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好汉知道晁盖中箭真相:一个早知情,一个懒得理,一个不敢说

静心历史事 2025-02-20 13:16:06

晁盖在攻打曾头市的时候,不幸中了箭。就在这危急时刻,三阮(也就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以及白胜这五个头领拼死力战,他们齐心协力地朝着晁盖所在的地方冲过去,紧紧护在晁盖身边,然后拼了命地将晁盖扶上战马。紧接着,这几位头领便带着晁盖一起,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奋力杀出了曾头市的村子,总算是让晁盖暂时脱离了险境。

咱们来看金批本《水浒传》里的这段描述,从中能发现一个情况哦,那就是晁盖当时其实还没有丧失行动的能力呢。而且,史文恭当时也并不在伏兵的队伍里头哦。为啥这么说呢?您想啊,如果史文恭在伏兵当中的话,那他骑的那匹照夜玉狮子马可是极为抢眼的,大家肯定一下子就能看到的。要是史文恭真的出手了,就凭当时在场的这些人,那根本就不可能逃得出去。所以从这段描述就能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啦。

话说那史文恭啊,那武艺可真是相当高强呢。就看他和手使狼牙棒的霹雳火秦明对阵的时候吧,仅仅二十个回合,就把秦明打得“力怯”了。这可充分说明了史文恭不光武艺厉害,那力量也是在众人当中出类拔萃的呢。再后来呢,有这么一回事儿,史文恭亲自带着队伍去设伏。当时的情况是呼延灼带头逃跑了,这一下梁山军就乱成了一团。在那样混乱的局面下,以史文恭的本事,他完全是有能力跃马挺枪,直接朝着晁盖等人冲过去,然后把他们一个一个地给擒住或者斩杀的。

话说晁盖在与敌方交战过程中不幸被箭射中,而后被豹子头林冲接应着回到了营寨。这时候大家赶忙上前去查看晁盖的情况,只见那枝箭不偏不倚正射在他的面颊之上。众人急忙想把箭拔出来,可这箭一拔出,晁盖顿时就因血流不止而晕倒过去了。众人再仔细看那枝箭,发现箭上竟然刻着“史文恭”三个字。林冲见此情形,赶忙让人去取来金疮药,给晁盖敷贴上,可经过一番查看才明白,原来这竟然是一枝涂抹了毒药的药箭啊。就因为中了这箭上的毒,晁盖此刻已经没办法开口说话了。

在箭头还没被拔出来的时候,晁盖的意识是清醒的呢。然而,当那箭头被拔出来,血一流出来之后,晁盖就一下子晕倒过去了。之后呢,林冲赶忙给晁盖敷上金疮药,就在这个时候,才察觉到原来那箭头上是有毒的。

从诸多迹象来看,晁盖所中的毒并非是那种见血封喉的厉害毒药哦。要知道呢,在当时那个年代,其实根本就不存在那样能迅速起效的毒药呢。像毒箭蛙,那可是只有在热带雨林当中才会有的,而氰化钾呢,在那个时候还压根就没被研发出来。所以,当时射向晁盖的毒箭上面,顶多也就是抹了些乌头或者砒霜之类的毒药罢了。就因为这样,晁盖在中箭之后,经历了长途行军好几天的折腾,回到梁山的时候,都还能够开口说话呢。

倘若能够及时地去寻找医生、求取药物,晁盖或许还有被救治过来的可能。然而实际情况是,宋江他们只是守在病床前不停地啼哭,虽然也亲手为晁盖敷贴药饵,还灌下一些汤散之类的,但这样做似乎并没有起到能让晁盖转危为安的作用呢。

张顺之所以不推荐安道全,那心思其实就跟司马昭的心思一样,明摆着的,大家伙儿都能看出来。就算他跑去跟宋江讲这件事儿,宋江估计也就是狠狠地瞪他一眼,然后啥话也不说,就那么沉默着呗。

在当时的情形下,几乎所有人心里都十分清楚这么一件事,那就是晁盖中箭离世,对于梁山而言,可算不上是个糟糕的情况。为啥这么说呢?要知道,梁山就好比一座山,而晁盖和宋江呢,就如同两只猛虎,向来是一山难容二虎的。宋江身边可是有着一帮心腹嫡系的,按照当时梁山的局势发展下去,这些人迟早是会发起第二次类似之前火并王伦那样的争斗的。可巧的是,现在晁盖在与曾头市的对抗中中箭身亡了,这不就相当于让曾头市替他们完成了这件可能引发内部大乱的事儿嘛,如此一来,可不就是一个让各方都觉得挺满意、皆大欢喜的结果啦。

