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中的三国十大勇将:吕布马超榜上无名,关羽张辽张飞排第几?

静心历史事 2025-02-20 13:17:30

有这么一个说法叫“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至于这个排名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还真不太清楚呢。不过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要是依据不同的史料,还有各类小说以及评书的内容来看的话,那“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顺序肯定会和这个常见说法有特别大的不一样,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哦。

关于“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依据,存在几种可能的情况。有可能是依据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来进行排名的,也有可能是参照近现代的长篇评书而定。但可以明确的是,绝不是依照《三国志》或者《后汉书》等这类史料来确定的。就拿张绣来说吧,在史料当中,压根就没有显示出他有什么特别的武功表现。甚至在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国演义》里,也都未曾描写过他在长坂坡和赵云赵子龙大战的情节呢。

咱们要是依据史料来评选“三国十大悍勇之将”,张绣是肯定没资格入选这份榜单的。而且呢,就连大家都熟知的吕布和马超,在这样以史料为评判标准的评选里,那也是没办法登上这个榜单,榜上无名。再说到关羽、张飞、赵云这几位,他们在这份评选里到底能排到第几名呢,这可就得麻烦各位读者朋友们凭借自己敏锐的眼光、聪慧的判断来好好琢磨琢磨、明察鉴别一番啦。

把吕布列为三国时期的第一名将,这其实是存在问题的。要知道,吕布他可从来都不是曹操、刘备或者孙权这三个人当中任何一人的下属呢。要是吕布有墓碑的话,那墓碑上面所写的内容应该是“汉左将军平陶侯吕公讳奉先”这样的字样哦。

大家知道,吕布常常被人称作“吕温侯”,但其实这么叫是不准确的哦。吕布一开始是丁原的主簿呢。在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89年)的时候,他投靠了董卓,之后就受到了册封,被封为骑都尉、中郎将,还得了个都亭侯的爵位。而“温侯”这个称呼呢,在当时是属于王允的哦。那王允是在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的时候,被董卓封了温侯的,而且王允的食邑可有五千户呢。

初平三年(192年)的时候啊,吕布把董卓给诛杀了,这之后呢,他可就晋升啦,当上了奋武将军,还被授予了假节的权力,仪比三司呢,也有了温侯这个爵位。不过呢,王允和吕布可不是那种关系特别紧密、能齐心合作的状态哦,就相当于没穿一条裤子嘛,没办法紧密配合。结果呢,仅仅过了六十天,他们就被李傕和郭汜给打败了。这一打输啊,王允就丢掉了性命,吕布呢,也只能出逃啦。在这之后,吕布就开始辗转于各地啦,一会儿去投靠曹操,一会儿又去依附袁绍,再过一阵儿又投奔刘备,反正就是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着找依靠呢。要说朝廷最后承认吕布的官爵,就是左将军,还有平陶侯啦,这里面也是有变化的哦,最开始是都亭侯,后来变成了温侯,最后才是平陶侯呢。

大家知道吗?吕布啊,严格来讲他是“汉将军”呢,可不是咱们平常所认为的“三国名将”哦。所以呢,咱们今天要聊的那个“三国十大悍将”,肯定是不会把吕布算在里面的啦。这里得说明一下,咱们所说的要参评的“史料中的三国十大悍将”,和“三国史料中的十大悍将”,这可完全是两码事呢,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哦。

您知道吗,有个情况挺有意思的。吕布,其实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三国人物”呢,就因为这个缘故,他没办法入选“三国十大悍勇之将”啦。再说说马超吧,他可是蜀汉的骠骑将军,还兼任凉州牧,并且被封为斄乡侯呢,这身份地位可不低。不过呢,要论勇悍程度,他好像还比不上自己的部下庞德哦。为啥这么说呢?原来,在跟随汉司隶校尉钟繇去征讨郭援、高幹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两件事儿。吕布在那场战事里,脚面被箭射中了。而庞德呢,可就厉害啦,在混战当中,他居然成功地取得了郭援的首级。您看,这么一对比,是不是就感觉出差别来了呢。

