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大盛:个人视角的视频变迁史(五)

寻琴观看商业 2024-11-02 00:58:06
从P2P技术的萌芽到商业化探索

PCDN,这项如今被广泛讨论的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灰色地带,未被运营商认可和接受。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P2P传输技术,彼时技术发烧友们与三大运营商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

以eMule(电驴)为例,用户通过筛选和规避被列入黑名单的服务器来确保数据传输安全,并通过“反吸血”设置来对抗迅雷的“只下载不上传”策略。迅雷的出现,在推动国内互联网传输、分享和分发环节发展的同时,也冲击了早期的互联网共享精神,在许多电驴论坛至今仍能找到下载电驴客户端并设置反吸血的教程。

PCDN与HCDN:P2P技术的遗产与商业化困境

PCDN和HCDN等技术正是早期P2P技术的延续。如今,许多视频网站尝试利用这些技术从普通用户的宽带中获取更多资源,这无疑侵犯了运营商的利益。

尽管这些技术游走在灰色地带,进行着一些违规操作,但从商业化角度来看,其发展并非完全负面。早期的互联网共享精神虽然美好,但却缺乏商业效益。

如果没有商业驱动,普通用户或许也无法享受到如今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正是由于长期无法盈利,难以覆盖服务器和流量成本,黄一萌最终放弃了YVCD项目。

从YVCD到土豆网:流量为王的时代

黄一萌转向游戏行业并创办了Type,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游戏行业的巨大流量。互联网的自然趋势是分享和交流,这与土豆网选择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初衷不谋而合。

在这一趋势下,土豆网、优酷、PPS、PPTV等视频网站相继涌现。

作为后来居上的视频平台,优酷在2010年前后提出了“拍客”和“微电影”的概念,鼓励用户拍摄短片上传到平台。虽然院线电影领域难以触及,但微电影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当年风靡一时,塑造了今天的视频分享生态。

从eMule的反吸血到视频网站对PCDN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争议和挑战。虽然早期P2P技术秉持着共享精神,但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商业驱动力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互联网资源的丰富化,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PCDN对运营商利益的侵犯。如何在技术创新、商业利益和用户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仍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技术的进步究竟是推动了共享精神的进化,还是加速了其消亡?或许,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辩证的议题,需要我们持续地观察和思考。

微电影的诞生与早期探索

一位业内人士回忆,微电影的出现源于一次大胆的尝试。他集合了一批新锐导演,提供预算让他们拍摄10分钟左右的短片,并在自己的平台上线分成。

最早的这一批微电影中,诞生了筷子兄弟的《老男孩》,这部作品的成功使得肖央和王太利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一些团队也开始自主探索微电影的创作。例如,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一个团队拍摄了一部短片并上传至优酷,该片还获得了2008年夏季短片奖,收录于《大众DV》杂志。

这次经历让他们意识到互联网视频网站的潜力,预见其可能成为实现电影梦想的平台。

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崛起与整合

大约在2010年,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展示了小成本电影的潜力。国内视频网站经历了激烈的竞争,最终优酷与土豆合并,并被阿里集团收购;爱奇艺从百度独立出来,并收购了PPS,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行业格局。

互联网视频内容巨头——“爱油藤”(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的形成,与2010年前后传统广电媒体的“制播分离”改革密不可分。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的上线和《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火爆,标志着这一改革的成功。

制播分离精简了内容制作团队,许多体制内制作人寻求新的出路,其中一部分人转向了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视频行业。

《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案例让互联网视频网站意识到,可以与这些经验丰富的制作者合作,共同打造原创内容。许多原体制内的优秀人才被互联网公司吸纳,例如正午阳光等公司的崛起,共同塑造了如今的互联网视频内容生态。

0 阅读:0

寻琴观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