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随后便大封功臣,其中有6位开国元勋,邓愈排名第六。
次年,朱元璋在鸡鸣山建造功臣庙,亲自按照功劳大小确定位次,邓愈排在第4位。邓愈为何能够获得公爵?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这样说,“邓愈自幼相从,屡更任使,虽经摧挫,口无怨言,宜列公爵”。
今天,我们来讲讲明初猛将邓愈的故事,一生风云激荡,真刀真枪挣下荣华富贵,但在死后却迎来妻子、儿女的悲惨结局。
少年勇冠三军、万人归降太祖1337年,是元朝至元三年,邓愈出生在安徽泗县。邓愈的父亲名叫邓顺兴,平日喜欢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在当地颇有名气,时逢乱世,被乡亲们推荐为团练,负责维护当地治安。
邓愈,原名邓友德,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有“平天下、安万民”的胸怀志向。
元朝末期,尤其是元顺帝统治时期,朝廷官吏腐败,百姓背负沉重的苛捐杂税,又遇上连续的天灾,贫苦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在淮河地区出现大量起义军,因独特服装标志,被称为“红巾军”。
邓愈的父亲也组织成立自卫军,抵抗元朝军队,不幸发生在1353年,邓愈的父亲邓顺兴、哥哥邓友隆先后战死沙场。
在众人的推举下,年仅16岁的邓愈成为起义军“一把手”,继续对抗元朝军队的胡作非为。
《明史 邓愈传》记载:“愈年甫十六,每战必先登陷阵,军中咸服其勇。”
战场上的邓愈英勇无畏,每逢作战必定冲锋在前,士兵都非常敬佩他的勇气。没过多久,周边地区的百姓都听说了邓愈的事迹,纷纷请求加入队伍,保护乡里安宁。
在1353年的冬天,朱元璋带着24位心腹从濠州离开,一路南下占据滁州,由于朱元璋的名声极好,很多人都先后归附,已经成为一支远近闻名的起义军。
到了1355年,邓愈麾下的队伍已经扩充到上万人,经过慎重思考,邓愈决定投靠滁州的朱元璋。
《明史 邓愈传》记载:“太祖起滁阳,愈自盱眙来归,授管军总管。”
面对邓愈的到来,朱元璋非常高兴,欣然接纳这位年轻的将领,任命邓愈为管军总管,邓愈也是朱元璋身边最年轻的将领。
就是在这个时候,朱元璋赐名邓愈,话说朱元璋超喜欢给别人赐名,称帝之后也给很多人赐名,比如徐达的儿子。
俗话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邓愈的归降就是“雪中送炭”,在朱元璋发展壮大初期,邓愈带来的上万人,不仅是士兵数量的补充,更是名声威望的传播,有长远益处。
奇袭敌营建功勋、火烧连营学周郎1355年夏,朱元璋制定名为“江南行动”的作战计划,常遇春、邓愈受命从巢湖南下,一路上连战连胜,攻取句容、芜湖、太平等地。
就在这时,元朝名将蛮子海牙带领强大的水师准备夺回太平,鉴于形势危急,常遇春传令将士做好迎接恶战的准备。
但是,邓愈却提出亲自带兵偷袭敌营。听完邓愈的计划,常遇春支持他主动出击打开局面,邓愈的突袭收到奇效,连破敌营,俘虏元军将士数千人。
邓愈已经取得初步胜利,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在《三国志》中有这样的金句,“兵者不可豫言,临难而制变者也”,意思是,打仗不能完全依靠预先计划,而是要根据战场上的局势随机应变。
邓愈巧妙利用战利品,选取2条元军小船,在船上堆满杂木和火药,再浇上火油。从表面上看,小船悬挂元军旗帜,顺利接近元朝水师大营,邓愈命人点燃小船,火借风势,元军水师瞬间燃起熊熊大火,慌乱之中看到邓愈率领敢死队即将冲杀过来,淹死的、烧死的、被杀的,元军死伤无数。
古有周瑜赤壁之战火烧曹军,今有邓愈“借东风火烧贼船”,在这次战斗中,邓愈将谋略与勇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1356年,张士诚对驻守江南的元军发起进攻,趁此机会,朱元璋派兵抢攻城池,而邓愈接到的命令是渡江攻占金陵城。
此时,负责守卫金陵的元军将领名叫福寿,他的守城意志非常坚决,誓与城池共存亡。
《元史》记载:“吾为国家重臣,城存则生,城破则死,尚安往哉?”
