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感触最深刻的孤独时刻吗?你表达孤独最多的语句是啥呢?面对孤独,你又如何走出来并且重新寻找到生活的生机呢?
《秋夜》里,鲁迅开头讲,“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站在文学评鉴的角度,这完全是孤独的强有力的表现。而如今的人,在这基础上,发展出所谓的废话文学,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对如今孤独或者无聊的创新呢?
因此,提及鲁迅是孤独的代言人,甚至说他的一生充满孤独感,我觉得完全是说得过去的。细数鲁迅的一生,不仅是孤独的一生,更是战斗的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我们学过鲁迅的不少著作,有些即使没有课堂上学过,也听过一些。比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记念刘和珍君》、《祝福》等等。
阅读鲁迅的《人间孤独》,真可谓是将众多相应的名篇汇聚一起,从各人物经历,各种角度出发,深刻诠释了孤独的涵义,其中有对社会的无奈,有对人情淡漠的无语,有对人生追悔的不甘。种种不堪的处境,共同营造人间的孤独。
读懂鲁迅笔下的孤独孤独,往往不是一个人内心直接的照射,也不是很简单的今天患上明天就能恢复正常的一时情绪。内心那份压抑带来的孤独,很多时候,甚至不是一己之力便可克服。甚至如何选择,最终都不会有多大帮助。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个悲苦人物,个人一直抱着清朝管理社会的制度不为社会平常人所能接纳,他是孤独的;而以取笑孔乙己的人们只能从孔乙己身上获得快乐,来支撑自己脱离孤独的处境。当孔乙己死去,生活完全无法独自面对,也是可悲的人。
《记念刘和珍君》里,勇敢的刘和珍君面对政府打压,英勇就义。她用自己的热血孤独面对不正义的现实。然而,能够为刘和珍君发声赞扬的不多,鲁迅是其中一个,也同样是孤独的。
《阿Q正传》中,阿Q是孤独的,精神战胜法的他没有同盟,面对生活困苦不得不步步后退以应对,也是不得已的处事方式。而嘲笑他欺负他的人们,也同样在生活中遭遇不幸从而选择以他作为生活的发泄出口,面对整体糟糕的社会,他们依然感受到孤独和人心算计的孤独。
所以,在鲁迅笔下的世界里,不管是从哪个人物角度出发,都是孤独的生活和人生,且完全不以人的意志可以轻松化解。
感情受挫,人生孤独每个人,都会面临人世间,亲戚的离世,友人的作古,爱人离别的孤独。这感触,在《人间孤独》里,也是浓重的一笔。
每个人,都有面对自己死亡的时刻,也只有大胆面对死亡这个话题,才会对自己有更清晰的人生,作者就是如此,他在想象自己离世的《墓碑文》提及“我绕到碣后,才见孤坟,上无草木,且已颓坏,即从大阙之中,窥见死尸,胸腹俱破,中无心肝。而脸上却绝不显哀乐之状,但蒙蒙如烟然”。
而《父亲的病》让作者感到特别无奈,首先是郎中的医品不行,只收钱而没有好好治病的良方,不负责任,这也是作者选择去日本从事医生行业的主要动力。而失去父亲前,他拼命喊父亲时的孤独感,特别让人印象深刻。而同样以亲人为话题的作品《药》也是同样因治疗无方造成亲人去世的孤独。
《伤逝》是鲁迅的真情流露,作者面对爱情,拥有过稳定的家庭生活,但终因另一半子君处理生活琐事,从而心无法继续贴着心,从而两人世界越来越远,最终以离别告终。
世间人都孤独这种孤独,并不是简单的没人陪伴而孤独,也不是简单的无人懂而孤独,而是深刻体会到在封建思想下的愚昧大众感到孤独,对站起来反抗的人的就义牺牲感到孤独,对身边亲人好友一个个因为社会原因无法避开离世而感到孤独,也同样对人与人之间彼此猜疑和算计而感到孤独。
如果为这个人世间写篇日记,那就是《狂人日记》;如果为这个世间不能自己选择人生,那就是《头发的故事》;如果为自己无力改变的无奈,那就是《野草》;如果只能通过胡思乱想以而短暂避开这个世间,那就是《病后杂谈》《墓碑文》;如果一定要为鲜活的生命做力所能及的发声,那么《记念刘和珍君》《范爱农》《为了忘却的记念》等等。
有幸我们来到人世间,有幸我们没有经历社会动乱的年代。《人间孤独》对鲁迅来说,他已然找了各种方法去克服,去治愈,但最后依然没有任何效果。他的一生是孤独的,也是一生都在与孤独战斗。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的人来说,很多时候的孤独,或许仅仅是一时的情绪而已。
虽然我们都一样,要为生活奔波,要面对人生的孤独时刻。但至少,我们不用抉择“留发”与“留头”的困扰,不用在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碰撞中抉择取舍,不用为生活的奔波而担忧尊严不保。抛开这些种种,好像也找不到特别需要长时间疗愈的孤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