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集结重兵猛攻上海,因何久攻不克?火力不如淮军、洋兵凶猛

是铁马冰河 2025-02-14 17:48:05

同治元年(1862)年三、四月间,李鸿章淮军陆师6500余人搭乘英籍运输船分批抵达上海。

彼时英法军队和华尔的“常胜军”已经攻下嘉定、青浦,正准备对盘踞黄浦江东岸的太平军展开进攻,以期进一步巩固上海的防务。为此,英军提督霍伯多次催促李鸿章尽快挥军出击浦东。李鸿章曾得到英法大量援助,淮军全部列装西式枪炮,装备比湘军先进得多,战斗力自然也更为强悍。对于霍伯的一再面催,李鸿章自然不能“重拂其意” ,只能遵命照办。

不久,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大军展开反攻,太仓一战,歼灭清军5000余人,并乘胜攻打嘉定、宝山、青浦等地,英法军队首脑见局势不利,立即要求李鸿章“来领事馆会晤,商议如何布置对太平军作战,并明确规定清朝方面在联合征战时必须提供的兵额” , 还要求淮军“移守南桥,以防金山卫各贼回窜”《李文忠公奏稿·奏报近日军情折》。李鸿章又遵命照办。

当时,上海虽开埠不久,但已经是华洋杂处、万货云集的重要对外贸易集散地,英法等列强在此有巨大利益,自然不容太平军染指。4月,忠王李秀成亲自率军在南桥镇与英法军队激战,阵毙法国海军少将卜罗德,旋即趁势在太仓发起大举反攻,围攻英法军队和清军固守的嘉定城,迫使其仓惶弃城逃回上海,并生擒英军官兵9人。

5月,苏浙太平军主力又进围青浦、松江,接连挫败华尔的洋枪队(雇佣军,亦称常胜军)和英法联军,缴获大量西洋枪炮弹药,一举攻取青浦,进占徐家汇、虹桥,其前锋已经直逼上海城下。(铁马冰河作品wu)外籍军团连遭挫败,狼狈退守上海的情形,都被李鸿章看在眼里,正如他所说:“(长毛)逆焰大涨,西兵为贼众所慑,从此不肯出击”《李文忠公奏稿·西兵退出嘉定折》 。

在此期间,南汇太平军守将吴建瀛因不堪忍受李秀成养子、忠二殿下李容发的欺凌 ,率部向淮军大将刘铭传投降,淮军得以顺利收复南汇、川沙,并在七宝、新桥等地击败太平军。其中新桥之战战况较为激烈,太平军围攻叛将程学启大营,双方激战一整日,程部死伤200多人,程学启和部将藤嗣武也被击伤,李鸿章趁太平军久战疲困之机,率军驰援,与程学启内外夹击,击溃太平军,使其付出伤亡数千人的惨重代价。

就在淮军与太平军在上海周边进行拉锯战时,曾国荃、彭玉麟督率湘军水陆师也于5月初进抵天京城下。天王洪秀全见湘军大举围城,惊恐不安,数次严令李秀成率军回援。李秀成并不情愿,无奈不能违抗君命,又吃逼不过, 只得留少数军队扼守青浦、嘉定等地,其主力精锐大部分撤离上海战场。

李秀成率苏浙太平军主力撤出上海战场回援天京,这就是说,曾国藩策划的三路并进, 迫使太平军陷入顾此失彼被动局面的战略,已经初见成效。(铁马冰河作品wu)李鸿章深谙恩师意图,他抓紧这一有利形势,一面积极联络英法列强,一面向其索要炮械军饷,极力扩充军队实力,淘汰掉旧式武器,全部更换成新式西洋新式器械。6月上旬,黄翼升率淮扬水师驶抵上海,淮军战力今非昔比 ,李鸿章的政治地位也随之大幅提升 。

不久,李鸿章与英法军队、常胜军联手展开进攻,先后攻克金山卫、青浦等地。7、8月间,太平军留守部队虽然反攻青浦,前锋一度攻至法华、静安寺一带,再次逼近上海,但在淮军、外籍军团的凶狠反扑下伤亡惨重,不得不再次退守嘉定。9月初,英法军队、华尔“常胜军”、淮军又合兵猛攻嘉定,旋即一举攻克之。

收复嘉定后,英法联军不再正式直接参加战斗,而由洋枪队、淮军在前线作战,他们则坐镇后方,提供各种后勤保障,并确保其大本营上海的安全。淮军以及雇佣军拥有绝对火力优势,因此太平军每次进攻上海都遭到大量杀伤,不得不一次次铩羽而归.......

0 阅读:7
是铁马冰河

是铁马冰河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