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混血:16岁镇云南,被朱棣抛弃2次,为什么说因祸得福?

董卓谈历史 2024-03-28 09:46:34

1379年,是明朝洪武12年,51岁的朱元璋迎来第18位儿子,取名为“朱楩”(pian)。

朱楩的母亲周氏,是朝鲜人,明朝时期称之为“高丽贡女”,她们是朱元璋战略思维的产物。

早在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同年秋天,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顺利攻克元大都,惊恐的元顺帝连忙向北逃亡。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原则,朱元璋主动向高丽王朝示好,希望高丽能够同时攻打北元,而朱元璋示好的方法,除了赠送金银珠宝之外,还将元朝掳掠的高丽女子送回家乡。

1371年,即洪武三年,高丽国王遣使拜见朱元璋,向明朝称臣纳贡,带来大量金银和高丽特产的毛皮,此外还有年轻的高丽女子,从此形成“贡女”制度。

在明朝初期,高丽王朝的权力更迭很快,但是都会向明朝称臣,愿意成为明朝的附属藩邦,“贡女”制度也一直延续,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的后宫中,均有高丽贡女。

朱楩母亲周氏就是这段时间被送来到明朝的,朱楩作为明朝初期的混血儿,他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呢?今天,我们结合史料了解朱楩的生平故事,他的后代在中国人人皆知、贡献极大。

岷王新婚改藩地、太祖暗藏制衡心

朱楩,出生在1379年,关于朱楩的童年记载很少。1391年,朱元璋为儿子们举行第三次集中封藩大典,13岁朱楩的藩地定在甘肃岷州,因此朱楩也被封为岷王。

按照朱元璋的惯例,在儿子就藩之前要先做两件事,分别是建房子、办婚礼。

1394年,朱元璋诏令在岷州建造岷王府邸,供朱楩就藩后使用。2个月后,朱元璋册封袁洪的女儿为岷王妃。

似乎万事俱备,只等朱元璋送别就可以前往封地。然而,此时云南前线传来喜讯,意外让朱楩的命运急转直下。

事情要从几年前说起。

1392年,太子朱标作为朱元璋最得意的接班人,竟然突然病逝,朝野震动,远在云南的沐英得知消息极为悲痛,竟然因悲伤过度一病不起,最后竟然也去世。

《明史·沐英传》记载:“闻皇太子薨,哭极哀,至是感疾,卒于镇。”

朱元璋册封沐英长子沐春承袭爵位,但从1393年开始,云南出现大面积叛乱,朝廷花费一年多的时间才再次平定叛乱。

此时明朝著名的“蓝玉案”已经爆发,朱元璋对手握重兵的将领心生忌惮,自从沐英镇守云南以来,在当地俨然已经是“土皇帝”。

于是,朱元璋以重新平定云南为契机,提出安排皇子镇守云南,经过慎重挑选,朱元璋将朱楩改封到云南。

《明史》记载:“二十八年以云南新附,宜亲王镇抚,改云南。”

为什么说朱元璋是“慎重挑选”呢?

因为在朱楩改封云南之前,朱元璋已经选派2位藩王到云南,第一位是朱守谦,洪武3年被封靖江王,行事嚣张滥杀无辜,朱元璋无奈召回京城;第二位是朱橚,作为朱元璋第五子,结果在藩地横征暴敛、纵欲奢侈,朱元璋大骂愚蠢,最终也只能召回。

可以想象,选择朱楩就藩云南,朱元璋是经过慎重思考的,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朱楩的信任程度。

然而,朱楩没想到就藩云南的困难仍然超出想象,阻力主要来自经营云南多年的沐氏家族。

初次就藩下马威、建文借机贬庶人

1395年,在朱元璋决定将朱楩改藩云南后,诏令云南立即筹建藩王府邸。但是,在弟弟沐晟的鼓动下,沐春向朱元璋上奏表示,“现在的云南人丁稀少,大量人力都投入到军队物资运输上,如果现在再增加修建府邸的劳役,很有可能会超过百姓的承受范围。”