晁盖不幸殒命之后,梁山其实是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危机的。怎么说呢?其实啊,关于晁盖到底是不是被史文恭用那支毒箭射死的,这事儿还真没那么重要。关键在于,梁山这边得找个人来承担这个责任,得有个背锅的才行呢。这不,就把史文恭当成了那个背锅侠啦。有了这么个“罪魁祸首”,梁山众人心里头的仇恨也就有了宣泄的口子啦。哪怕是有人心里明白,晁盖的死说不定另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玄机在里头呢,可也不会有人站出来去揭穿这件事。毕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梁山需要这么一个“说法”来稳定局面呢。

当我们仔细去研读水浒原著的时候,就能够察觉到,其实至少存在着三位梁山好汉,他们心里是清楚晁盖中箭这件事的真实情况的。不过呢,这几位好汉各自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盘算,也有着各自的苦衷。其中有一位呢,是早就知道这其中的真相了,可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就是这么一直把这事儿搁在心里头。还有一位,感觉他对这事儿完全就是一种懒得去理会的态度,或许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反正就没怎么把这晁盖中箭的真相当回事儿去深究。另外一位呢,是心里知道这事儿,可就是不敢把真相说出来。为啥呢?因为要是真的把幕后那个导致晁盖中箭的元凶给揪出来的话,对大家伙儿来说,可没什么好处呢。所以呢,倒不如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就像在那种糊涂庙里供着糊涂神一样,干脆把这事儿的黑锅直接甩给史文恭算了,这样大家也都能省不少事儿呢。

在梁山好汉中,有三位可能知晓晁盖中箭真相的人物,其中排在首位的便是智多星吴用啦。想当初,在晁盖打算亲征曾头市这件事上,唯有吴用站出来表示反对呢。就连金圣叹这位眼光独到的大家都察觉到了其中的微妙之处哦。他是这么说的:“在之前的好多篇章里,每次梁山要出动大军的时候,往往都会写到晁盖想要亲自出征,而这个时候宋江总会极力劝阻。可唯独这一次征讨曾头市,宋江却没有劝阻晁盖亲征,结果晁盖就这么在此次征战中丢了性命。这里面的文字写得那叫一个隐晦曲折,让人读起来不禁会感到后背发凉。而且还着重写了吴用劝谏晁盖不要亲征的情节,通过这样的描写,就能看出宋江没有进行劝阻,这种含蓄深沉、曲折隐晦的写法,简直和《春秋》里那种微言大义的笔法没什么两样啦。”

吴用可不希望晁盖去自蹈险境。你想啊,晁盖居然打算带着仅仅五千人马,就去攻打那有着五七千人马的曾头市呢。这可是长途奔袭,跑到人家的地盘上去作战,本身就处于客场的不利形势了,而且兵力上还明显处于劣势呢。再说了,梁山这边的二十个头领,就算是全部联合起来一块儿上,恐怕也不是曾头市那七位高手的对手。就说那史文恭吧,他的武功可厉害着呢,远远超过了秦明,就算是面对林冲和呼延灼这样的高手,估计他也能应对自如,不在话下呢。还有那曾头市的副教师苏定,他的武艺应该也能达到梁山马军五虎将的水平呢。再看看曾家五虎,随便从里面拉出一个人来,都有本事去对付像刘唐那样在江湖上颇有名气的高手。所以,吴用是真不想让晁盖就这么冲动地跑去打曾头市,那风险实在是太大啦。

吴用极力苦劝晁盖,可晁盖根本就不听劝。那没办法,也只能由着他去,听之任之啦。要知道吴用那可是相当厉害的人物,“万卷经书曾读过,六韬三略究来精”,就好像他胸中藏着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腹内隐着无数英勇无敌的雄兵呢。论谋略,他都敢和诸葛亮一比高下,就连陈平的才能恐怕都比不上他。这么厉害的吴用,又怎么会不清楚晁盖这一趟出去,那肯定是有去无回的结局呢?

