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红四方面军中的一员猛将,许世友在大家的心中有着一个硬汉的形象。如果心里有了什么事情,大家都愿意向他倾诉,询问对策。而许世友本人,也将这种硬汉的形象,发挥到了极致。
1936年,在长征到陕北后,红四方面军的不少干部都被送到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后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参加了学习。许世友,便是其中之一。
1937年,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的许世友,因病住进了医院。
由于他在红四方面军的特殊形象,红四方面军的一些营、团、师、军级干部纷纷到医院来看望。
在聊天的时候,这些人都向许世友发了心中的牢骚。在发牢骚的时候,他们还一个个哭成了泪人。
看到这些战友一个个如此痛哭,原本就心存不满的许世友,更加同情他们了。
对此,许世友越想越难受,觉得这些一起出生入死为穷人打天下的战友们眼下都感到没了出路。于是,许世友做出了一个出乎常人意料的决定。
很快,许世友便以一个硬汉的形象,出现在王建安、洪学智、陈再道等人的面前,并对大家说:“你们就知道淌眼泪,哭有什么用!”
许世友,1906年2月2日生在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今河南省新县许洼)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原名许仕友,字汉禹。
在8岁的时候,许世友跟随拳师,进入嵩山少林寺,在这里练习了8年的武功。在习武的过程中,许世友不仅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和飞檐走壁之术,还培养了一颗侠义之心。
在许世友回乡探亲期间,许世友的哥哥在放牛时,牛儿吃了地主的庄稼。于是,地主家的少爷就把他哥哥的牛牵走。
很快,许世友便找到地主家的少爷说事。然而,地主家的少爷却不依不饶,不愿意将许世友哥哥的牛儿归还。
对此,许世友非常生气,上去了就给了地主家的少爷一拳。没成想,许世友的这一拳力道太大,竟然失手将地主家的少爷打死了。
为了不被抓走,许世友只得离开家乡和习武的少林寺,四处流浪。在流浪了一个多月后,许世友实在饥饿难忍,便下定了去当兵的决心。
不久后,许世友从他人口中得知了洛阳吴佩孚招收童子军的消息,便前往洛阳,参加了童子军,这才吃上了一口饭。
那时候,许世友虽然在童子军中能吃上一口,但却受尽了屈辱。在一次反抗中,许世友一脚踢死一个老兵,被押送到团部的牢房里,关了好几天。
后来,牢房的看守送来一顿好饭,许世友立即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给他在人间吃得最后一顿饭。然而,想到自打出生后,就没怎么吃过饱饭,许世友不愿意当一个饿死鬼,便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面前的酒饭。
许世友刚吃完,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新兵轻声问:“街上斩条已经贴出,你有没有熟人能来救?”
许世友想了一下,说:“你快到步兵二营去给我舅舅报信,叫他设法救我。”
在许世友看来,此时能救他的,也就是自己的舅父了。因为,他的舅父是二营的营长。
最终,在舅父的帮助下,许世友活了下来。后来,许世友参加了农民义勇队,并担任了大队长兼炮队队长。
1926年,许世友担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师1团任连长。
9月,许世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后,许世友选择了离开部队,回到家乡。
1927年8月,许世友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1928年后,许世友先后担任了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任职期间,许世友7次参加敢死队,两次任敢死队队长,屡挫强敌,4次负伤,在战友们心中留下了硬汉的形象。
1933年,许世友被任命为红9军副军长兼第25师师长,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中,打出了红军的威风。
1935年,许世友被任命为红4军军长,跟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进行了长征。
1936年,许世友长征到陕北后,奉命进入抗日红军大学,参加了学习。
12月,西安事变爆发。不久后,原本驻扎在延安府的东北军全部撤走,延安城只剩下了一千余人的民团和保安队。
此时,在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的邀请下,中共中央决定由周恩来和叶剑英等人前往西安,参加协商解决西安事变的相关事宜。
几天后,周恩来等人来到延安,住在马家湾延安工作委员会临时办事处。
期间,周恩来按照中共中央的意图,与相关人员就延安的接管问题,进行了讨论。考虑到延安的情况比较复杂,周恩来指出:尽可能争取和平接管,如若不行,就等部队来解决。
随后,红军部队来到延安城,正式接管了这座城市。随后,考虑到工作需要,毛主席和党中央决定将中央机关由保安迁往延安。
然而,刚刚解放的延安,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各色人等交织,很难辨明敌我。于是,延安的公安部门给中共中央呈递了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说:
“为了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除了警卫人员以外,其他在延安一带的军人不准私自带枪,随身枪支由原单位封存。”
很快,中共中央便将延安公安部门的这份报告,批转给了中革军委。经过研究后,中革军委批准了延安公安部门的这份报告。
随后,相关部门便在延安地区迅速展开了收缴枪支弹药的工作,为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进行安全方面的准备。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被迫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从而使得十年国共内战结束,为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全国抗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37年1月13日,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市首县肤施。
随后,肤施并入延安县,直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此后,肤施这个地名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时,根据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并将其校址迁往延安。作为抗大的学员,许世友也跟随学校,来到了延安。
抗大迁到延安后,按照上级的规定,抗大开展了收缴枪支的行动。对此,许世友不但带头拒绝缴枪,还对工作人员破口大骂,场面十分尴尬。
那段时间,许世友对抗大批判张国焘逃跑主义感到不满,心里十分郁闷。这次恰好遇到了红四方面军的一些战友前来哭诉,许世友在左思右想后,决定和大家离开延安。
那天,听了许世友“你们就知道淌眼泪,哭有什么用”的话,王建安、洪学智、陈再道等人都说:“被人家捏在手心里,往后的日子咋办呢?”
许世友语气坚定地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们走!”
王建安、洪学智、陈再道等人看着许世友,吃惊地说:“走?到哪?”
这时,许世友胸有成竹地说:“回四川找刘子才去!他们还有1万多人,又是我们的老部下,巴不得我们去哩。在这里天天说我们是反革命,还要缴枪!我们到四川去打游击,叫他们看看我们是不是革命的,愿走的就走,不愿走的也不要告诉中央。”
然而,在临走前,王建安突然想通了,便向上级作了汇报。很快,许世友等人便被逮捕,看管了起来。
后来,在毛主席的帮助下,许世友才没有被枪决,为党保住了一个赫赫有名的硬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