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我转业被安排当锅炉工,在菜市场偶遇老同学,从此命运被改变

宛凝评情感 2024-12-21 18:38:48

"你小子怎么在这当锅炉工?当年咱们可是全连最优秀的通信兵啊!"菜市场里,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我猛地回过头,手里的白菜"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瓜果蔬菜的香气中,我看到了那张熟悉的国字脸。赵建国还是那副爽朗的样子,只是从前的军装换成了一身笔挺西装,腰板挺得笔直,一看就还保持着部队的作风。

"建国,真是你啊!"我想扯扯身上沾满煤灰的工装,手伸到一半又缩了回来,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

这是1987年的深秋,市里最大的建新菜市场里人头攒动。我刚转业到市供暖公司没多久,每天和锅炉、煤灰打交道。

家属房还没批下来,我和媳妇李巧云挤在单位后院的平房里。十几平米的屋子,夏天像蒸笼,冬天漏风,但巧云从不抱怨,每天把这个小窝收拾得干干净净。

"你现在在哪高就呢?"我打量着建国的派头,心里有点酸溜溜的。当年我俩一起退伍,谁知道现在差距这么大。

"在市技校教书。"建国说着,目光落在我沾满煤灰的工装上,"老马,你这样可不行啊!咱当兵时配合调试通信设备,谁比得过咱俩?"

我苦笑着摇摇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家里条件不好,巧云又怀着孩子,能找到个稳定工作就知足了。"

建国突然正色道:"技校正缺电气专业老师,你要不要来试试?可以边上班边进修,工资比现在高。"

我一愣,脑子里闪过家里那个只有一张床、一个桌子的小屋,还有巧云每天掰着手指算计着过日子的样子。

夜里回到家,煤油灯下巧云正在缝补我的工装。听完我的话,她放下针线,认真地说:"去吧,趁现在还年轻。"

"可是家里这条件,你又快生了..."我看着她高高隆起的肚子,心里打鼓。

"没事,咱们省着点用。"巧云温柔地笑着,"你在部队时多优秀啊,我相信你能行。再说了,总不能一辈子就在锅炉房待着吧?"

就这样,我开始了两头跑的日子。早上6点起床烧锅炉,晚上6点下班后骑自行车赶去技校听课。回家常常是晚上10点多,巧云总是等着我,桌上放着热好的饭菜。

同事王德明知道后,没少在背后说风凉话:"这年头,当锅炉工有啥不好?非要去受这罪,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最难的是1988年那个寒冬。巧云临产前两天,我正要下夜班。锅炉突然出了大故障,我连轴转了12个小时才修好。

跑到医院时,巧云已经生下了儿子。看着她苍白的脸,我心里堵得慌:"对不起,我来晚了。"

巧云虚弱地笑笑:"没事,儿子可懂事了,等着他爸爸修好锅炉才出来。"护士抱着孩子递给我,那小小的一团,皱巴巴的,却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宝贝。

春天来的时候,我参加了第一次资格考试。站在公告栏前,看到自己的名字没在及格线上,我在弄堂里站了好久。

路边的梧桐树抽出了嫩芽,街上卖糖人的老师傅还在吆喝。巧云抱着孩子在门口等我:"没事,再来一次就是了,我和儿子都等得起。"

建国知道后,主动来帮我补课。每个周末,他都来我家,边教我边逗孩子玩。巧云总是蒸上一锅玉米面馒头,我们围着小桌子,说说笑笑,日子虽苦倒也温暖。

没想到好日子没过多久,巧云查出了重病。我差点撂挑子不干了,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是建国和巧云劝我坚持,最后还是建国东挪西借,帮我凑了医药费。

那段日子,我白天在锅炉房,晚上去医院照顾巧云,回家还要哄孩子睡觉。邻居家的大婶经常帮忙带孩子,让我能安心学习。

1989年春天,我终于考过了。巧云的病也慢慢好转,这让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记得第一次走上讲台,看着下面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我的手心直冒汗。

想起当年在部队教新兵摆弄通信设备的样子,心里才踏实了点。那些曾经觉得繁琐的操作要领,现在教起来却格外得心应手。

慢慢地,我找到了教书的门道。看着学生们一点点掌握各项技能,心里比自己学会还高兴。王德明后来调到技校当了后勤主任,见了我直竖大拇指:"马老师,真没看出来,你还真有两下子。"

1995年,我带的学生在省技能大赛上拿了第一。那天晚上,我特意请建国来家里喝酒。小院里种的丝瓜爬满了架子,月光透过藤蔓,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影子。

"记得咱们在部队比武那次不?"建国端着酒杯,"就数你动作最麻利,连长都说你有两下子。"

巧云端着一盘花生米出来:"要不是那天在菜市场遇见你,他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混呢。"

日子就这样一年年过去。刚才,那个得奖的学生来家里看我,站在门口喊了声:"马老师!"恍惚间,我又回到了那个菜市场。只不过这回,我的工作服上沾的不是煤灰,而是粉笔末。

抬头看看墙上的全家福,那张照片里,我们仨的笑容像极了八七年那个秋天的阳光。谁能想到,一次偶然的相遇,竟然改变了我的一生。

0 阅读:0

宛凝评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