大家都清楚,那晁盖的性子很是固执。在这种情况下,吴用心里其实也明白,晁盖去面对的局面很可能是凶多吉少的。所以呢,这时候吴用就该懂得明哲保身,能往后缩一缩就往后缩一缩,对于要一同前往这件事,那是绝口都不提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要是吴用当时在晁盖身边的话,凭借他的智谋,是很有可能识破曾头市设下的诱敌深入之计的。要是能识破这个计谋,那这场战事就算不能一下子就取胜,也顶多就是双方陷入胶着的状态,怎么也不至于落得个惨败的下场。

吴用心里其实早就清楚,晁盖是注定要命丧黄泉了。为啥这么说呢?当他瞧见那支明明白白写着“史文恭”三个字的毒箭时,一下子就全明白过来了。要知道,吴用这人那可是见多识广,结交的朋友遍布各地,多到让人都觉得难以置信。就像圣手书生萧让、玉臂匠金大坚,那可都是他的老相识,还有神行太保戴宗,在结识宋江之前,就已经和吴用有着不浅的交情了。之前救宋江的时候,吴用那可是把萧让、金大坚、戴宗都能想起来,让他们各展其能来帮忙。可到了救晁盖这儿呢,吴用却偏偏就把安道全给忘了。这安道全可是医术高明的神医,要是能把他请来,说不定晁盖还有一线生机呢。这么一对比,这里面难道不是大有蹊跷,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是不是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从诸多迹象来看,吴用很可能已经被宋江给收买了哦。就拿宋江在那排名石碣出现之前的举动来说吧,他早早地就封吴用为“天机星”了呢,而且还和吴用一块儿去研读那所谓“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的天书。在这种情况下呢,当晁盖有所行动的时候,吴用去劝晁盖,那感觉就像是在敷衍了事、走个过场似的。他劝晁盖的时候,压根就没说出什么关键的、能切中要害的话来。比如说吧,他都没有提到晁盖带的兵实在是太少这个重要问题。要是他当时能指出来,晁盖肯定也得慎重考虑一下的。毕竟有兵法讲过嘛,要是兵力是敌人的十倍,那就可以包围敌人;要是兵力是敌人的五倍,那就可以去进攻敌人;要是兵力是敌人的两倍,那就可以想法把敌人分散开再行动;要是和敌人兵力相当,那就得有能和敌人战斗的能力;要是兵力比敌人少,那就得能瞅准时机逃跑;要是兵力远远不如敌人,那就得尽量避开敌人。不然的话,弱小的一方还一味地坚守硬拼,那可就容易被强大的敌人给擒获了。所以说,吴用当时没说到点子上,没提醒晁盖兵力少的问题,这确实有点让人觉得不太对劲呢。

晁盖所率领的这一方,仅有五千人马。你再看看那曾头市呢,他们的兵力等各方面情况可要比晁盖这边强得多啦,相较之下,晁盖带领的这五千人就只能算是处于弱势的“小敌”啦。要知道,在这种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弱势的一方去和强势的大敌硬碰硬地对抗、死磕,那最终的结果往往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能落得个被磕死的下场,根本就很难有什么好的结局呢。

话说吴用心里其实很清楚晁盖这一趟去会是怎样的结局。于是呢,他也就只是做做样子,简单劝了那么几句罢了,那是坚决不肯跟着一起去白白送死的。而梁山好汉中还有一位呢,也同样看出这事儿不太对劲。这人心里就想啊,晁盖是死是活跟我有啥关系呢?当初他可是毫不留情地把我一脚就踢出那核心的三人小团体啦,那时候他可压根就没考虑过要照顾一下我的面子。既然如此,我又何苦去在乎他的安危呢?所以干脆就懒得去搭理这事儿咯。

宋江来到梁山之后,这入云龙公孙胜的处境就渐渐变得边缘化了。想当初林冲火并王伦那时候,他可是极力推举晁盖来坐梁山的头把交椅呢,而且当时定下的格局是晁盖、吴用以及公孙胜呈鼎足三分的态势。林冲对公孙胜那可是相当推崇,还说:“公孙先生在江湖上那可是大名鼎鼎,特别善于用兵,有着让人难以捉摸的奇妙计谋,还掌握着呼风唤雨的神奇法术,这谁能比得上他?”

公孙胜那可是有着鬼神都难以揣测的机智,以及如同陆地神仙般厉害的本事。可你瞧瞧,他却被从高台上撵了下来,只能和林冲、秦明等其他人并排坐在下面,然后抬头望着台上的晁盖、宋江还有吴用呢。这心里头的滋味,想必是相当不好受的吧。要说那高台,其实挺宽敞的,就算再多放上一把椅子,也不会显得拥挤。那为啥非得把公孙胜给“降级”处理,让他坐到下面去呢?要是真的一定得凑出个单数,好突出晁盖处在中心的那个位置的话,那把林冲请到高台上去不就完事儿了嘛,也没必要非得让公孙胜下来。

话说那入云龙公孙胜啊,他心怀下山救世的志向。在他心里,早早就认定了一位真命之主,这人便是托塔天王晁盖啦。你瞧,公孙胜这人可真是与众不同,他压根就不把金钱当回事儿,视金钱如同粪土一般呢。那他为啥要撺掇着去打劫生辰纲?这里面其实是大有缘由的。他这么做啊,主要是想着给那一百零八颗魔星寻得一个能够安身落脚的地方。

