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年,玩闹了二十多年的明武宗因病去世,留下了偌大的大明江山,却后继无人,主要是因为其父明孝宗一生只爱一人,一脉单传生下了明武宗,而明武宗不爱人只爱冒险找刺激,所以连儿子都没来得及生就走了。也就是说明武宗没有亲兄弟也没有孩子,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都行不通了,这一下大明王朝突然就没有了继承人。
但是大明帝国却并没有因此陷入混乱和困境中,毕竟明武宗常年四处及时行乐,不是在边疆就是在去南方的路上,大明帝国却可以正常运转,其实说到底朝廷也是一个组织,只要核心团队在,一切就正常运转。所以,一个国家的中央只是需要一个可以做主的人,而这个人未必就一定要是皇帝。而明武宗之所以能够在外逍遥,想打仗就去打仗,想要游玩就去游玩,在大内想怎么玩闹就怎么玩闹,几乎就不用怎么上班,主要是因为,大明王朝在明武宗后期有一个真正的核心人物,而这个人物却不是皇帝朱厚照同志,而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先生。
杨廷和
连明武宗驾崩之前的遗言,都是“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意思很简单,我的病治不好了,将我的意思告诉皇太后,朝廷大事很重要,由阁臣负责审时度势处理,而阁臣虽然指的是内阁,但是任谁都知道,当时能决断天下大事的人,到底是谁!舍武宗的师傅杨廷和其谁也。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农历三月十四日去世,早在武宗病重期间,杨廷和已预料到了一切,对此事有所思虑。武宗驾崩后,群臣无主之际,杨廷和便以兄终弟及为由,向后宫请旨,立朱厚照的堂弟,明宪宗之孙,兴献王之子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农历三月十六日正式形成书面文件(圣旨)下达,随后就传旨给继承人朱厚熜,让其赶紧来北京即位,朱厚熜怀着兴奋和忐忑的心情,快速赶往北京,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即位称帝。而在这皇位空缺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杨廷和就是大明王朝实际的皇帝,可谓是只手遮天,翻云覆雨。
嘉靖帝登基
杨廷和之所以选择朱厚熜,除了皇室宗亲血缘之外,可能也有自己的考虑,朱厚熜的父亲并不受宠,所以这一脉在朝中并没有太多根基。再加上当时嘉靖帝只有十四岁,同时传闻很聪明,最重要的是,在朱厚照去世两年前,嘉靖帝的老爹朱祐杬便已经去世,享年43岁。而且朱祐杬长子早夭,朱厚熜是仅剩的儿子,相当于这一脉也只有嘉靖帝一人,没有父兄参与掌权,那嘉靖帝一个孤家寡人更好控制,当时杨廷和应该也有这方面的考量。但是从最终的结局来看,聪明绝顶的杨廷和失策了,看似柔弱的嘉靖皇帝最终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开启了一个强权皇帝的时代。
明代有几个著名的权臣,而真正有机会废立皇帝的却不多,真正达到掌控天下的文臣,其实也就张居正和杨廷和两人,而这两人都有神童之称,接下来,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杨廷和传奇的一生。
杨廷和很厉害,但是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响亮,而提起其儿子大文豪杨慎则基本上是妇孺皆知,毕竟杨慎有明代三大才子之称,诗词歌赋和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却命运多舛,半辈子被流放,虽然著作等身,但是却没过几天舒服日子。杨慎继承了杨廷和的智商和高傲,却没有继承杨廷和的政治手腕和能力。
杨廷和有多聪明?那简直就是惊为天人,当今的入学儿童若是有他这水平,估计家长都得把文曲星当财神爷拜,四岁时知声律,七岁时每日读书数卷,这还不是最离谱的,其十二岁,正常孩子刚小学毕业的年纪,杨廷和参加了四川乡试,然后就中举了。次年,不足十四岁的杨廷和参加会试,毕竟只是个初中生年级,还不够成熟老练,在四川吃得开的杨廷和放在全国就没那么吃香了,这次会试没有中第。
少年天才杨廷和
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做好应试准备,杨廷和选择直接留在京城备考,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监丞黄明善十分赏识杨廷和,有多赏识呢,那就是压上身家性命投资其政治前途。黄明善直接将女儿许配给了当时还只是个举人的杨廷和。1478年,年仅19岁的杨廷和进士及第还名列前茅,直接进了翰林院,随后就和黄家小姐正式完婚,金榜题名又洞房花烛,全天下的好事都让杨廷和一人占了。
