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重臣私生活为什么黑料多?

不明山人 2024-01-05 10:21:33

读《晋书》,或者读《资治通鉴》到西晋时期,触目皆是奇葩大臣,试举几例。

首属王戎。

这位大家不陌生,即便没有读过相关史料,大抵也知道他是竹林七贤之一,而他小时候识别道旁苦李的故事,也进入了语文教科书。

而司马炎之后,王戎长期位列三公,是文官之望。当然了,晋朝在司马炎之后就没正常过,尤其是八王之乱期间,三公也只好当吉祥物。这是政治范畴,且不必提。

单说私生活黑料,王戎让葛朗台都望尘莫及。

一方面,王戎善于聚敛,遍天下买好的水浇地,积攒了谷物钱粮无数,于是业余爱好就是算账,废寝忘食。

另一方面,王戎又很吝啬。

他闺女嫁给裴頠(亦位至三公,与张华俱为赵王司马伦杀害)后,曾经跟他借了几万钱,没有还。女儿回家来看他,他爱答不理。女儿还了钱,他立即喜笑颜开。

大侄子结婚,问他借了件单衣,结完婚,他立马追要。

他家种的李子品种优良,收获季节,自己个儿吃不完,拿出去卖。这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王戎却害怕别人因此得到种子,就把所有的李核都钻坏再去卖李子。

这是百官领袖、堂堂三公干的事儿?宰相肚里能撑船,大晋宰相这点算计,连这会儿街上卖草莓的都不如!

还有和峤,相比而言,在政治操守上,弱于张华,强于卫瓘。但私下里,和王戎一个秉性:家里富可敌国,但却很吝啬!杜预评价他有“钱癖”。

有金钱的奴隶,自然也有懂得金钱是为自己服务的。

石崇、王恺斗富,家喻户晓,不细说。

还有个叫任恺的。

任恺的政治生涯是极其强悍的,一度与晋武帝司马炎第一宠臣贾充斗得不可开交,差一点就在司马炎末年把贾充逼出京师了。

这个咱以后再谈。

单说私生活,任恺后来党争失败下野后,也看开了,生活极尽享受,一顿饭花费超过一万钱,还觉得没有值得下筷子的。

一顿饭一万钱,搁王戎、和峤,肯定不舍得、也不敢想。

同样奢侈的,还有何曾、何劭父子。任恺权斗失利,没有登上三公之位,而何曾却久居三公之位。

何曾的吃穿用度也很奢侈,入朝,太官安排的公家饭都不吃,司马炎特许何曾自己家送饭来。

何曾一天的伙食费要一万钱,比任恺差点。这其中有个缘故,任恺那是以何劭公子为参照物,并下定决心要比何劭还要奢侈的。

至于何劭的消费档次,那就老子英雄儿好汉了。何曾一天伙食费是一万钱,何劭得两万钱。

葛朗台式的、王思聪式的,都说过了,咱再聊聊清谈误国的王衍。

王衍私生活倒无可挑剔,不过好酒、好空谈,坐而论道尚可,涉及实务就一无是处。

但因为其位居宰辅时,西晋王室局面尤其恶化,就不得不批判一番。

如果单单是没能力、但在职一天,尽一分人事,多少也能赢得一些尊重。但王衍却是明明没能力,还要自作聪明骚操作。

王衍是在东海王司马越执政时位居百官之首的。他不想着怎么挽救危局也就算了,反而利用司马越对自己的信任,安排弟弟王澄、族弟王敦分别镇抚荆州和青州,还沾沾自喜地对两个兄弟说这是自己“狡兔三窟”的安排。

如果说,后来,王衍的这一安排真的为晋朝续了国祚,或者干脆凭借此割据称雄,也就算了。

实际情况却是,王澄和他哥哥一样喝酒、清谈是好手,实务一无是处。由与陶侃齐名的西晋名将刘弘苦心经营勉力维持稳定的荆州,在王澄接手后,很快就陷入了混乱。

至于王敦,倒是有割据之心,但却在内有王导为援的情况下,既不能取司马氏而代之,反而两度叛乱,进一步消耗了东晋的元气,最后也落了个身死名灭的下场。

反倒是因为年幼不曾被王衍看重的王导,最终制造了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琅玡王氏还是树大根深啊!

其他,还有“大丈夫岂当以老姊求名”的郭奕、争战功诬陷王濬的王浑……《晋书》我才读了一半不到,也难搜罗全,权且如此。

而单纯描述现象,也不是本文的重点。

重点是,我们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西晋重臣私生活的黑料明显较多?

我想了想,大概有几个原因:

1、礼崩乐坏,经历了三国的混乱、司马氏的上位,一度对儒家学说深信不疑的士大夫们,信仰崩塌了,价值观陷入了极大的混乱;

2、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的那一套,不可能忽悠所有人,越高层的人越不信,但当政治秩序尚能维持时,他们装着信,方便忽悠低层次的人信,现在没必要了;

3、奢侈、贪腐、纸醉金迷、精致利己,普遍存在于各种政治形态的统治阶级里,平时,老百姓看不到,到玄学盛行、统治阶级人性解放的魏晋,更不把老百姓当人,自然也不在乎被老百姓看到他们真实的德性;

4、精英阶层的体面,也需要国家秩序的稳定,当八王之乱、五胡并起之时,皇帝也好、王爷也好、三公九卿也好,都面临朝不保夕的威胁,这时候,爽一天是一天,想那么多干嘛!

就这样吧!对西晋重臣行为艺术的思考,有现实意义!

王戎、王衍,居庙堂之高,尚且与世俯仰、无可奈何,何况一草民!

认清现实、接受现实、躺平、让自己爽!

0 阅读:104
不明山人

不明山人

历史,不只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