牡丹纹梅瓶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器物上或以连续构图形式的牡丹纹,或以牡丹的组合纹样作为主体装饰,其他吉祥纹样装饰作为辅助纹样点缀,如运用缠枝牡丹纹循环往复的结构,呈现具有节奏感的图案韵律,让画面严谨中不失趣味,繁满中不显纷乱,观享效果极佳。
金/元 磁州窑黑剔花大罐 2015佳士得香港
磁州窑的剔刻花工艺证明了宋金元时期磁州窑高超的制瓷工艺,让烧造出来的磁州窑牡丹纹器物具有凹凸感,牡丹纹图案在工艺处理后被刻画的十分精细,胎和釉的肌理对比,整体风格豪放中又不失细巧。
北宋 磁州窑剔刻花梅瓶 2023香港苏富比春拍
虽然器物表面的空间有限,且形状和轮廓并不统一,但磁州窑牡丹纹的图案着重空间布局,使整器纹饰疏密有致,主题鲜明。经过剔刻工艺处理后的牡丹纹呈现浮雕状,具有凹凸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为整体造型增添了质朴感和穿透力。
北宋 磁州窑剔花牡丹梅瓶 北京保利拍卖
磁州窑牡丹纹作为装饰纹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北方民间艺术包含质朴粗犷却也尽染灵透之意,展现出活力与生机。黑白颜色对比搭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纹样设计,再辅以洒脱遒劲的线条,实为雅俗共赏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