沐春对此还提议,“暂时以棕亭作为府邸,等15年后百姓恢复后,再修建藩王府邸。”

《明太祖实录》记载:“岷府姑为棕亭以居,俟十五年后民富力纾,作之未晚。”

不得不说,沐晟对朱元璋的心理把握很准,以百姓不能承受为借口,最终朱元璋同意暂缓修建藩王府邸,朱楩也因此成为明朝第一位没有府邸的藩王。

这件“小事”背后存在“大猫腻”,朱楩没有藩王府邸是沐氏家族给的“下马威”,因为朱楩在云南做藩王,势必影响沐家在云南的势力,而沐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登基称帝,史称“建文帝”。

朱楩在云南憋屈度过3年时间,他始终认为愧对父亲的期望,没想到竟然收到朱元璋的临终遗诏,藩王不准回京祭拜。

同样是在1398年,对朱楩来说,更不幸的是,沐春在征战中去世,建文帝册封沐晟承袭爵位,成为明朝第3任“云南王”。

建文帝登基不久,在齐泰、黄子澄等人建议下,大刀阔斧开始削藩。按照最初的规划,削藩的主要目标是朱棣,由于害怕燕王“势大难图”,所以先剪断朱棣的手足。

但是在建文帝第一批削藩名单中,岷王朱楩赫然在列,从地理位置上看,朱楩远在云南,对朱棣毫无帮助,从亲疏关系上看,朱楩与朱棣年龄相差很大,基本没有太多交情。

为什么岷王朱楩会成为首批削藩目标呢?因为沐晟的一封诬告信。

因为沐晟是建文帝诏令提拔的,所以与建文帝更为亲近,朱楩作为皇叔则关系更疏远。沐晟将朱楩在云南“独断专行、施暴于民”的行为写成奏章,呈送建文帝。

沐晟本意是打压朱楩,不料恰好建文帝需要一个削藩的绝佳理由,故意不再核实真伪,直接降旨削夺岷王爵位,贬为庶人,同时令朱楩全家迁往漳州。

《明史》记载:“建文元年,西平侯沐晟奏其过,废为庶人,徙漳州。”

朱楩作为明太祖的儿子、明朝藩王,被守护明朝江山的侯爵三番五次拿捏,是极为少见的。

朱楩奉命控沐府、不善权术遭废弃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之后,燕王朱棣在北平誓师,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历经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最终赢得最后的胜利。

1402年,朱棣在南京祭拜祖先、登基称帝,史称“明成祖”。

在靖难之役过程中,沐晟是朝廷的支持者,对于朱棣来说,虽然已经如愿称帝,但是要最大限度笼络人心。

虽然心中对沐晟怀有敌意,但是还不能表现出来,就在这时,朱棣想到被贬福建漳州的朱楩。

1403年,明成祖朱棣恢复朱楩的岷王身份,仍然将他的封地安排在云南。朱棣为增强朱楩的实力,任命袁宇为云南都指挥使,而袁宇是朱楩的妻弟,意思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替朱楩撑腰。

朱楩就藩之前向明成祖辞行,朱棣反复强调朱楩身上肩负的重任,告诫他要“谋定而后动”,担负起屏藩的责任,不要辜负兄长的期待。

《明太宗实录》记载:“夫屏藩至重,而不负兄之所望。”

从朱棣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朱楩实际上是朱棣制衡沐晟的武器。

朱楩本以为背后有明太祖朱棣的支持,将会在云南施展抱负,完成朱棣交代的任务,然而,朱楩和朱棣都低估了沐家在云南的地位。

在当地人眼中,沐晟父子的威信极高,土著百姓对待沐家如同对待朝廷,有沐晟的命令传来,部落首领要隆重地穿戴整齐出寨迎接,洗手之后才能打开,说“这是旨意命令”。

《明史》记载:“滇人慑晟父子威信,庄事如朝廷。”