咱来说说公孙胜这人,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呢,不但擅长掐指一算,能预知各种事情,还能够呼风唤雨,就好像拥有神奇的法术一般。而且,在排兵布阵这方面,他的本事比起智多星吴用那可要强得多啦。可以说,他就是个全能型的高手。可就是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却没得到晁盖的重视呢。晁盖这人吧,也真是没什么识人之明,就这么把公孙胜给冷落了。结果呢,到后来哪怕公孙胜心里清楚晁盖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可他心里头,根本就不想去搭理晁盖这事儿。毕竟之前被冷落了那么久,心里头多少还是会有些想法的。

在梁山众好汉中,公孙胜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他,其实心里不太瞧得上其他那些梁山好汉呢。为啥这么说呢?你看啊,一开始跟着晁盖的时候,可能还觉得有点盼头,可后来发现晁盖做事渐渐有些力不从心,没了那种能成大事的劲头。再后来宋江又成了梁山的核心人物,大家也都知道,宋江心里一直想着接受朝廷的招安。公孙胜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就彻底凉了半截,觉得在这梁山待着也没啥意思了,反正大势已定,那就干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呗,对梁山后续的那些事儿也就不怎么上心了。

吴用其实早就对相关事情心里有数了,而公孙胜呢,压根就懒得去理会。就说那护送晁盖一路回到梁山的豹子头林冲吧,他心里头其实也觉着那支射死晁盖的毒箭有些不对劲的地方。可当时的情况是,除了他之外,其他参与那场战斗的人员连史文恭的影子都没瞧见。就算林冲心里有疑惑,他也不敢去深究这事儿。为啥说不敢深究呢?您瞧瞧林冲这人,空长了一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强壮模样,那身高八尺的大块头,看着挺唬人的,可实际上呢,他胆子就跟芥菜籽似的,小得可怜。就说之前高衙内欺负他媳妇那事儿吧,他竟然都能忍气吞声的,最后还写了一纸休书,就这么把媳妇给拱手相让了。就他这性子,面对手下爪牙众多、势力又雄厚的宋江,他又怎么可能去跟人家叫板呢?那肯定是不敢的。

林冲和晁盖之间,原本关系是相当不错的。可大家想想看呐,一个人在危难关头,连自己的媳妇都能弃之不顾,那这样的人,你还指望他能冒着生命危险去为“朋友”强出头,去打抱不平吗?这事儿啊,简直比在这世上寻找一头活恐龙还要困难得多呢,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儿。

仔细琢磨一下啊,这托塔天王晁盖在做人做事方面确实是存在不足的。你看啊,宋江带着兄弟们打家劫舍,四处去攻城掠地的时候,那些个好汉们一个个都特别积极主动,争着抢着要跟在宋江身边呢。可再瞧瞧晁盖这边,他亲自去征讨曾头市的时候,居然就只安排了五千人马,而且仅仅启请了二十个头领跟着他一起下山去作战。这么一对比,晁盖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太到位。

“请启”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啊,可真的是把晁盖那种凄凉的境地给展现得淋漓尽致呐。说他众叛亲离,其实真的一点儿都不夸张呢。您瞧啊,他就这么孤零零的一个人,势单力薄到了这般地步。大家心里其实也都明白,他就是被宋江暗地里给算计了,可就算是这样,又能有谁有那个胆量,有那个勇气站出来,把这背后的真相给揭开呢?

史文恭那可是超一流的高手,按常理来说,他用毒箭去伤人的这种可能性那是极小极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呢。而且在当时的情形下,梁山的那些头领也好,普通的喽啰也罢,根本就没有一个人发现伏兵当中有史文恭的身影。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是谁用毒箭把晁盖给射伤了呢?其实,吴用那么聪明的人,他心里肯定是能琢磨得出来的;公孙胜呢,他精通各种门道,算一算也能得出个所以然来;还有林冲,他向来也是个精细之人,要是去查一查的话,也绝对能把这事儿查得清清楚楚的。可奇怪的是,他们这些人,全都选择了把这事儿憋在心里,一声不吭,就这么隐忍下来了。尤其是林冲,还做出了一件挺少见的事儿,他出面召集大家伙儿,一块儿极力推举宋江来做“代理寨主”。这里头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奥妙?不知道您是不是早就看得明明白白,跟明镜儿似的,把这其中的门道都摸得透透的了呢?

0 阅读:1
静心历史事

静心历史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