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我当团部书记时,与一位医院女护士相处半年的经历,难忘

宛凝评情感 2024-12-23 02:24:50

白衣天使的背影

"小刘护士,你别哭了,我帮你解释清楚。" 我拿着检讨书,站在团部院子里,看着眼前这个梨花带雨的姑娘,心里一阵揪疼。

在窗前发呆的时候,这句话又在耳边响起。

桌上的老照片泛着黄,那是1977年的秋天,我们团部全体人员的合影。

记得那年我刚满29岁,是团里最年轻的政委。

刚上任那会儿,我整天忙得脚不沾地,生怕出什么差错。

那是个闷热的下午,蝉鸣声一浪高过一浪,我正在办公室写材料,就听见外头一阵吵闹。

走出去一看,是卫生队的小刘美霞跟管理科的老魏在争执。

老魏是个老同志了,在团部干了十几年,办事认死理,不苟言笑。

小刘去年才分来的,今年刚22岁,圆圆的脸蛋,扎着整齐的马尾辫,说话轻声细语的。

"老魏同志,这消毒设备真的不够用了,您看看这个月的使用记录。"小刘掏出笔记本,声音有点发颤。

"按规定配备的,怎么会不够?你们年轻人就是不会过日子!"老魏的声音很大。

我把两人叫进办公室,先让小刘说明情况。

她翻开那个布面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天的使用数据,还有几次因设备不够,战士们久等的记录。

"首长,您瞧,上周王班长发烧,我让人家等了一个多钟头才打上针,这心里过意不去。"她说着,眼圈就红了。

老魏也不是不讲理,就是觉得经费紧张,处处要精打细算。

我仔细看了小刘的申请,最后批准了采购。

没想到这事在团里传开了,说我这个政委偏心眼,特别照顾卫生队的小护士。

可我心里明白,这是为了战士们好。

慢慢地,我发现这个小刘护士真不简单。

她把病房收拾得一尘不染,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擦窗子、拖地。

值夜班的时候,她会给发烧的战士煮红糖姜汤。

我常常在深夜巡查时,看见病房里亮着昏黄的灯光,她坐在值班桌前打瞌睡。

那年冬天特别冷,我突发急性阑尾炎,是她第一个发现不对劲。

半夜里,她跑前跑后张罗救护车,一直把我送到医院。

手术前,她在外边等着,还给我老家打电话报平安。

就这样,我们慢慢熟络起来。

休息的时候,她会跟我说说家里的事。

她爹是个老工人,干了一辈子,落下一身病。

妈妈身体不好,常年卧床。

家里还有个上初中的弟弟,成绩特别好。

她每个月省吃俭用,把工资大部分都寄回家。

有次我看见她中午只啃了个馒头,就让炊事班给她煮了碗面条。

她红着脸说:"首长,您太客气了,我不饿。"

可我知道,她是舍不得花钱。

我也跟她讲我的故事。

我是从农村一步步考上军校的,家里条件也不好。

父母种地,还有三个妹妹要上学。

有时候聊着聊着,暮色就悄悄降临了。

团里有人说闲话,说我们走得太近。

我心里清楚,这就是个单纯的姑娘,一心想着怎么把工作做好。

她对每个战士都像对亲人一样。

记得有个老兵得了重感冒,她守了一宿,用湿毛巾给他擦额头。

那段日子,我常想起我妹妹,也是这么大年纪。

转眼到了年底,小刘突然跟我说要调走。

原来她妈妈病情加重,老家医院来人,想调她回去。

我心里不是滋味,可又不能说什么。

送她那天,她给我包了个红糖馒头,说是自己蒸的。

"首长,这半年多谢您照顾了。要不是您帮我说话,我都不知道怎么在团里干下去。"

我笑着说:"你也帮了我不少忙,要不是你,我那次阑尾炎都悬了。"

站台上人来人往,她趴在车窗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我望着火车远去,心里空落落的。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坐到很晚。

桌上还放着那个红糖馒头,散发着淡淡的香甜。

日记本上,我写下:今天,送走了一个好姑娘。

第二年春天,我收到她的一封信。

信里说她已经适应了新单位,妈妈的病也好转了。

她还说,永远不会忘记在军营的那些日子。

我提笔回信,可写了半天,只写出"保重"两个字。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我调到了师部,后来又去了军区。

小刘的信渐渐少了,可我始终记得她的样子。

去年回老家,听说她在当地医院当了护士长。

她把科室管理得井井有条,常常义务下乡给老人看病。

听到这些,我心里特别欣慰。

那个爱哭的小护士,如今也已是两鬓斑白的年纪。

可她依然在为别人带来光明和温暖。

这大概就是我们那个年代人的选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有时候我在想,生命中有些相遇,短暂却美好。

就像夏天的一阵清风,带来阵阵清凉,让人难以忘怀。

窗外的梧桐树又黄了,我坐在院子里,翻看着那些泛黄的照片。

那年的故事,就像一片树叶,随风飘落,却在心底扎了根。

0 阅读:0
宛凝评情感

宛凝评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