在评选三国时期悍勇的将领时,庞德那可是比马超更有资格入选呢。怎么说呢?就看他的战绩便可知晓。在平阳之战里,庞德那可是相当勇猛,直接“亲斩援首”,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到了襄樊之战,他更是厉害,居然“射羽中额”,也就是一箭射中了关羽的脑门,这等武艺和胆魄着实令人惊叹。虽说庞德最后被关羽擒获并且斩杀了,但他所展现出来的忠勇,那可是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认可的。就连关羽在面对庞德时,都耐心地对其进行劝降呢,由此也能看出,这真可谓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咱们来说说三国时期那些跟悍勇之将评选有点关系的人物情况哈。先说吕布,这人其实挺厉害的,可就是时机不太对,结果没能在相关的评选榜单上有名。还有马超呢,他,可能是在表现方面差了那么点儿意思,所以同样也没在榜上出现。再看看庞德,他可是有能拿得出手的战绩的,“亲斩援首、射羽中额”,就凭这些厉害的表现,他一直活到了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的那个时候,所以从悍勇这方面来讲,他是完全有资格被选入三国悍勇之将的行列当中的。另外有个叫文鸯的,算得上是后起之秀啦。在魏高贵乡公曹髦正元二年,也就是公元255年的时候,那时候他才十八岁呢,就靠着一场战斗一下子出了大名。不过呢,后来到了西晋永平元年,也就是公元291年的时候,他可就惨了,被东安王司马繇给诛灭了三族。这么一看,他的情况就有点复杂了。因为蜀国在公元263年就灭亡了,魏国是在公元266年没的,吴国也在公元280年亡国了。而文鸯呢,他后来担任的是西晋平虏护军、平西将军这些官职,还负责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事、护东夷校尉啥的,这么说来,他更应该算是晋代的大将,而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啦。

在评选三国时期的十大悍勇之将时,得先排除掉几个人。吕布死得太早了,还没来得及充分展现更多的英勇事迹就退场了,所以暂不考虑他。文鸯呢,又死得太晚了,情况比较特殊,也先把他排除在外吧。还有马超,虽说他本身武艺高强,可归顺刘备之后就只打了一仗,就是和张飞一起在下辨之战中,结果还输给了曹洪和曹休,战功相对来说太少了,也不列入此次评选范围。这样一来,要选出三国十大悍勇之将就相对好选一些了。先看看蜀汉这边,有关羽关云长,那可是在万马军中直接斩杀了颜良,这等勇猛事迹实在是令人赞叹不已。还有张飞张益德(可不是大家常说的翼德哦),在长坂坡的时候,他凭借一己之力据水断桥,一声大喝就把曹军给吓得不敢上前,这气势得多吓人呐。赵云赵子龙也不逊色,单骑救主的故事广为流传,在敌军重重包围之中,他硬是凭借着非凡的武艺和胆量把主公的孩子给救了出来。黄忠黄汉升同样厉害,在定军山一战中,他成功阵斩了夏侯渊,立下赫赫战功。再瞧瞧曹魏这边,张辽张文远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在白狼山之战中,他勇猛无比,直接阵斩了蹋顿单于,威震四方。曹彰曹子文也不容小觑啊,他能手格猛兽,在乌丸和鲜卑那里可是威名远扬,让那些外族都不敢轻易招惹。还有那“虎痴”许褚许仲康,身高八尺,腰大十围,光看这身形就知道力气极大,勇力过人呐。最后说说东吴这边,东吴有十二虎臣,不过在《三国演义》里呢,感觉他们好像就是打酱油的角色,没太多出彩的表现。但实际上在史料记载中,有两位那可是相当厉害的。一位是东莱太史慈,曾经力战孙策带领的十三骑,丝毫不落下风。另一位就是甘宁甘兴霸了,他可是干过百骑劫曹营这样的壮举,胆量和勇猛程度可见一斑。

在三国时期,有不少特别悍勇的名将呢。像关羽,那可是有着诸多头衔,比如前将军、假节钺,还董督荆州事,被封为汉寿亭侯;张飞是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被封西乡侯;赵云担任中护军、镇东将军,获封永昌亭侯;黄忠是后将军,为关内侯;张辽是前将军,被封晋阳侯;曹彰被封为任城王;许褚是武卫将军,获封牟乡侯;庞德是立义将军,被封关门亭侯;太史慈是折冲中郎将、建昌都尉;甘宁是折冲将军、前部督。这些名将的名号可都响当当的,而且他们的英勇事迹也广为流传呢。不过呢,除了上述这些名将,其实三国时期还有几十甚至上百位同样十分悍勇的将领哦。但在这里面,我们得单独说一说典韦这个人啦。为啥呢?因为典韦和其他名将有些不同。他既没能活到天下三分的那个时候,也从来没当过将军哦。在曹营里头,他就只是个校尉,而且还没有爵位呢,并且,他甚至从来都没有斩杀过一位名将呢。所以在提到诸多名将的时候,典韦在某些方面确实和其他名将有着明显的区别。

这一份十人名单呢,其实肯定是不完整的。毕竟呢,在各位读者朋友们的心目中,说不定还存在着其他更为合适的人选呢。不过呢,咱们今天就先暂且委屈一下那些被遗漏掉的名将啦,就单单针对这选出来的十个人来排一排座次哦。想一想,看看最后到底谁能够位列三甲之中呢,这可真的会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

