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到底有多少个版本?

不明山人 2024-01-19 14:00:25

1

我们熟知的,是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里的述说:

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但是《五帝本纪》,还讲了一个跑龙套的,也就是帝喾之子挚。

《五帝本纪》说:挚是帝喾与娵訾氏之女所生,帝喾崩逝之后,代立,干得不咋地,由弟弟放勋代立,就是帝尧。

至于放勋代立帝挚,是和平交结,还是大动干戈,不得而知。

但当我抱着不轻易放过一个线索的态度去了解挚这个人时,发现挚这个人非同小可。

《纲鉴易知录》是一本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明朝的历史速查书,书里关于挚的条目是这样介绍的:

名挚,姓己,也就是黄帝之子玄嚣,号穷桑氏、青阳氏、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又称少昊。

又引出了太昊。

太昊何许人也?

太昊有的文献把他和伏羲氏混为一体。伏羲我们之前讲过,主要贡献是结网用于渔猎及演绎先天八卦。

萧规曹随的少昊是有资格位列五帝的,太昊自然毋庸置疑。

只是有的阐述以伏羲为三皇之一,则似乎太昊不必自降身份和后辈争位。

但以顾颉刚师的层累地造说为支撑,则“三皇”的官方认证要显著晚于“五帝”。

那么,我们可以确定,在太史公一锤定音之前,“五帝”的候选人至少已经有太昊、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七位。

2

五帝的候选人,还不止这七位。

如果三皇之说晚于五帝之说,则所有三皇版本人物都应该是五帝候选人。

而三皇也是本糊涂账。

《史记》讲秦始皇混一六国,议帝号,以丞相为首,建议始皇帝称“泰皇”,理由是古时候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

始皇帝嬴政则没有采取这个称号,而是下令去掉“泰”,称“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这一记载有两点值得说道。

其一,“皇帝”并不是身兼三皇、功盖五帝的意思,祖龙在完成统一大业之际,固然踌躇满志,面对前所未有的治理形势亦如履薄冰,绝不是忘乎所以的自大狂。

所以,我们要警惕“身兼三皇、功盖五帝”之说的流传,实际是读书人断章取义泼脏水的典型伎俩。

另外一个典型例子,则是教员1917年在《奋斗自勉》一文写的“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被心怀叵测之人篡改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其二,则是提供了一个三皇版本。不过,此三皇是称号而已,并非具体的人。

东汉末年,郑玄把女娲氏、伏羲氏、神农氏定为三皇。

三国蜀汉谯周,则把女娲氏请出,把燧人氏请了进来。

东汉还有个叫宋均的名士,则让祝融取代女娲成为三皇之一。

这乱捣得有点大。祝融都进入候选了,那共工要不要也放进来。

别忘了我们现在自称炎黄子孙,候选人又岂能忽略炎帝。

至此,新增候选人:伏羲、神农、炎帝、祝融、共工。

五帝时代,比照人类学,连父系氏族都处于解体的边缘,女娲氏是无论如何不能进入候选的。

3

于是,五帝一共十二位候选人,分别是太昊、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伏羲、神农、炎帝、祝融、共工。

这大约是太史公司马迁当年写《五帝本纪》时面对的局面,是为“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

不过,这不是十二进五的游戏,不是家人们投票多就能进。

而是史料的取舍,是有所本的。

司马迁能看到的史料,能收集的逸闻,很多我们都无从得知了。

但史学家们还是根据现有史料理出了《五帝本纪》所选五帝的一个脉络。

《国语-鲁语》这样讲:

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

这大抵是现存最早的把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按先后顺序罗列的文献。

但是请注意,左丘明并没有称之为五帝,实际上后边还罗列了鲧、大禹、契、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讲的也是对祖宗的袛袷之祭。

之后,西汉中期大儒戴德编著《大戴礼记》,在《帝系》中理出了五帝传承的一个版本。

戴德是司马迁之后的人,但他对《大戴礼记》是编纂整理,其所述内容在战国时期就广为流传。

所以,清乾隆年间的学者崔述说,《五帝本纪》版本的五帝,演化路径是:《国语》——《礼记》——《史记》。

而另一个平行版本,则源自《春秋左传》: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炎帝氏以火纪……共工氏以水纪……太昊氏以龙纪……少昊挚之立也,凤鸟谥至,故纪于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

后来,吕不韦作《吕氏春秋》,就把共工删掉了,于是有了黄帝、炎帝、太昊、少昊、颛顼版本。

不过,虽然吕不韦野心很大, 最终还是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里对五帝版本一锤定音。

至于后来两汉魏晋的注家们,各种补丁,可备一说,但都无法撼动《五帝本纪》。

4

探究五帝究竟有多少个版本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杨宽老师在《上古史导论》里论断:

尧、颛顼是西北民族部落的上帝。

盘古则是南方民族的传说与信仰神。

帝舜、帝喾则是东方民族的上帝。

结合考古史,中华大地在四千多年前,东北有红山文化,黄河上游齐家文化,中下游则河南龙山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竞争融合,长江上游是宝墩文化,长江中游是石家河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一系。

那么,黄帝与炎帝的战与盟,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的大战,祝融共工这对欢喜冤家,荤粥、鬼方的传说,蜀山氏、涂山氏傻傻分不清楚,实际上反映了彼时社会剧变之际,各部落文明之间血与火的碰撞。

他们讲着不同的语言,他们穿着不同的服饰,他们用着不同的器皿,他们对抗,他们也融合。

五帝究竟是谁,可以说一代版本一代神。

当夏人整合出第一个国家性质的政权时,尧、颛顼的地位无疑会被拔高。

当源出东方的商人建立第一个极具扩张性的帝国时,帝舜、帝喾、太昊、少昊就光芒万丈。

当然,众所周知,夏人没有文字,而商人是个拜鬼教帝国,大约不太把上帝当回事儿。

那么,五帝最终的源出,周人绝对功不可没。

三代及之前,再没有那一代版本比周人更注重意识形态的塑造与控制。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司马迁的五帝版本,也是司马迁认为的最接近周人意识形态的版本。

黄帝是所有部落上帝的统称,其余四位,尧、颛顼是西方神,是帝舜、帝喾东方神。

周礼“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的痕迹很明显。正所谓天下一家!

后来,春秋战国,开启新一轮的大分裂与大融合,虽然百家杂说纷纭,但最终太史公《五帝本纪》一出,从此不可撼动,追根问底,是周公、孔子、史迁一脉相承。

司马迁讲“五百年将有圣人出”,以圣人自居,他确实做到了。

《史记》一出,意味着中华民族完成了价值观的大一统,这种大一统不同于东汉、宋明清只会磕头讨好皇权讨冷炙残羹的腐儒们。

他继承了自周公至孔子一系的初期儒家思想,但又博采百家之长而有所创新,是悲悯的、是包容的、是开放的、是充满活力的,是接受并理解一切的,是寻求共识但并不扼杀个性的。

2 阅读:272
评论列表

不明山人

简介:历史,不只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