每当沐晟想要体现自身价值,快马报告明太祖朱棣“有部落叛乱”,朱棣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就是指派沐晟率军平乱。

在朱楩到达云南不久,便再次与沐晟撕破脸,大骂沐晟“僭越”。于是,沐晟上奏朱棣表示“岷王骄横,随意杀戮官吏百姓,擅自收缴官员的印章”。

明太祖朱棣特意降诏要朱楩谦和,同时在诏书中告诫沐晟,遵守礼数、以和为贵,共同守护好云南地区。

朱棣的处理方式很巧妙,算是各打五十大板,实际上他是偏向朱楩的,因为在沐晟的奏章中,朱楩“为非作歹”,理应受到斥责训诫。

经过朱棣的观察,朱楩根本不是沐晟的对手,于是选择联姻方式向沐晟示好,朱棣将最小的女儿常宁公主嫁给沐昕,他是沐英第五子,也是沐晟的弟弟。

就这样,朱楩逐渐失去明成祖朱棣的信任,在和沐晟的暗中较劲中渐渐落于下风。1408年,明成祖朱棣再次收到朱楩的“黑材料”,于是降旨罢免朱楩,召回京城。

战场上讲究“成王败寇”,朝廷斗争中同样如此,朱楩始终不敌沐晟,最终只能在京城凄惨度日。

长寿岷王久蜗居、后世子孙大有为

1424年,明成祖朱棣在北伐途中去世,明仁宗朱高炽登基称帝。

朱高炽在历史上以“仁义”著名,将朱楩安排到湖南的武冈,但是初期仍然没有府邸供朱楩居住,一直处于寄居状态。

《明史》记载:“仁宗即位,徙武冈,寄居州治。久之,始建王邸”

明仁宗在位仅有10个月,时间非常短,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安排给朱楩建造府邸。

1425年,明宣宗朱瞻基继承皇位,在他的授意下,朝廷才正式启动营建朱楩的王府,终于才算有了安稳的家。

在《明宣宗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朱瞻基特意诏令,朱楩每年春节、冬至不用上表进贺,原因是朱楩的王府佣人太少,没有人可以差遣前来送贺表。

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亲生儿子,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在明朝藩王“寒酸排行榜”中,朱楩应该名列前茅。

1450年,朱楩在武冈去世,享年72岁,谥号“岷庄王”。

按照朱元璋当初为朱楩家族后代命名的20个字,分别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朱楩的后代在武冈生活100多年,直到明朝末期,李自成、张献忠发动起义,朱氏家族因战乱逃离家园,其中一支逃到长沙的棠坡。

根据《长沙地方志》和《朱氏族谱》记载,朱镕基总理是岷王朱楩的第17世孙。

结语

纵观朱楩的一生,他的性格中始终突出“忠诚可靠”。在朱元璋时期,面对改封云南的旨意,朱楩没有任何拖延,选择欣然接受,这是朱楩对明太祖的忠诚;在建文帝时期,面对沐晟的诬告陷害,朱楩没有辩白机会,只能接受首批削藩;在明成祖时期,面对制衡沐氏家族的目标,朱楩力所能及地完成朱棣期望,这是对明成祖的忠诚。与此同时,不得不承认,朱楩并不擅长权力斗争,这也是他始终不能建功立业、拥有突出成就的重要原因。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朱楩虽然在风云激荡的权势斗争中表现平平,先后被建文帝、明成祖两次抛弃,但是他在朱元璋众位儿子中算是长寿的,在权利旋涡的皇室宗亲中,能够善终是不容易的,也正因为朱楩“忠诚可靠”的性格特点,免于明朝的朝堂斗争,让他的后代在整个明朝都拥有安稳的生活。

0 阅读:11
董卓谈历史

董卓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