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这个美食已经流传近千年,可惜只能手工制作,不能形成规模

云水终南 2025-01-10 09:43:08

先说一个笑话:

一关中丈人爸给南方女婿娃家带了些特产挂面,这南方女婿娃奇怪这细细的面条,竟然每一根中间都是空的,问咋弄的。

在北方丈人爸就哄“瓜”女婿娃:是用细铁丝一根一根捅出来的。

这是个笑话,却说了个事实:

关中的挂面是个好东西,是可以当礼送的:嫁女娶妻,生子添喜,还是给老人祝寿,都可以送这细细的挂面。我记得八十年代这挂面还是稀罕物。

现在超市中的机器挂面,可和手工挂面不是一个东西。

那天阳光灿烂我们出去转,过兴平一个村子的时候,就看到街道上到处都是挂挂面的,千丝万缕细若游丝的挂面,在蓝蓝的天空下煞是好看。

停车驻足就去拍照,自然都买了不少塞了到车后面了。

这里就是兴平的时下村,有名的手工挂面制作村,据说这个村的手工挂面制作有近千年的历史,村里能吊挂面的把式有好几百人。

一个兴平的朋友曾经说过手工挂面的制作,今天遇到,刚好和挂面的师傅聊天,增长了不少知识。

兴平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间地带,盛产优质小麦,这就给手工挂面好吃的前提。

做挂面是个辛苦活儿,看似简单的手 挂面,要经过和面、揉面、盘条、饧面、上面、开面、挂面、晾面、收面、切面等大大小小10多道工序,历时近30个小时方可完成。

好东西一方面靠人,一方面靠天。

先说人,一是辛苦二是技术。

从和面开始,人就要靠着面的发酵情况和面配合,“人面合一”,所以很耗人,晚上熬夜做挂面是挂面师傅的常态。

先说和面,要做到“缸光”“面光”“手光”,虽然现在有了和面机,但是很多地方是离不开人的。面里的盐和水的比例是关键,但是这个比例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季节、天气状况进行调节,不是老师傅是把握不了的。

盘条要盘三次,先是盘胳膊那么粗的大条,一圈一圈盘在瓮缸里,给瓮缸盖上厚厚的棉被,等待面发酵。

等面发酵的步骤叫饧面,整个挂面制作过程中要饧面四次,每次饧面的时间长短,要依据面的软硬程度决定。

这样盘二条盘三条,盘完三条这面就有指头般粗细。

盘条的工序一般在前一天下午开始,天黑结束。次日凌晨一两点,就要开始上面。上面就是将盘好放在瓮缸的三条,交叉缠在两根平行放置的拇指般粗细的约五十厘米长的竹棍上,熟练的师傅上一百斤面需三个多小时。

面上好后,依次平行摆放在面窖里,面窖上要盖着厚厚的草帘和棉被,以便使面窖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恒定的状态。等面饧的差不多了,把缠好的面放在专门的架子上进行开面,开完面再将面放入面窖进行饧面。

早上等太阳升起来后就开始挂面,这需要两个人协作。把面窖中的面拿到太阳底下,一人将面上的一根竹棍插在面架上,另外一个人攥住另一根竹棍慢慢往下拽。

站在架上的人就用两根竹棍划面,面划开了就不会粘在一起,也有助于面条均匀受力,在拽拉的作用下面条变得纤细。

接下来就是等待面条晾干,等待阳光的洗礼。长长的挂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根根条条,闪闪发光,到下午两三点面就能晒干,再把面切短扎捆,这挂面也就算做成了。

30个小时两个白天一个晚上,把人牢牢的耗着,过一段时间就要查看面的情况,连晚上睡觉都不能安歇。

再说靠天。一般都是冬天才做手工挂面,天气冷下来是制作手工挂面最好的时节,从每年的10月做到开年1月。

另外,挂面要靠太阳和空气才能定型,所以只有晴天才可以做,只要是做挂面的师傅,每天操心着天气预报,这都是必须的。

回到开头的问题:要说为什么手工挂面都是空心的?

这就是靠着这些工序,面在发酵后,经过阳光晾晒、微风吹拂,中间会向外迅速收缩成空心的状态,这也是挂面“空心”的诀窍所在。

这些说起来简单,制作起来都是要靠实际经验的。

兴平时下村的手工挂面都是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名气倒是很大的,但却不能成规模发展。

就像前面说的,手工挂面一是耗费人力二是要靠天气。

虽然机器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有些手工经验还是要靠人,熬夜盘面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机器烘烤能否替代阳光微风,这些都还没有经过市场的考验。

这个年月,手工制作的一般都是比较贵的,但是兴平的手工挂面没有品牌的加持,价格还是上不去,挣不了多少钱,这就影响了年轻人的学习。我们看到能制作手工挂面的基本都是老师傅。

我们是幸运的,可以吃到筋道的手工挂面,但愿这手工挂面能再传下一千年。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0 阅读:54
云水终南

云水终南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