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51年,是元朝顺帝至正十一年,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导致百姓丧失赖以生存的土地,元朝官吏腐败拼命压榨,再加上天灾导致的饥荒瘟疫,走投无路的流民拿着锄头、竹竿和板斧,包裹着标志性的红色头巾,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运动,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起义。
在红巾军队伍中,有数百万的百姓参加,这些人都是难以生存的穷孩子,但是,朱元璋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红巾军队伍中声名显赫的人物,最后终结元朝统治建立全新的王朝。
今天,笔者结合朱元璋早期参加红巾军的经历,选择有代表性的故事,具体分析朱元璋能够天选之人的原因,以及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劫后余生的朱元璋1328年9月,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的太平乡。
太平乡,仅仅代表人们的美好期望,实际情况却十分悲惨,在多年后传遍全国的凤阳花鼓中,有这样一句话,足以显示这里人间炼狱的生活。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
朱元璋的家里本来是专门为官府服役的淘金户,后来成为地主的佃户,如果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家里人只能吃野菜充饥。
1344年,朱元璋17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紧接着又爆发蝗灾,饿死的农民不计其数,死人又发展成瘟疫,朱元璋的家乡几乎户户发丧,朱元璋的家人也未能幸免,幸亏好心人帮助才能埋葬亲人。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到寺庙出家,希望能够在这里混口饭吃,仅50多天后,寺庙也没有食物供应,朱元璋只能敲着木鱼挨家挨户去化缘,实际上就是讨饭。
经过3年的乞讨生活,朱元璋又回到黄觉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有一天,朱元璋接到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劝他参加黄巾军。几天之后,有和尚悄悄告诉朱元璋,那封信已经被官府发现,劝他赶紧离开寺庙,躲避官兵追捕。
朱元璋心中仍然犹豫不决,参加红巾军是谋反大罪,继续留下可能被逮捕入狱,最终朱元璋决定问问菩萨,占卜的结果是造反,他随即下定决心,离开黄觉寺,投奔黄巾军。
1352年的农历三月,朱元璋来到濠州城投奔郭子兴,起初他被当做奸细抓起来,幸亏平安化解误会,从此之后,朱元璋正式加入红巾军。
接下来,朱元璋将展现出非凡的个人才能和魅力,以“特立独行”的方式脱颖而出。
招数一:“金点子”频出折服众人郭子兴每次召集部下开会,从来没有按照尊卑顺序排列座位,也没有谁是主将的区别,会议现场总是摆放一条凳子,大家随意坐下商量,有些人甚至直接坐在地上。
起初,朱元璋只是坐在旁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不知不觉间已经坐在最中间。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朱元璋头脑灵活,他的“金点子”最多,在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朱元璋总能有些奇思妙想的招数,逐渐赢得众人的信服和拥护,导致每次开会的时候,大家都簇拥着让朱元璋坐在正中间。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仅仅是简单的位置变化,同时也是朱元璋威望地位的变化,他正在用自身的特质走向权力中心。
招数二:军纪严明赢得百姓支持红巾军大部分是穷苦百姓组成的,就算是将领们也是战场上勇猛选拔出来的,他们对军队的约束意识很弱,因此,纵容士兵抢夺粮食、杀害百姓的现象非常多。
不仅如此,那些起义的武装力量甚至吃人,吃小孩被称为“和骨烂”,吃女人被称为“不羡羊”,意思是不羡慕羊肉;吃男人被称为“添把柴”,男人的肉煮不烂需要添加柴。
反观朱元璋,他当时回乡招募700多人,以总兵官的身份统帅这支队伍,3年的乞讨生涯让朱元璋深知百姓的苦楚,因此,他严格要求将士们,严令禁止抢劫骚扰百姓。
对比之下,朱元璋每次攻打完城池,军队是睡在城墙上的,对百姓秋毫无犯,这样的队伍,百姓能不喜欢吗,于是朱元璋的名声就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人才也来投奔他。
朱元璋对军队的管理理念,对后世也产生很大的影响,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解放上海之后沿街睡觉的子弟兵们。
招数三:坐拥地盘却不称帝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攻打集庆路,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势如破竹,成功破城后,朱元璋将这里改名为应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自从隋唐以来,南京已经成为战略要地,能够占据南京意义非凡。
朱元璋在这里迅速建立江南行中书省等一系列的政权组织,并且还收纳一大批智囊谋士,其中包括宋濂、刘基等人。
可以说,达到朱元璋这样的成就,换做其他割据势力的首领,一定会迫不及待宣布登基称帝。但是,朱元璋并没有这样做,他虚心听取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随着实力的变化,他的心胸和视野也发生极大变化,其实,这是绝大部分农民起义领袖失败的重要原因,而朱元璋却突破了它。
招数四:宣传比刀枪更有力量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历经37天的战斗,朱元璋以20万人击败陈友谅60万大军,创造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1367年,朱元璋又打败张士诚,以后者上吊自杀结束。
接下来,朱元璋立即准备出动25万大军开始北伐,由徐达、常遇春担任统帅。
在大军出动之前,朱元璋想让北方的百姓理解自己的行动,更想要北方百姓支持自己,于是他请宋濂写一篇讨贼檄文,明确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宣传口号。
就这样,就连北方的地主官僚阶层都不再惧怕朱元璋,百姓更是踊跃支持,元朝军队的士气也受到极大削弱。
1367年年底,朱元璋的北伐大军已经顺利平定山东,由此可见,宣传的力量比刀枪还有强悍。
1368年正月初四,不仅是北方的捷报频传,南方平定浙江、福建的捷报也相继到来,朱元璋统一中国已经指日可待。
在这样的形势下,朱元璋宣布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定为大明,正式成为明朝第一位皇帝。
结语朱元璋,从放牛娃、农民和尚、叫花子,一路打拼、一路成长,最终坐上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成为明朝开国皇帝。
在元朝末年起义的众多人物中,为什么朱元璋能够成为胜利者,除了他顺应时代潮流之外,更重要的是,朱元璋拥有卓越的领导能力,能够最大程度挖掘人才、使用人才,还拥有争取民心的超前意识,对百姓疾苦感同身受,进而军纪严明,让他迅速得到更广泛的支持,文中总结了他逆袭路上定乾坤的四招,并且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实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