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西部大开发”计划:贝阿铁路的人工城市,如今变鬼城

米君观察局 2025-02-20 09:53:28

在人类历史上有三次规模庞大的“西部大开发”。一次是美国的西进运动,一次是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而还有一次是苏联主导的“东部大开发”。美国凭借西进运动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而我国的西部开发效果也很不错。那么苏联的“西部大开发”如何呢?

俄罗斯和苏联都曾是世界上国土最庞大的国家。众所周知,俄罗斯的战略重心始终在东欧平原,庞大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却无人开发。出于巩固东部稳定和军事战略的意义,苏联发起了开发西伯利亚的计划。

西伯利亚大开发:贝阿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后,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863年时,西伯利亚人口仅为286万,到1914年已达962万。

但是等到了苏联时代,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不能满足苏联人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预见到只有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不能满足苏联国防需求的。当时,苏联政府认为,已通车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距边境太近,如发生战争,这条铁路很容易被“敌方”破坏。日军就曾想过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所以,苏联决定修建一个距离边境地带远一点的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沿岸的铁路“复线”。因此,贝阿铁路就应运而生了。

贝阿铁路西起贝加尔湖北岸乌斯季库特,东至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全长3145公里。贝阿铁路的泰舍特至乌斯季库特、共青城至苏维埃港段是苏联二战后驱使日德俘虏修建的,分别于1947和1954年建成通车。当时,苏联俘虏了60万日本战俘,这些俘虏最终只活下来一半。

日本战俘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组建贝阿铁路建设总局。1974年春正式动工修建长3145千米的乌斯季库特至共青城段。当时贝阿铁路被称为苏联全国性的“世纪工程”,和中国三线铁路的建设一样,苏联投入的修建主力,是苏军铁道兵部队。

因此,贝阿铁路建设总局原计划1982年全线竣工,1983年全线通车。但即使在苏军铁道兵部队的连续奋战下(这其中也必然会有众多和我们的铁道兵一样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方才在1984年10月27日底竣工,1985年通车。很多配套工程至今仍未完工,复线和电气化建设也尚待进行。

贝阿铁路作为苏联时期的一项浩大的世纪工程,历时将近半个世纪,苏联官方宣布的贝阿铁路总投资为110亿美元,是苏联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项目,耗费资金与苏联当年的航天计划相当。

对贝阿铁路苏联信心满怀,而美国颇为忌惮

英国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斯图尔特·柯尔曾评价贝阿铁路说:

“苏联的经济开发重心和战略重心已明显地转移到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地方。苏联不仅巩固了在中亚的地位,而且把力量和投资特别集中于实现西伯利亚工业化”,“向东发展的运动仍在继续。展望未来,这个地区完全可能成为世界巨大的经济地区之一,成为决定世界力量平衡的中心,成为世界最新的强大‘挑战’地区之一。”

伯力、海参崴、共青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雅库茨克、乌苏里斯克(双城子)、海兰泡、马加丹等远东城市都可以和苏联西部联系更紧密。

苏联专家认为,贝阿铁路与传统的经由苏伊土运河、巴拿马运河的海路或绕行好望角的海路比较起来,近500—800公里,又可节省大笔运输费用。

然而实际上,让苏联人失望了,贝阿铁路并没有起到那么大的作用。

但贝阿铁路建成通车后,就可以从苏欧洲地区向苏军运送大批武器、弹药、燃料、粮食,也便 于调整兵力部署。从苏联政府公布的材料来看,贝阿铁路的运输能力是一昼夜48列火车,其中46列是货车。这就大大增加了民用物资和军用物资的运输能力。这令美国人颇为忌惮。美国忌惮了40年,因为俄罗斯的洲际导弹离美国更近了。

苏联解体,一切都成了鬼城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当苏联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后,尽管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衣钵,但是方方面面的影响却并没有消失,尤其对远东这片土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出生率的降低导致俄罗斯的人口越来越少,那片广袤的土地已经没有多余的人来经营了。再加上远东地区的人不断的西进欧洲,远东不但出现了大片被废弃的土地,更是出现无数被遗弃的村庄和城市。

当年的一片片人造城市,毕竟经不住岁月的检验,人们争先恐后地向富裕的俄罗斯西部(东欧平原莫斯科周围)涌去。当俄罗斯人涌向欧洲,当乌克兰共青团员和其他当年被征集、流放、鼓动到此地的波罗的海、 高加索、中亚的移民返回西欧、北欧、高加索、中亚老家,一座座城市和乡村便慢慢变成了空巢。

废弃的坦克

废弃的医院

核弹存储库就这么扔了

没有运走的设备,废旧型材、运动器材、卡玛斯车、拉达车、 甚至坦克、装甲车、直升机,都被杂乱无章丢弃。在这里,即 不担心被盗,也不用管它是否朽烂。因为即使你搬走它,也没 有道路可以运输。

这些苏联解体后荒废的“人工城市”除了一些“军工综合体”之外,大多集中在“贝阿铁路”沿线。所经地带环境大多极为恶劣而不适合人类大规模聚居,但是苏联当局为了支撑起这条铁路,建立起一系列“人工城市”,以高福利来鼓励人们前往定居。一旦苏联国家经济崩溃并最终解体,原先的优惠政策无法继续实行,当地居民便逐渐“逃离”,城市变作空城、死城。

贝阿铁路

写在最后:

计划经济崩溃后的必然,西伯利亚以共青城为例,都是大军工企业,苏联长期轻重工业失衡,国民经济畸形发展,最后上层建筑断裂,经济必然恢复平衡,所以这些人工城市废弃就必然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西伯利亚铁路上的一小串城市,在NASA卫星图上闪着微弱 的光,这情景多么像300年前的俄国兵匪深入西伯利亚和远东 腹地的据点?只是不知若干年后,这些据点还有几个?

如果现实地看,苏联的“西部大开发”是彻底失败了。整个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经济凋敝,人口也越来越少。苏联失策了。其实俄罗斯人完全可以吸引周边的人口较多的中日韩等国移民,有了人口,经济发展就不是问题。

0 阅读:0
米君观察局

米君观察局

穿越历史来看你,你看不见的我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