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一场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的贸易战,正围绕着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至关重要的元素展开。这,就是稀土贸易战。
当你享受着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时,或许从未想过,这些幕后英雄——稀土元素,正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棋子。今天,就让我们看看稀土将如何改写全球经济与科技的格局。

从拼字游戏到全球战略资源
想象一下,来一场特殊的拼字游戏,从元素周期表的底部开始。那里有17种“稀土元素”,它们的名字又长又拗口,像镝(dī)和镨(pǔ),每一个都充满了值得琢磨的字母。但这些元素可不仅仅是名字独特,它们有着极为特殊的共性。

稀土元素虽然产量和使用量都极少,却对一系列高科技产品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可再生能源设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武器,再到医疗领域的先进设备,都离不开它们。
更关键的是,目前全球大部分的稀土供应,主要掌握在中国手中。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让稀土在全球贸易与科技竞争中占据了极为特殊的地位。
贸易战中的稀土风云:4月4日,为了回应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中国做出了一个重大举措——限制了七种稀土元素对美国的出口。这一行动迫使相关生产商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虽说这并非是彻底的禁令,但形势微妙,很可能进一步升级为真正的全面禁止。
事实上,中国在稀土管控方面已经有过一系列动作。此前,中国已经对三种稀有程度相对较低,但依然十分关键的金属实施了出口禁令,同时也加强了对其他金属的管控力度。那么,很多人不禁要问:稀土禁运到底会带来多大的破坏力呢?历史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线索。
历史案例:镓和锗的警示。两年前,中国对镓和锗这两种金属的出口实施了限制。这两种金属可别小瞧,它们在芯片、雷达以及卫星制造等高科技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到了去年12月,限制进一步升级,中国全面禁止向美国出口这两种金属以及阻燃剂锑。自那以后,镓的价格如同坐火箭一般飙升,整个全球市场也陷入了混乱。
咨询公司“蓝色计划”(ProjectBlue)的杰克・贝德(JackBedder)指出,西方国家购买镓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中国国内购买价格的两到三倍。不过,目前来看,供应紧缩暂时还没有对美国造成严重影响。
原因在于,许多买家在禁令颁布之前就已经提前囤积了大量库存;而且中国并没有取消现有的供应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都有好几年的期限;另外,还有一些材料通过第三国的渠道进口到美国。
一位接近美国国防部的消息人士透露,五角大楼目前还没有出现因为镓供应问题而引发的恐慌。
但这一次,情况似乎有所不同。中国最新的限制措施,可能会给美国带来更为严重的打击,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中国新限制措施的重大影响
首先,中国此次选择限制出口的“重”稀土,是所有稀土元素中最难被替代的。像镝和铽,它们在调节磁铁热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些磁铁正是海上风力涡轮机、喷气式飞机以及航天器的动力来源。

另一家咨询公司CRU的IonutLazar表示:“发动机越大,所需的稀土就越重。”此外,还有其他五种金属,对于人工智能芯片的制造至关重要。同时,它们中的一些还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扫描仪、激光器以及光纤等领域。
这意味着,一旦这些“重”稀土供应受阻,众多高科技产业都将面临巨大挑战。
其次,在重稀土生产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比在轻稀土生产中更加突出。中国不仅控制着国内大量的矿产开采,还在缅甸的矿产资源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更为关键的是,全球高达98%的重稀土提取材料都是由中国加工完成的。
与大多数元素不同,重稀土在地壳中并非以纯净的形式存在。而且,它和镓或锗不一样,不是大规模生产金属冶炼的副产品。
要将重稀土从其形成的化合物中分离出来,需要专业的技能和大量的工作投入,可得到的回报却相对较少。这使得其他国家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类似的重稀土生产与加工能力,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

第三个问题在于,中国拥有强大的手段来确保禁令的有效执行。研究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的瑞安・卡斯蒂略表示,中国政府能够精确追踪国内开采和加工的每一吨稀土,并且清晰掌握其最终流向。
同时,中国政府对全球各地企业的需求也密切关注,这使得官员们能够敏锐地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比如某些企业可能试图进口更多稀土,然后再转出口到美国。
曾在美国国务院任职的矿业资深人士梅丽莎・桑德森表示:“(如果中国严厉打击)可能会造成很大的附带损害,因为(中国)会担心堵塞法律漏洞。”考虑到被切断供应的风险,第三国在向美国提供稀土援助时也会有所顾虑,不太可能轻易出手相助。
综上所述,中国的禁令一旦严格实施,无疑将对美国造成沉重的打击。随着买家们意识到供应危机,开始疯狂囤货,稀土价格必然会迅速上涨。
研究公司基准矿产(Benchmark Minerals)的妮哈・穆克吉(Neha Mukherjee)估计,镝的价格可能会从目前的每公斤230美元,飙升至300美元。企业目前的库存或许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几个月之后,很可能就会消耗殆尽。

在那之后,民用工业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海上风力涡轮机可能因为成本上升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甚至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电动汽车为了应对稀土供应问题,可能不得不转向更小功率的发动机。
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格雷丝林・巴斯卡兰(Gracelin Baskaran)表示,国防工业也很快会因为稀土供应受阻而陷入困境。

美国的应对之策与挑战
面对中国的稀土限制,美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美国已经开始加快寻找替代供应的步伐。目前,美国国内仅有一座稀土矿,位于加利福尼亚州。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正在积极开发更多的矿山,并且对巴西和南非的新矿开采项目提供赞助。此外,美国还资助在德克萨斯州建造美国境外第一家大型重稀土加工厂。

然而,美国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和其他国家一样,美国在将稀土转化为高性能磁铁的专业技术方面存在欠缺,而这一技术恰恰也被中国所限制出口。
分析人士预计,美国要建立起一条能够绕过中国的“矿山到磁铁”完整供应链,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三到五年的时间差,可能会让美国在诸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陷入被动。
无可否认,禁止稀土出口对中国自身利益也会造成一定损害,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稀土的市场需求。回顾2010年,由于渔业争端,中国曾停止对日本的稀土出口。
短短几个月后,日本便做出了让步,出口得以恢复。但与此同时,日本汽车制造商也开始积极研发,设计出了对稀土依赖程度较低的新型汽车。
这一次,中国更有可能采取选择性减少对美出口的策略,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特朗普不再继续强硬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