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如约而至,每年话题,总离不开高考作文题。也许,我们早已远离高考战场,但我们总是愿意设想,若是我们面对这样的高考作文题,我们该如何答。
就拿江西来讲,他们目前用的是全国乙卷。题目内容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如若换成是你,你又怎么来写呢?也许你的经历比高考学子们多了很多,但你又会从何角度去立意写这篇文章呢?但同样地,也有很多人,可能早已没有那兴趣去研究如何做好一篇文章了,而丰富的经历,也只能自己独自收藏。
之所以,每年作文,都会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我想,这与历史的沉淀不无关系。首先,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离不开文字的记载。另外,自古以来,平民翻身都离不开乘举,而科举考试做文章则是重要的内容。
从古代的文言文到诗词歌赋,到如今的白话文创作文章,它是经历了怎样的一段历史,又是怎样不断突破,展现文字的艺术和时代性的呢?
朱自清,是写作能手,他的名篇《荷塘月色》、《背影》等等,都是充分展现了写作的魅力,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今天通过他的著作《经典常谈》,来走近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及风格演变历程,感受语音的艺术和写作的技术,也许今年高考你不会写作文,或许来年,你会很有心得。
文字哪里来?写作离不开文字,文字哪里来。历史学得好的,会给出答案,认为是仓颉。而“仓颉”的字音近于“商契”,商是商民族的祖宗,其中的“契”有“刀刻”的意思,那么文字是起于商夏之间。这个暗示也许值得相信。
回顾历史,仓颉造字说,是凝定于汉朝的,但也没有说仓颉是哪个朝代的人。而至于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始见于《说文序》,则很可能是后人添加的补充,但无法鉴定真伪。
那就不追究文字真正是谁创造的了,但中国文字是全世界最美的象形文字,还是可以值得称道的。文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到行书,到简体字,这发展过程都是不断创作的过程。也在使用上,也越来越方便。
字以载体,传承文化字承载了很多传统文化,很多人,都甚至是拿来当作使命去做的。春秋时期,各诸侯林立,面临社会动乱,衍生了很多的思想文化,他们都用不同的立场出发,实现“百花争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以前的富豪,都会招募知识分子为自己发展出谋划策。如今社会局面动荡,很多有钱人,也无力支撑,任由知识分子出走。因此,他们没有立场,谁为他们解决温饱,他们便为谁发声。而且随着他们授徒众多,他们学派也更有影响力。
开创儒家思想的孔子,以维护国君的角度出发,恢复周代礼制,指望用礼制恢复国家秩序,代表作《论语》;而开创墨家思想的墨子,则以平民百姓角度出发,号召兼爱非攻,提升国民收入的实事出发,代表作《墨子》;号召无为而治的老子,则认为事态发展完全相反,所以越要国家昌盛,则越要不强加管理,给民众自由权,代表作《道德经》;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则要求既不复古,而要创新变古,因此强调要法治;还有鬼谷子的纵横家、阴阳家等等。
秦朝以道家为主,对其他很多学说,进行了焚烧,尝试让大家统一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结果失败了;而汉朝,则选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们一边对思想保持统一,一边对长年战争造成的名著进行收集。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都是以人物形式展开记史,有别于之前的编年史书《春秋》。
文学创作风格不断在改变。其中创作风格类型的,除了司马迁的纪传体《史记》外,还有屈原的骚体,之所以是骚体,则是大胆将君王比喻为美人,将贤臣比喻为香草,骚而不淫,赢得很多人模仿;而同样开辟独自特色风格的,还有亮丽风格的杜甫诗,它不仅有政治领域,还有游玩等等风格,另外就是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派,以及后来延伸至清朝的桐城派。而从赋到文的衍变,到明清时代的散文。
一代版本一代神每一个朝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唐诗三百首》,则是收集唐诗特别出彩的五言、七言律诗。而这之前,则比较出名的是乐府诗,对诗句通顺与否不讲究,主打好听,韵律美;而后,则对文进行定义,比较讲究对偶的骈文,像《赤壁赋》等登上历史舞台,它们则没有像律诗一样,对格式有太多限制。所以,可见,往散文方向演变,是一个层层递进,慢慢突破的结果。
你像单单用典故这一个小技巧,也是有很多内容。比如有用历史典故,有引用禅佛理论,也有引用神仙的。所以,若不是精通领域多,很可能都不知对方写的东西是啥玩意儿。所以,品味文学,或者写佳作,并非易事。
几乎每个朝代都是从儒家经典里开始科举进士的,宋代王安石做宰相期间,甚至都加自己的作品为考试内容, 到了明代,会侧重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课本教材和考试范围。但之所以有的学说,能发扬光大,有的却慢慢衰落,受国家重视不同,结局自然不同。
比如读《论语》能够有机会改变命运,自然就很少有人去好好读不相关的书,自然也就会让其他小众思想的文化缺少传承。而放到如今的高考,能写出什么样的佳作,写作风格有哪方向的发展,也值得大家探讨。
《经典常谈》就像高考作文被经常提及一样,背后谈及的都是文化,更多也是一种传承。无论是立意,或者创作技巧,多学习古人创作思想,都会是值得探讨的方向。很多时候,他们的情感,放在以前让人感动,而现在,同样让人动容。这就是经典,值得回味。
和以前的江苏卷作文题差的远,以前的江苏作文题出的是真有水平,2011年作文题叫拒绝平庸,难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