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缺陷固然有,但最大的原因是缺少一个秦孝公

米君观察局 2025-02-15 10:33:59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后期影响深远的一次变法行动。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对王安石变法大肆攻讦,认为是祸国殃民,这使得到南宋灭亡朝臣们也如此看待。但是苏联领导人列宁却说王安石是11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这成了历史公案,喋喋不休。但是,无论如何,王安石变法是以失败告终了。

王安石变法是真的错了嘛?‍‍非也

王安石的战略目的是“恢复汉唐旧境”:先取西夏,徐图契丹。王安石对这一构想做了极其细致与扎实的准备与部署,具体来说即是将国家兵制从募兵过渡到民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辅以将帅的选拔制度,改变冗兵弱旅指挥无序的混乱军事国防系统。这本身是非常了不起的战略构想。这是能够使宋朝长治久安的国家大战略。

而且,他的步骤未必有错。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目的在于“富国”与“强兵”,“富国”即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理天下之财以奉天下”。保甲法,将兵法皆由此出。并在其任内与王韶配合完成了河湟之役的全面胜利。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史称:“宋几振矣!”这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但是司马光当政后,竟然把这些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土地免费送给了西夏。

司马大人威武,司马大人英雄!

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均意在此,其成效应该说是十分显著的:在不增赋税的情况下元丰库积累了大量的战备物资,提升了全国官禄吏禄,同时根据《文献通考》载,元丰年间天下垦田数比治平年间多了20余万顷。

国富民强,能打胜仗,这不就是汉唐的风采吗?

当然变法本身肯定是有缺陷的。‍‍

比如免役法出,百姓都叫苦不迭,税务向商贩索要市利钱,税额比本钱还多,乃至有的商人以死相争。保甲法推行时,为了逃避供养军队的高额赋税与被抽去当兵的双重威胁,民间发生了不止三、两起自残事件,严重者直至砍下了自己的手臂。

任何的改革都是需要做出相应的牺牲的。商鞅变法是完美的吗?当然不是。商鞅变法是在法家的基础上进行的强有力的改革。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而且变法非常残忍,"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依法治国”的秦国非常的残忍,商鞅也死在了变法当中。但是商鞅变法使几乎要亡国的秦国一跃成为西方强国,最终统一天下。

所以说,在宋朝危亡时刻,改革是必然的。靖康之耻就表明了当时的北宋是何等的虚弱无能。王安石变法是宋朝唯一一次变强的机会。

那,为什么王安石变法失败了?

商鞅为什么能成功?因为当时的秦国已经没有了变法,秦孝公只有孤注一掷支持商鞅变法,秦国才有一线生机。所以,秦孝公到死都支持他。太子反对变法,秦孝公就严厉处置了太子并流放他,还根据商鞅的新秦法把自己亲哥哥的鼻子给割了。这样强有力地支持,才能保证变法能够稳定有序的发展下去,这才造就了强盛的大秦帝国。

所以说,君主的意志坚定与否决定了变法的成败。后台是否强硬是起到决定作用的。秦孝公与商鞅,日本明治国王和大久保利通,德皇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君臣一体,肝胆相照,这三次伟大的变革都使得这些国家成为世界强国。而且世界历史上任何成功的变革,都需要付出很沉重的代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至1688年光荣革命才宣告结束;美国的资本主义也是经过了南北战争才确立,这就改革的代价,要流血要牺牲。

所以你明白吗?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反对只是原因之一。变法成功与否的最大因素在于宋神宗一人而已。

宋朝皇帝都有一个统一的毛病,那就是耳根子软,没有主见,也就是没有雄才大略。赵光义就是志大才疏的君主,他的孙子宋仁宗除了仁慈什么也做不好,而宋神宗有雄心壮志,但耳根子又太软。神宗对于国家兵制的改革是不支持的,终宋一代都因将弼兵之策作为立国之本而对国防建设态度消极。元丰五年伐夏永乐城战役的失败反证出宋王朝如欲强振军事,对于兵制与军制的战略性改革的必要性(将令不一,投机冒进,缺少理性规划)。

王安石变法开始于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眼看拓地千里,几乎可以把西夏剿灭,但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下大旱,司马光上书反对,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毫无主见的宋神宗竟然在母亲和奶奶的哭诉下就直接废弃了王安石。所谓后宫不得干政,是至古名言,宋神宗竟然没反思过。次年,王安石再度拜相,可是一件大事突然被废止,怎么可能在做出伟大的成绩?

面对意志不坚定的宋神宗,王安石无奈地慨叹道:"天下事像煮汤,下一把火,接着又泼一勺水,哪还有烧开的时候呢?”这就是王安石的无奈和痛苦。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年幼,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史称"元佑更化",尚在人世的王安石必定会是相当痛苦的。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病逝于钟山。

南宋以后,王安石变法总体上是被否定的。由于司马光保守势力有强大的话语权,王安石被宋朝保守派骂了100多年,甚至又被后世文人轻看,实在是委屈至极。梁启超所著的《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算是为王安石翻了案。此后,王安石才从反面人物成为了正面历史人物。

王安石的变法失败了,并非他自己实力不行,而是他的君主实在太弱。他只是缺少一个能助他成功的秦孝公。如果王安石的君主是汉武帝、唐太宗甚至雍正皇帝,那他都会成为一个伟大而成功的改革家。可惜他碰到的是宋神宗,一个孱弱的孩子。北宋时代,官员的文化素质很高,但执政能力实在太差,说白了就是一堆书呆子,不懂国家该如何治理。他们只关心圣贤,却不知道战争的危险和国家的危亡。

英雄最可悲的是,生在一个错误的时代,遇见了错误的人。

0 阅读:14
米君观察局

米君观察局

穿越历史来看你,你看不见的我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