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李默庵受邀,回国参加活动,邓颖超:这位是湖南起义将领

兴衰的五千年 2025-01-28 21:32:35

对于李默庵,邓颖超的印象十分深刻,她经常在丈夫周恩来那里听到这个名字。直到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时候,还问邓颖超关于李默庵的消息。

因此,在见到李默庵的时候,邓颖超显得非常激动……

1981年10月9日,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外来宾、首都各界人士等1万多人,出席了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胡耀邦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

“1911年,以孙中山先生为领袖的革命党人,在中国发动了推翻清皇朝的革命,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在今天的形势下,我国大陆的9.8亿同胞和台湾的1800万同胞,共同纪念这个光荣节日,尤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在讲话中提到台湾问题时,胡耀邦还说:“我们如果能够互相谅解,互相尊重,长期合作,风雨同舟,使我数千年文明古国真正昂首阔步于世界,中山先生必当含笑于九泉。”

在这次大会上,邓颖超见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此人,正是受邀回国参加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的李默庵。

那天,邓颖超紧紧地握着李默庵的手,动情地说:“这么多年了,你去哪儿了?恩来一直惦记着你的情况,临终前还问我你在哪儿呢……他苦苦找了你那么久,如今好了,你回来了,总算能慰藉他在天上的英灵了!”

听了邓颖超的话,李默庵心里十分感动,说:“我这般平凡之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德行与能耐,竟能让敬爱的周总理这般深深地挂念着呢!”

随后,邓颖超将李默庵介绍给了身边的人。她指着李默庵,说:“这位是湖南起义将领李默庵先生。”

听到邓颖超这样介绍自己,李默庵的心里五味杂陈。“起义将领”这四个字,似乎离他很近,又似乎很远。在他看来,如果当时不要退党,坚定革命信念,也许自己也可以在1955年获得新中国的军衔,成为一位受人民尊敬的将军。

1904年10月17日,李默庵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穷苦家庭里。因此,在很小的时候,李默庵便帮助父母卖柴,养猪,干粗活。

在少年时,李默庵经历了上学和辍学多次交织的生活。后来,在堂兄的帮助下,李默庵学到了许多知识。然而,时局却不容许他走通过学习文化而改变命运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李默庵选择了弃文从武。

1923年12月,广州革命政府派人在长沙公开招考军校学生。李默庵因为条件符合,便参加了考试。

被录取后,李默庵等20多人在陈赓的带领下,于1924年1月来到了广州,进入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

那时候,为了改造旧军队意识,反对雇佣思想,在黄埔军校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人,成立了“青年军人联合会”,规定只要是黄埔同学,不论他是国民党员,还是共产党员,均为“青年军人联合会”的当然会员。

后来,李默庵觉得符合他的革命初衷,便成为“青年军人联合会”中比较活跃的人。

当时,黄埔军校中还有一个叫做“孙文主义学会”的组织。这个组织对共产党采取的是敌对的态度。

1925年初,在共产党员李之龙、蒋先云等人的影响下,李默庵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李默庵为党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获得了周恩来的赞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蒋介石等国民党反动派的推动下,黄埔军校学生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26年,蒋介石决定同时取消“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另成立“黄埔同学会”,并推出了“亲爱精诚”的校训为“黄埔同学会”的宗旨。

对此,李默庵是赞成的。然而,在看到“黄埔同学会”的所作所为后,李默庵心里生出了厌恶。

不久后,因为与女同学谈恋爱而经常不参加党的会议,李默庵被党支部的负责人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此后,再有党的会议时,也便不再通知他了。

就这样,李默庵在无形中脱离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李默庵借助军功一路升迁,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旅旅长。任职期间,李默庵与所属第六十一团团长关麟征和第六十七团团长肖乾自比为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

1930年底,李默庵因战功,再次获得晋升,担任了第十师师长。

1931年5月,李默庵奉蒋介石之命,率领本部人马进入江西,参加了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第三次“围剿”作战。

期间,李默庵的部队接连失败,只得撤出中央苏区。

1932年6月,李默庵又奉蒋介石的命令,率领部队前往鄂豫皖地区,对徐向前领导的苏区发动了进攻。

在这次战斗中,李默庵被徐向前打得溃不成军,部队死伤了一千五百人以上,师部几乎被毁,就连他本人和卫立煌也差点儿成为了徐向前的俘虏。

对此,李默庵在后来说,这次战斗,是他“有战以来打得最猛烈、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

后来,李默庵的第十师又被蒋介石调到江西,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红军发起的第四次“围剿”。

在这次战斗中,国民党的参战军队损失不小,但李默庵因为没有冒进,损失也不大。

1934年,李默庵再次率领部队,执行了蒋介石发起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的命令,遭到了红军的包围。

要不是他兵多、装备好,李默庵这次的损失一定会很大。然而,由于红军在其他地方的战斗失利,最终主动撤围,李默庵最终避免了被全歼的厄运。

红军长征后,李默庵执行了对留守根据地的红军游击分队的清剿任务。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此时,李默庵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来到山西太原。

在太远的八路军办事处,李默庵见到了周恩来。期间,李默庵聆听了周恩来的讲话,便接受了周恩来的建议,开始培训青年干部,以发动民众,协助军队作战。

之后,李默庵与共产党的领导人多次合作。期间,李默庵还主动邀请周恩来到他办的培训班为学员讲话。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默庵担任了第三方面军总司令、第一绥靖区司令。任职期间,李默庵做了许多不利于解放军的事情。

1948年后,李默庵决定与程潜等人举行起义。

然而,起义的道路是那样坎坷,不是与他人的意见不一致,就是受到他人的怀疑,觉得他是个动摇不定的人。

那时候,就连共产党的地下人员也不愿意和李默庵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李默庵感到心力憔悴,便出走了香港。

后来,李默庵几次去而复返,想要和程潜、陈明仁等人在湖南起义。只不过,李默庵的心里有着一根刺。对此,他曾托人向乔冠华询问,“像自己这样一个脱离党多年的人,能否有可能重新回归”?

不久后,李默庵便得到了乔冠华的答复:“党对起义人士,一律既往不咎,只要下定决心投靠人民,就一定会得到党的谅解和重用。”

就这样,李默庵才坚定了回湖南起义的决心。

然而,起义的过程,还是不那么顺利。对此,李默庵感到非常失望,认为起义已经很难实现了,便再次离开湖南,到了香港。

程潜等人起义后,在起义的名单上,赫然写着李默庵的名字。然而,由于李默庵不在湖南,而错过了起义的最佳时机。对此,李默庵感到非常惋惜。

此后,李默庵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回国。于是,他便于1964年带着家人前往了美国。直到1981年10月,李默庵才受邀回国,参加了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

那天,在听到邓颖超向别人介绍他为“起义将领”时,李默庵的心里感到非常复杂。

在这次大会上,李默庵被安排在胡耀邦、屈武、胡厥文之后第四位发言。对此,李默庵十分感动。

会后,有关部门特意找到李默庵,与他一起商谈了筹组黄埔同学会的问题。

1995年,李默庵接替侯镜如,担任了黄埔同学会的会长。此后,李默庵为促进台湾与大陆统一而殚精竭虑,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0 阅读:22
兴衰的五千年

兴衰的五千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