凭借其过分夸张的的才华,杨廷和很快就在士林中积攒下了威望,然后就一顺百顺,弘治四年,年仅三十二岁的杨廷和就得到了入侍东宫,得到了给当时的太子朱厚照讲学的机会,也就是说,朱厚照未来登基,那杨廷和就是帝师,弘治十一年便已经成为士林领袖,当年主持了顺天府的江南乡试,之后又多次主持乡试和会试。正德皇帝即位之后,杨廷和很快就入阁为相,专掌诰命起草。明武宗朱厚照对这位老师百般信任,天天带着宦官和武官玩,朝廷大事都交给了杨廷和,特别是在刘瑾集团覆灭之后,杨廷和基本就是大明朝廷的一把手。
但是杨廷和的好运,却在嘉靖帝即位之后到了尽头,高傲的杨廷和还是轻视了年纪尚轻的嘉靖。想要压制嘉靖帝,继续自己掌权内阁,决断天下大事,然而嘉靖帝不仅聪慧,还特别贪恋权力。等杨廷和反应过来,却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为了斗争而斗争,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政治吧,不惜得罪皇帝,也要一争到底,这也是明代文官独有的风骨。在嘉靖入朝前两年,杨廷和处处和嘉靖帝过不去,双方都想要以自己手中的力量将对方打压下去,令对方折服。
大礼议事件
最典型的政治斗争,就是大礼议事件,嘉靖帝想要追封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帝太后,但是杨廷和拒绝了皇帝的提议,他的理由是当时他拥立嘉靖帝所设想的方案是将嘉靖帝过继给了明孝宗弘治皇帝,那么嘉靖帝就应该认的是明孝宗,而不是尊孝宗为皇伯考,去追谥自己的亲生父亲。杨廷和此举多少有点有悖人伦,仗势欺压小皇帝的意思。所以当时天下很多非翰林院出身的读书人,就公开表示支持嘉靖帝,最典型的就是张璁和桂萼二人,这两人虽然应试成绩不算出众,但是却也是很有才华的人,而且比较接地气,并不是搞高端文字游戏的那种人。
随着嘉靖帝这边的支持者越来越多,就吸引来了更多的投机者,这些人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毫无底线的攀附嘉靖帝,嘉靖帝这一方声音力量不断汇聚。对杨廷和的话语权形成了巨大的挑战。虽然杨廷和占尽了优势,但是嘉靖帝也使出了杀手锏,那就是以皇帝身份压人,强行办成了嘉靖帝所求之事,在此之后,嘉靖帝已经很难控制,所以杨廷和为了全身而退,选择了提前致仕,年仅六十四岁便回乡养老去了。不过嘉靖帝带着怨气,各种找杨家人的麻烦,在嘉靖朝杨廷和一族人都不好过,直到隆庆帝即位之后,才在科举官吏的请愿下,恢复了杨廷和死后的荣誉。
总之,杨廷和这个人,很有政治才华,其主政期间,确实为朝廷和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很长时间都是朝中砥柱。个人品格方面很不错,能够保持自己的坚守,后世评价其“位极人臣,而居处同于寒素”。缺点就是一生执拗且强横,在政治斗争中过分强势,少于曲意逢迎,很容易就得罪皇帝,这大概就是很多天才的特有缺点的吧!
杨廷和致仕
就嘉靖初年,杨廷和与嘉靖皇帝的巅峰对决,杨廷和手握绝对优势,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具体输在哪些方面呢?
1、首先肯定是嘉靖聪明,年仅十四岁的嘉靖,就敢于和明朝文官团体对抗,而且舍得一身剐,敢拿皇帝的身份压人,也看准了明朝文官骨子里被伦理道德给重塑后,大多都是伪君子,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一个缺点,逐步拉拢一批被清流打压却有真才实学的大臣,最后实现了逆袭,将国家大权牢牢揽入怀中,其一生在位45年,手下强人无数,大都是绝顶聪明之人,但是最终还是被其玩弄于股掌之间。
嘉靖帝
2、杨廷和不够厚黑,作为士林领袖,一介清流最顾及的还是名声。从根上,杨廷和始终还是不愿意做霍光,最初,他选嘉靖必然是想找一个傀儡,只是嘉靖反抗情绪激烈,其实杨廷和完全可以参照当年霍光废刘贺的举措,找个借口废掉嘉靖皇帝,然后另立宗室中的合适者。但是杨廷和却并没有这么做,只搞政治斗争,不搞阴谋诡计,说到底还是缺乏政治高度。
3、明代文官死板,更多的是认死理,他们愿意争,却只是在儒学条框的范围内抗上,以忠君爱国的名义去求真理,所以很多时候,还是被精神束缚了,理学害人不浅,这是真的。
4、杨廷和太过膨胀,在明武宗朝杨廷和基本可以只手遮天,算是大明王朝的常务副皇帝,其高高在上自然是打击了很多竞争对手,而杨廷和手下大多是理学清流,这就导致了很多考试成绩不好的实干家备受打压,在杨廷和掌权的时代,这些人只能忍气吞声,但是当嘉靖帝上台,皇帝和首辅不一条心的时候,这些人会拼命抓住这个机会,投靠嘉靖这一边,尽一切可能将杨廷和拉下马。
明朝文官集团
5、杨廷和突然看透了人生,不想撕破脸。在双方斗争势同水火之际,高傲的杨廷和却突然退了,这是整个清流界都没想到的,也是清流最后被全面击溃的根本原因。其实杨廷和提出致仕的时候,嘉靖并没有在这场政治斗争占太多上风,只是斗争了一辈子的杨廷和突然不想争了,特别是在大礼议事件后,一生几乎没有失败的杨廷和突然感受到自己老了,很多事也有心无力了,当时其也已经失去了掌控嘉靖进而把控天下的机会,索性就退了,免得日后不得善终。权力巅峰不会永远只属于一个人,正如其子杨慎的那句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