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徐州大屠杀影响深远。这是一桩铁案,基本上不需要质疑。《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传》讲:
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当然,《三国志》不是这样讲的,《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说:
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两相对比,《三国志》模糊了两点:1、屠杀人数;2、死者身份。陈寿这样含糊其辞,就误导了读者:曹操征徐州没有大屠杀,只是战胜斩获一万多人。
范晔比陈寿晚生了快二百年,与三国魏关系密切的东晋都已经覆灭了,所以,范晔就不需要像陈寿那样遮遮掩掩了。但是我们能完全相信范晔所说吗?不能,我们还需要一些佐证,或者说后果。
在这之前,我得试着理解下曹老板。曹老板在初平三年收服了百万青州黄巾,同时还远远没有开始实行屯田政策,一百多万张嘴,要吃要喝。
本来这一百多万张嘴,可以通过曹腾、曹嵩两代搜刮来的二百车辎重财宝来解决,结果还被陶谦劫了。
因此,主观上,曹老板要复仇,客观上,曹老板也有转移内部矛盾的需要。
不过,可以理解,但不意味着这是对的,可以原谅和忘却的。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曹老板屠徐州,是对徐州士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其邪恶,此前亘古未有,此后,也只有蒙元对欧洲、满清对江南、日本对南京的大屠杀可以相比。
而曹老板此举,导致了什么结果呢?那就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最终自食其果。
陶谦这个人,是保一方平安的好手,堪称治世之能臣。因此在他主政徐州期间,徐州境内相对安宁,黄巾和其他各部农民起义军基本不敢招惹徐州。这样一来,徐州就成为乱世桃花源,成为天下士大夫避难的好地方。类似的好地方还有益州、辽东,在今天广东、广西一带的交州也凑合。
而曹操征徐州的破坏性,最终导致徐方的大批士大夫南渡。
先看东吴方面:
1、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昭皆南渡江。
2、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
3、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也。世乱,避难江东,单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
4、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
5、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齐名友善。……
还有一些直接跑到交州的,后来辗转归吴或者蜀,不一一列举。
彭城、琅玡、广陵、临淮,这在当时,基本上都在徐州刺史部辖下。
说起东吴,我们普遍比较了解的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届军头,抛开这四位,在东吴创业前中期朝堂上,最举足轻重的,当属二张、诸葛瑾、步骘、严畯等人。
至于,蜀国,我们只需要知道,诸葛瑾有一个同胞弟弟叫做诸葛亮就好了。初平四年,曹操在徐州暴行肆虐时,诸葛亮十三岁!
值得一提的是,陶谦打不过曹操,退守郯县,向公孙瓒求援,而公孙瓒派来救援的人,正是刘备。也许,在这一刻,屠杀者曹操与救世主刘备的形象,就分别在年幼的诸葛亮的心中刻下了,最终也决定了十五年后青年诸葛亮的选择。
人才,你不争取,就会跑到敌人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