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这招真能解“合资电动化转型不顺”之困局?

南蓉谈汽车 2023-08-17 18:13:03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发布了一则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信息: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拟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设合营企业。此消息被解读为长安福特继8月1日接手福特电马在中国市场运营业务后,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又一重磅布局。

作为在华成立已20余年,曾经位居主流车企阵营的老牌合资车企之一,长安福特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仍拥有着不低的知名度和好感度。其代表着美系品牌在华征战的各系产品,也同样有着一定的粉丝基础。

然而在电动化大势之下,与众多合资品牌一样,长安福特同样表现得比较挣扎,其电动化转型的步伐自然也受到了诟病。此次与长安汽车拟新设合营企业,其电动化转型的决心可见一斑,更是应对当下困局的一次主动求变。

其实不止长安福特,还有不少的合资品牌,甚至是豪华品牌也试图通过与自主品牌的合作或是合营,从而进一步推进自己的电动化转型。

电动化转型不顺

它们开始找自主品牌组CP

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不那么顺利,这已是行业内的共识。

据乘联会之前发布的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6.1%,较去年同期26.8%的渗透率提升9.3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9.7%;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0.3%;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1%。

此外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7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2%,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为5.5%。可见无论是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还是零售份额,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早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况。

基于此,自己的电动化转型不给力,那么找自主品牌组CP便成为了当下较为流行的一个“常规”操作。

太早之前的姑且不谈,除了此次与长安汽车拟新设合营企业的长安福特之外,上个月大众汽车集团接连抛出了两则重磅消息。其一为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以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另一则是奥迪品牌与上汽集团签署了战略备忘录,旨在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以满足中国用户对高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

不仅如此,同时段网上还曝出了保时捷品牌曾向比亚迪、理想、蔚来寻求平台合作,但最终遭到拒绝的传闻。无论是大众、奥迪的既成事实,还是传闻中的保时捷也罢,它们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的背景下,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电动化转型压力。

此时,与自主品牌组成CP,谋求变化、探寻电动化转型新路径,便成为了合资甚至是豪华品牌的新选择。

曾经用技术换市场

为何如今却上赶着“求合作”?

不可否认,这些合资品牌曾在内燃机时代建立起强势的地位和绝对的话语权,一直以来在中国市场里也是用技术换市场的主角。然而面对着大势所趋的电动化转型,这些个全球车企都一定程度地表现出了不适应,以至于如今大有“身份互换”的可能存在。

看来,似乎已经到了这些跨国车企们,开始用市场换技术这一“反向操作”的新时代。它们要想不放弃那块美味的蛋糕,或许不得不放低身段,低下高昂的头。

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强烈的“角色互换”,除了大家都明白的大车企们“大象转身”不易、难掉头之外,也跟这些跨国车企在战略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这些跨国车企们不同程度地都遇到了技术环境上的转变困局。众所周知,电动汽车与燃油车所需要的企业内部技术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这些对于传统燃油车引擎生产及技术了然于胸的传统老牌车企,在电动车的电机技术和制造工艺方面,跟那些更早投入甚至从“出生起”便全面all in的自主品牌相比,存在着切实的差距。

同时,由于本身在电池方面积淀不深,加之在电控装置与车载芯片技术方面累计不够,从而造就了这些跨国车企面对着电动汽车“新三大件”时,较之自主品牌出现了技术环境层面上的差距和困难。

其次,合资车企们还得应对不断有新入局者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举个简单的例子,上汽大众几乎拿出了最大的诚意,践行宛如“割肉”式的让利之下,方才完成了ID.3单月订单破万的成绩。抛开更大量级的自主品牌不谈,就算是起步较晚的新势力们也渐渐拉开了与合资电动车的月销量差距。

当然,除了本身存在技术环境劣势,同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入局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之外,这些合资品牌或还面临着制度环境上的合法性挑战。总之,这些难题叠加,使得曾经在中国市场以技术换市场的它们,在面对着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来袭之时,产生了空前的战略转型压力。

或将成为突破口,但仍存在不少隐忧

或许,与自主品牌组CP是一步好棋,这将明显提速该车企的电动化转型。然而最终的效果如何,目前还未可知。因为这样的方式除了可能成为一个突破口之外,也同时存在着些许隐忧。

因为即便是采取与自主品牌合营或是深度合作,合资品牌其固有的问题依然会掣肘其电动化转型。例如在反应时间上,由于决策链相对较长,决策方过多,合资品牌无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当中,作出第一时间的正确反应,这个或许会将成为新合作主体依然迈步过去的坎。

此外,外资品牌近年来已愈发清晰并多次响亮地喊出了的“本土化”问题,是否能够很好的落地执行。因为这其中可能涉及到管理、体制、甚至一些在外方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更好地解决,并非短时间内就能有答案的,且没有一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

同时,汽车作为一个供应链较长的产业,即便是在电动化的趋势下,也仍旧存在着资源倾向、供应商选取等等难题。而合资品牌此时的顾虑往往会多于自主品牌,今后采取合营合作该如何平衡,也需要相关决策者的勇气和智慧。

无论如何,在电动化转型迟滞不顺利的当下,采取与自主品牌组CP谋合作求变化,这一定是一步好棋,可能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突破口。

我们也几乎能够预见,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类似大众、长安福特这样的车企,采取与自主品牌合营合作实现技术合作推动电动化转型的案例。说不定下一个会是一家你压根没想到的汽车品牌。让我们且行且视之吧!

0 阅读:0

南蓉谈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