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 年)》,不仅提出了优化空间布局、加强资源配置,加强医疗卫生设施与养老服务设施的融合等一系列措施,还明确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包括民营医院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来源:诊锁界综合
编辑:棂星
封面来源:pixabay
5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目标是在结合广州市空间规划与生活圈构建,打造“三核四极”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结构。具体来说,“三核”指的是中心城区、东部中心和南沙新区三个城市核心区,这些区域是展现国际大都市时代活力与独特魅力的核心区域。
满足老年人医疗与养老需求的新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全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广州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1.41%,老龄人口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层。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旨在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连续、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群体的特殊需求。
在医疗资源配置设施方面《规划》指出,将医疗资源引入养老服务中,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康复治疗等服务。增设或扩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等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医疗机构,在社区或居住区附近设立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站点,提供便捷的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减少老年人就医的不便,以满足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特殊需求。同时,养老服务机构也需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以便在老年人出现健康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如“医疗+养老”、“康复+养老”、“护理+养老”等。这些模式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和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定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加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联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等方式,实现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的高效利用。
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有着一定的互补性,其中医疗资源重点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养老资源则着重于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以及社交支持,医养结合可以打破两者间的壁垒,达成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进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群体,他们需要长期的医疗管理和健康照护,医养结合模式能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慢性病管理服务,借助定期的健康检查、病情监测和药物治疗来控制疾病进展,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医养结合模式,政策文件多次明确要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一同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这些政策为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医养结合模式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此之前,珠三角4个区入围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分别来自深圳、佛山、广州、江门;还有4家机构入围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分别来自广州、东莞、惠州、深圳。
这些示范单位通常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养老服务。例如,海宁颐和医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和永康瑞侦医院有限公司等机构在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上都有显著优势。
入围的示范单位不仅提供医疗服务,还能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如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治疗等。例如,广州市老人院和东莞市东坑医院护理院等机构在综合服务能力上表现突出。
且示范单位均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与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例如,张家港市通过“养医签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方式,推动了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并且在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例如,德阳市通过实施《医养结合示范单位认定及考核办法》和《医养结合机构考核评价标准》,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工作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困境与出路
当前医疗卫生资源现状
广州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广州市现有医疗机构众多,包括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等,涵盖了多种医疗服务类型。在床位数量上,至2021年末,广州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为5.66张,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虽然广州市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高层次医疗人才仍然匮乏。
面临的挑战
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目前,广州市的医疗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而周边区域和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匮乏。这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患者需要长途跋涉才能接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广州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完整的分级诊疗制度,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尽管广州市的医疗卫生投入逐年增加,但与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相比,仍显得不足。这导致了一些医疗机构在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短缺,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未来的发展趋势
均衡布局,扩大优质资源覆盖:《规划》强调要优化医疗卫生设施的空间布局,确保各区、各街道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鼓励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未来,广州市将加强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周边区域和农村地区延伸。通过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等措施,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上下衔接,促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规划》提出要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与联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效率。广州市将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生技术水平、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措施,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覆盖。同时,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调整结构,优化健康服务体系供给:《规划》要求根据市民的健康需求,调整医疗卫生设施的结构和规模,增加专科、特色医疗机构和康复、护理等服务机构的数量,提高健康服务体系的供给能力。未来,广州市将继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保障水平。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等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医防融合,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强调要加强医疗卫生设施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融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服务点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政策支持下的发展机遇
《规划》对民营医院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推动其快速发展。
新增民营医院:共有7家民营医院被明确列入新增计划,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包括新龙镇、长岭街道、钟村街道、太平镇、荔城街道、中新镇和黄村街道。这些医院在2025年或2035年的规划床位数从350张到2000张不等,且大多数被定为三级医院。
现状改扩建的民营医院:有3家现有的民营医院将被改扩建,分别位于白鹤洞街道、金沙街道和石滩镇。这些医院在2025年的规划床位数也有显著增加。
“现状保留”的民营医院:还有8家民营医院被“保留现状”中,不进行大规模的新建或改扩建,但将继续运营。这些医院分别位于不同的街道,且均为三级医院。
类型待定的规划新增三级医院:此外,还有6家新增三级医院的类型尚未确定,可能包括民营或公立、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等。这些医院位于官洲街道、华洲街道、沙园街道和瑞宝街道,每家医院的规划床位数均为500张或1000张。这里的“类型待定”意味着这些医院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还有待进一步规划和明确,同时也为社会办医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同时也有利好民营医院综合性发展的政策措施规划如:
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让民营医院能够更快地投入运营。强调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制定完善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支持政策,优化社会办医行政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率。确保民营医院在医疗资源配置、医保支付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打击不正当竞争,保护民营医院的合法权益。鼓励民营医院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如特色医疗、康复医疗、健康管理等,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引导社会办医院向高水平、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支持民营医院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与公立医院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了减轻民营医院的运营压力,《规划》提供了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并鼓励金融机构为民营医院提供贷款支持。支持民营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与公立医院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服务效率。在国际合作方面,鼓励民营医院与国际先进医疗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医疗合作项目,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并且加强了对民营医院的监管和评估工作,确保依法依规运营,保障患者权益。同时建立了信用体系,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和公示,以维护市场秩序。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政策层面对于社会办医和民营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更为社会办医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综合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