咱们来聊聊斩将质量这件事儿啊。要是单从这个角度看呢,张辽他杀的可是“小国王”,乍一听,好像在这方面能排到第一位呢。不过呢,熟悉那段历史的朋友们肯定都清楚这么一句话,就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那个时候啊,曹操、刘备、孙权这几位大佬可是打成了一团,乱得就像一锅粥似的。但不管他们之间怎么争斗,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他们随便哪一个,对付起周边的那些部族来,那都不费什么劲儿,轻松得很呐。就好比刘备去打孙权的时候,那些蛮王根本就没什么自主权,只能乖乖地听令,给人家当炮灰去。为啥会这样呢?其实在当时啊,像曹操身为汉军丞相,刘备是左将军,孙权是讨虏将军,在他们眼里,那些单于也好,蛮王也罢,真的是没什么了不起的,跟他们比起来,可能地位和影响力还比不上颜良和夏侯渊呢。

无论刘备对曹彰、张辽持何种看法,也不管曹操是怎样的态度,曹彰以及张辽他们所建立的历史功绩那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绝对无法被抹杀掉的。这两人在历史的进程中都有着各自的作为,其功绩已然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不容置疑和忽视呢。

曹彰在战场上那可真是相当英勇啊。他亲自参与搏斗作战,弯弓搭箭射向胡人的骑兵,只见那胡人骑兵应着弓弦声响纷纷倒下,而且是前后接连不断的,就这么一下子,就把他那高超的箭术和过人的胆量全都展现出来了,同时也让汉军的威武霸气展露无遗。这一场战斗持续了大半日呢,在激烈的交锋过程中,曹彰的铠甲都中了好几箭,可即便这样,他的气势反而更加高昂,越战越勇。接着他乘着胜利的势头开始追击那些败逃的敌军,一路追到了桑乾这个地方,这里距离代地可有二百多里地呢。就这样马不停蹄地追了一日一夜,终于又和敌军碰上了,于是曹彰毫不犹豫地发起攻击,好家伙,一下子就把敌军打得大败,砍下的敌军首级以及活捉的俘虏那都得以千来计数了。当时,鲜卑的首领轲比能率领着好几万的骑兵在一旁观望双方的强弱情况呢。结果他看到曹彰如此奋力作战,所到之处敌军全都被击破,被曹彰的勇猛给震慑住了,最后只好请求归服。

曹彰在北疆那可是威名远扬啊,不过呢,张辽也丝毫不逊色。张辽可是有着相当辉煌的战绩呢,他曾经在战场上直接斩杀了蹋顿单于,这一下就大大地彰显了他的勇猛。而且啊,他还不止一次地让孙权陷入极为狼狈的境地,甚至有两次都差点把孙权给生擒了。就拿那次著名的“八百破十万”来说吧,这战绩大家可都是清清楚楚看在眼里的。在那场战斗之后,张辽率领着各路军队乘胜追击,当时孙权那叫一个慌不择路啊,差一点儿就又被张辽给抓住了,就像史料里记载的那样“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差一点再一次抓住孙权)”。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中啊,有几位悍勇无比的将领,他们的英勇事迹那可真是让人赞叹不已。就比如说吧,张辽曾经在战场上一举斩杀了单于,这可不得了啊,那单于在当时的地位可不低,能把单于给斩了,足见张辽的勇猛非凡。还有关羽关二爷,那也是威名赫赫的。他手起刀落,斩杀了敌方的大将,这事儿在当时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呢。而且关二爷最出名的战绩就是水淹七军啦,在那场战役里,他生擒了于禁,还斩杀了庞德,一下子威震了整个华夏大地,关二爷的名号那可真是响当当的。另外还有曹彰呢,他也有一件特别厉害的事儿。他居然能把“鲜卑大人轲比能”给吓得趴在地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曹彰的厉害之处,让那些外族的首领见了他都害怕呢。那么这三位在三国时期都如此悍勇的将领,到底谁更厉害一些呢?其实,各位读者朋友们心里肯定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就好比心里都有一杆秤一样,能衡量出他们各自的厉害程度。我呢,向来是特别崇敬被尊称为武圣人的关羽关二爷的,对他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呢,即便我对关二爷如此崇敬,却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和阵斩蹋顿,而且还能让江东小儿闻其名而止啼的张辽比起来,威震华夏的关二爷好像还真就稍微差了那么一点儿意思呢。

要给关羽、张飞、张辽等这些人按照悍勇程度来排个座次,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就像笔者所列出的这样一个顺序,张辽排在前面,接着是关羽、曹彰、张飞、赵云、甘宁、许褚、黄忠、太史慈、庞德。不过呢,这么一排,肯定在某些方面是不太公平的啦。所以到最后,也只能请各位读者朋友们来发表发表高见咯。大家可以依据史料,来评选一下三国时期的十大悍勇之将,看看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人,还有哪些名将是有资格入选的呢?要是按照武功战绩来排座次的话,又有谁能够进入前三名?那最终能拔得头筹的,到底会是关羽呢,还是张辽呢?这可都不好说,就等大家来一起探讨探讨啦。

1 阅读:8
静心历史事

静心历史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