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州门洛帕克沙丘路,藏着一段商业传奇。推开红杉资本总部的大门,首先闯入视线的,是一块约一米宽的“神秘石块”。
走近细看,纹理间竟藏着树木的年轮,斑驳的表面仿佛诉说着远古的故事——原来,这是一块3800万年前的树化石!它是老板罗洛夫·博塔和妻子精心挑选的礼物,静静陈列在显眼位置,像一位穿越时空的“无声向导”。

抚摸着化石粗糙的表面,仿佛能触摸到地质变迁的痕迹。曾经挺拔的巨木,历经千万年的岁月洗礼,在高温高压下悄然化作坚硬的石头。这块化石不仅是自然馈赠的艺术品,更承载着特殊的意义。
它时刻提醒着每一位员工和访客:这家公司自1972年诞生以来,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堪称风投界的“常青树”。
在硅谷这片创新浪潮汹涌澎湃的土地上,每天都有新公司崛起,也有老牌企业倒下。能在这样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屹立不倒,红杉资本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就像这
块古老的树化石,它见证了公司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扎根生长,将历史的厚重感与创新的活力完美融合。

在风起云涌的风险投资江湖里,红杉资本绝对是“顶流选手”。和凯鹏华盈等老牌风投相比,过去十年,它的成绩堪称“一路开挂”,耀眼得让人忍不住惊叹。
红杉资本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总能精准“狙击”未来的行业巨头。早在Airbnb颠覆传统住宿模式、苹果用iPhone重新定义手机、谷歌成为全球搜索引擎霸主、英伟达掀起人工智能算力革命之前,红杉资本就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果断出手投资。

这些堪称“神操作”的投资,就像拥有“聚宝盆”,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为投资者累计赚回超过700亿美元。
红杉资本自己也从中收获颇丰,团队能抽取四分之一的收益,光是2019年到现在,就给投资者分红430亿美元,“吸金能力”令人咋舌。
在投资界的“明星榜单”上,红杉资本同样表现亮眼。负责投资OpenAI的林文斌力压群雄,登顶《福布斯》全球最佳风投人榜首;老板罗洛夫·博塔也毫不逊色,位列第11名。
此外还有三位团队成员一同上榜,组成了风投界妥妥的“学霸天团”。这份成绩单,不仅是实力的证明,更让红杉资本在竞争激烈的风投江湖中,稳稳占据着“C位”。

不过再厉害的公司也躲不过时代变化。这几年,国际形势变得复杂,在亚洲投资越来越难。同时,从纽约、东京到沙特阿拉伯的土豪们也来分蛋糕,把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估值炒得老高。
红杉资本不得不调整策略,放弃中国和印度子公司,转回美国和欧洲投早期项目。
但现在的风投市场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20年前,美国活跃的风投公司不到1000家,现在已经超过3400家,管理的资金规模更是翻了好几倍。

可厉害的创业者就那么多,僧多粥少的结果就是行业整体回报率暴跌——过去三年,风投给投资者的平均收益只有1.45%,还不如直接买微软、Meta的股票。
更头疼的是,很多前创业者自己当起“种子投资人”,他们和年轻创业者年龄相仿、沟通顺畅,还能教创业者怎么和红杉资本谈条件,抢走不少优质项目。

面对这些挑战,红杉资本也在努力“自救”。它把自家的创业学校Arc办得更红火,还推出“侦察”计划,给缺钱但有潜力的创业者提供贷款,收益分成。
去年就投了5家还在筹备的公司。为了扩大影响力,合伙人频繁上节目、开直播,给创业者提供销售、招聘等各种实用建议。
这些看似精妙的转型策略,实则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让红杉资本陷入新的困局。重金打造创业学校、运营“侦察”计划,再加上合伙人频繁出席各类活动的人力物力投入,每一项举措都如同“吞金巨兽”,持续消耗着公司资源。

更棘手的是,这些长线布局极度耗时,从课程研发到项目尽调,从活动策划到经验分享,每个环节都需要团队倾注大量精力。
随着业务拓展,公司规模也在悄然膨胀。曾经12人的“精锐部队”,凭借高效沟通与默契配合,能快速敲定投资决策,精准捕捉机遇。
如今25人的团队,光是协调开会时间就要反复沟通,讨论环节更是耗时漫长。在分秒必争的风投行业,决策链条的拉长,极有可能让红杉错失潜力项目。
尽管手握辉煌战绩,但红杉若想继续领跑,必须冲破眼前的重重阻碍,否则就会像总部那块古老的化石,成为被时代定格的历史注脚。
文本来源@《经济学人·商论》 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