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元老李烈钧:五个儿子全部奔赴抗日战场

星河共我醉 2025-03-22 13:44:00

李烈钧,国民党元老,这辈子可是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早年跟着孙中山先生闹革命,辛亥革命那会儿在江西那边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后来北伐前后在国民政府也身居要职。他这一生啊,跟革命事业绑在一起,实实在在地奉献了一辈子。辛亥革命那阵子,李烈钧积极响应革命,担任了江西都督府参谋长、海陆军总司令,为推翻清王朝出了不少力。民国成立后,他又当过江西都督、讨袁军总司令这些重要职务,那乱世之中,他始终坚持共和理想。

二次革命失败后,他跟着孙中山先生去了日本,一起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孙中山先生回国建立广州军政府,又让他当总参谋长,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蒋介石掌权后,他又担任了江西省政府主席、南京国民政府常委兼军事委员会常委等职,在国民政府里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李烈钧因为身体原因没能上战场杀敌,但这并不妨碍他一颗爱国之心。他把这份爱国热情都放在了教育子女上,鼓励他们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五子从戎”的故事,最能体现李烈钧的爱国家爱民族。他送了五个儿子上抗日战场,这不仅是一位父亲的责任,更是一位国民党元老的高风亮节,当时传为佳话,蒋介石都专门题词鼓励。

李烈钧一共七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长子李赣鹏,早年跟着冯玉祥将军干,后来去英国留学学医。抗战全面爆发后,他立马回国,又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参加抗日救亡,再后来,他去了香港,一边行医一边秘密收集抗日情报。香港沦陷后,他回到内地,去了延安,继续寻找救国之路,最后在中条山战役中牺牲了。 次子李赣驹,早年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抗战时期,在父亲的要求下,他放弃学业,投笔从戎,进了黄埔军校深造,毕业后先后在河北军队和冯玉祥的部队担任作战参谋。解放后,他积极参政议政,当过上海市政协常委、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为上海的建设发展出了不少力。

他还跟孙中山先生很有渊源,小时候跟着父亲见过孙中山先生,后来中山陵落成,国民政府举行公祭仪式,李烈钧身体不好没去成,就派李赣驹代表他去了南京,参加了公祭仪式,也算是“见上了孙中山先生最后一面”。三子李赣熊,在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读书的时候,响应父亲的号召,放弃学业,参军去了。他外语好,在部队里做翻译工作,后来又加入了青年军,跟着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四子李赣骥,也是在抗战时期中断学业,进了黄埔军校学军事,毕业后在孙连仲将军的部队里当排长。1943年,他被任命为卫立煌将军的作战参谋和副官,加入中国远征军,去了缅甸战场。

五子李赣骅,1943年还在重庆朝阳大学读书,在父亲的影响下,他毅然放弃学业,加入了中国驻印军,成了一名坦克兵。他开着坦克从印度进入缅甸作战,后来又转战云南,和中国远征军会师,为抗战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些年轻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抗战之歌。六子李赣骕,当时年纪还小,没能直接上战场。不过,他找到了另一条报国之路——加入了新成立的少年海军军官学校。李烈钧亲自送他去重庆,还托海军司令陈绍宽照顾他。李赣骕顺利进了海军学校,学习海军知识,为以后成为海军人才打下了基础。抗战胜利后,他又去英国留学,继续深造海军相关专业,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幼子李赣骝,1933年出生,因为年纪太小,没赶上抗战。但他一直有颗报效祖国的心。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李赣骝积极报名参加了军事干部学校,后来又去了哈尔滨医科大学俄文医学系学习。1955年毕业后,他主动报名参加医疗队,去了西藏,用自己的医术帮助边疆人民。之后,他回到哈尔滨医科大学进修了两年,学成后被分配到邯郸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

他从一名普通医生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后来担任了邯郸市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邯郸市副市长、河北省政协驻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副主任等职,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看李烈钧一家人的奋斗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传承,一种家国情怀的延续。从李烈钧跟着孙中山先生闹革命,到他的七个儿子在不同领域为国家建设出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李烈钧对子女的教育,不只是让他们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他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们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鼓励他们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李烈钧一家的经历,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动荡年代的变化和发展,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