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1754年~1796年),字瑶林,号敬斋,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先后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起事、廓尔喀入侵、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碍于祖制,不能赐封王爵,只能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清朝异姓不可封王,只要不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不论立下何等功勋,也只能被封为公爵
清朝的这一规定可能与创建者努尔哈赤有关,其曾言:"昆弟中虽贤,不可使余一人而封贤德也",即同族兄弟中虽有贤德者,也不能只封一人,要大家并封,故创建了八家均分土地的制度,并传给后代子孙。清朝入关后,顺治帝为凝聚宗族力量,又创建了外藩蒙古八旗
清朝所封的异姓王中,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异姓王,但清朝一共封了10个异姓王,其中汉人占了6个,福康安就是其中一人,可见地位的重要性。
福康安是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也是经略大学士傅恒的第三子,是乾隆皇帝嫡后孝贤皇后的侄子,因是富察家族的子孙又因为平定了不少战事,所以深得乾隆帝的喜爱,将福康安养在身边。福康安与富察皇后也有血缘关系,乾隆之所以宠爱福康安,是因为他长得像去世的太子永琏。而皇家的公主出生以来,就是为了联姻而做准备,但用一个公主来笼络富察家族即可,所以即便是福康安没有娶公主也是很正常的事
虽然最后封了王爵,但他毕竟是外姓,所以待遇方面还是不如宗室郡王的,那么到底有什么差距呢?
不能系黄带
清代的皇室分为宗室和觉罗两种,为彰显皇族身份,皇室规定宗室可系黄带,而觉罗只能系红带,黄带、红带是一种政治身份的象征,不准文武百官、军民百姓越权使用。比如乾隆五十五年(1781年),41岁的和珅被赐黄带、四开褉袍。
不能享受府邸和配套设施
清代皇子成年后,皇帝按照其爵位等级分别赐予府邸,并额外给予一定数量的庄园、当铺等作为收入来源。
在郡王爵位中,郑重地分配着宗室特权,尽管福康安在被封贝子时获得了相应的提升,但仍不及宗室贝子的标准。他仅仅获赐了两杆豹尾枪以提高身价,而没有获得宗室贝子应有的护卫人员。
相比之下,宗室郡王能够拥有较为宏伟的府邸以及丰富的配套设施,这使得他们在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方面都处于较高的位置。福康安的府邸按照一等公的标准建造,且在爵位降级后,并未额外赐予府邸。另外,福康安的护卫则远远低于宗室郡王的标准
家谱无法入玉牒,无法获得宗室的谥号和政治待遇
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玉牒记录了皇族名讳、世系、人物事迹等,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
在清代,玉牒是宗室成员的家谱,详细记录了他们的资料。作为异姓郡王,福康安以及他的后代无法列入宗室的玉牒,无法享受宗室的谥号和政治待遇。相比之下,宗室成员从出生之日起就要报备宗人府,并享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他们的家谱列入玉牒,谥号也按照道德标准命名,如贤、勤、忠等。
那么福康安能和其他郡王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呢?
可以领取同等的俸禄
清朝宗室的俸禄由俸银与禄米两部分组成,亲王俸银1万两、禄米1万石;世子俸银6000两、禄米6000石;郡王俸银5000两、禄米5000石;贝勒俸银2500两、禄米2500石;贝子俸银1300两、禄米1300石;奉恩将军俸银110两、禄米110石。宗室爵位中,最低一等的奉恩将军俸银与禄米都比普通官员要高。
福康安生前是贝子,所以能享受到贝子的待遇,死后追封的郡王,所以没拿过郡王的待遇
爵位继承方式不变
在福康安去世后,他的爵位由其长子继承,传给了儿子德麟。乾隆去世后,嘉庆对福康安家族进行了清算和降级,但福康安之后的继承者依然按照降级承袭的原则袭封贝勒。
然而,嘉庆帝在位期间,对福康安的几个弟弟多有不满和惩处,认为他们贪污腐败,辱没门楣。这也间接影响了嘉庆帝对福康安的评价
嘉庆帝认为德麟放荡不羁,故而将他的贝勒爵位降为贝子。后来,嘉庆帝某次临幸德麟的府邸,发现德麟竟然穿着蟒龙袍,这让他非常生气,认为这是对皇帝的不敬。因此,嘉庆帝在怒火中决定革除了他的贝子爵位。
德麟的儿子庆敏在父亲被革去爵位后,继承了贝子爵位。然而,他的生活方式并不被人们所认同,他的日常活动主要是吃饱饭后在街上闲逛,对于朝廷派给他的差事不感兴趣。尽管他的祖父福康安有着显赫的地位和贡献,但庆敏并没有继承其祖父的积极进取精神,反而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
庆敏之后福康安家族的爵位都是镇国公,符合了宗室的世袭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