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网志中透露:“香港会继续保持自由港地位,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保障货物、资金和信息等的自由便捷流动。”
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香港是单独关税地区,一直以来,香港对所有进口货品包括来自美国的产品都不设关税。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香港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
在贸易方面,美国宣布对多个贸易伙伴征收所谓 “对等关税”,向香港产品加征 34% 的关税,连同之前宣布加征的 20% 关税,累计征收 54% 的关税,同时宣布取消对香港寄往美国的包裹 “小额豁免” 关税政策。这对香港的中小企业及跨境电商形成了一定压力。
在经济和商业领域,香港也经历了艰难时期。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2010 - 2019 年期间,内地交易所上市数量大幅增加,而选择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增长缓慢,香港在与内地及其他地区商业中心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

香港的资本市场也陷入沉睡,2022 年和 2023 年公司出售新股总价值仅为 400 亿美元,远低于前两年的 2000 多亿美元。

然而,情况在特朗普执政后出现了一些变化。自特朗普赢得大选以来,香港的前景相对于挑战者来说变得更加光明。由于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的重要转口港,地位逐渐凸显。中国企业为了寻求海外发展,需要美元和国际专业知识,而香港成为了他们的重要选择。
例如,2025 年 3 月,比亚迪和小米等中国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进行了大规模的股票发行,分别出售了价值近 60 亿美元的股票,这是自 2021 年以来该市证券交易所同类交易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今年公司已经筹集了 150 亿美元的此类销售额以及 260 亿美元的美元债务,与 2024 年全年的总额相差不远,几乎是前一年全年的两倍,首次公开募股也有所回升。

同时,外国律师事务所的数量也从疫情时期的 73 家增加至 84 家。
西方投资者也开始关注香港。随着一些人工智能企业如 DeepSeek 等的崛起,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独创性的信心。贸易战促使中国政府采取一些经济刺激措施,这对香港的企业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恒生指数比年初高出 9%,其科技分项指数上涨了 15%。
香港对美国商品继续实行 0 关税政策,这是其重要的优势之一。作为自由贸易港,香港一直支持和奉行自由贸易,对所有进口货品包括美国产品不设关税。这使得香港能够保持商品种类的丰富性和价格的竞争力,吸引全球各地的消费者。
此外,香港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法律制度和专业的服务人才。尽管经历了一些挫折,但香港的商业基础依然雄厚,在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香港与内地的联系紧密,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内地与香港累计货物关税优惠已突破 102 亿元人民币,今年 3 月开始实施的 CEPA 服务贸易修订协议,进一步扩大了开放,降低了香港企业和专业人士进入内地服务市场的门槛。

从历史数据来看,自 2003 年开放内地居民赴港 “个人游” 以来,内地游客人数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为香港旅游业与零售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2014 年,香港接待游客总量约 6080 万人次,其中内地旅客就高达 4700 万人次,占比超过四分之三。虽然近年来因各种原因游客数量有所波动,但随着香港局势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游客数量有望再次上升。

在购物消费方面,香港店铺售卖着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货品,由国际顶级品牌至地方特色小商品,都可以找到。因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采取低税率政策,在香港出售的大部分商品都不征税,所以在香港购物,货品价钱相应较低,普遍低于其他国家地区,这也是吸引游客前来购物的重要因素。
尽管香港在过去几年面临了诸多挑战,但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政策支持,以及当前出现的一些积极趋势,香港有望在全球贸易和商业领域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购物天堂” 的美誉也有望再次焕发光彩。

当然,这一切仍需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香港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