自隋唐以来,南京就是江南重点城市,城墙高大且坚固,易守难攻,邓愈就遇到这样的问题。
轮番攻城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邓愈内心焦急,将指挥官的位置抛诸脑后,亲自带领敢死队攀爬城墙、带头冲锋。
英勇的邓愈鼓舞了全军士气,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攻克南京城,邓愈在巷战中斩杀守将福寿。从战斗激烈程度可以看出,福寿顽强的守城意志,以及邓愈获胜的艰险过程。
临阵不乱上将军、空城绝计赛诸葛占领南京城对朱元璋平定江南极为重要,朱元璋抓住时机,派遣赵继祖、徐达、胡大海、常遇春、邓愈等人迅速扩大领地,在此期间,邓愈先后攻陷镇江、丹阳、广德等城池,战功赫赫。
1357年,邓愈被朱元璋任命为广兴翼元帅、枢密院院判。7月,朱元璋以邓愈为征南将军,攻打徽州以及周边城池。
徽州是江南重镇,自秦朝以来就是经济文化中心,能够拥有徽州,对朱元璋非常重要。攻打徽州的战役非常顺利,但是邓愈很快就陷入险境。
邓愈占领徽州城之后,按照朱元璋的指示,大军继续出动进攻婺源,邓愈仅率领数千人守城。
然而,元军将领杨完者率领10万大军围攻徽州,形势十分危急。因为徽州城墙残破,邓愈能够迅速攻占就是这个原因,此时攻守转换,邓愈成为艰难的防守者,并且兵力不足敌军十分之一。
《孙子兵法》中对选拔将军的标准这样说,“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对照孙武选拔将军的标准,邓愈的表现是否符合“拜上将军”的资格呢?
邓愈立即召集将士进行战斗动员,激励士兵“与城池共存亡”的战斗意志,许诺此战过后奖赏英勇将士,随后邓愈向众位将领布置了“高风险高回报”的计谋。
邓愈将徽州的西城门完全打开,撤掉周围所有守军,效仿诸葛亮上演“空城计”。
敌军到达徽州城,早听说邓愈的悍勇智谋,看到大门敞开的徽州城,杨完者害怕被埋伏,一时之间犹豫不决,决定派斥候打探城中虚实。
几乎与此同时,胡大海得到邓愈的情报,立即昼夜不停地回师救援,最终在里应外合的配合下,将元军彻底击溃,缴获兵器辎重无数,收俘虏数千人。
邓愈治军严格,严令将士不准劫掠百姓,因此经常有百姓自愿拿着食物酒水慰劳军队。
制敌死守南昌城、拓疆千里君恩薄1362年,邓愈奉命镇守南昌,由于降将叛变导致南昌失守,但朱元璋并没有责怪邓愈,而是令徐达帮助邓愈重新夺回南昌,并且仍然任命邓愈协助朱文正镇守南昌。
次年,即1363年,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攻打南昌,陈友谅为快速攻城,建造的楼船和南昌城墙一样高,同时借助水位上涨,楼船可以直接停靠在城墙边。
南昌城墙最薄弱的地方是抚州门,由于战争损毁出现30余丈的缺口,邓愈只能一边指挥将士防守敌军,一边催促工匠修筑城墙。凭借着顽强的意志,邓愈硬生生守住轮番进攻,经过85天的激战,南昌城依然坚挺。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成为明朝第1位皇帝,邓愈被封为太子谕德。
在随后两年时间里,邓愈经常被委以重任,带兵扫平江淮地区,协助徐达远征甘肃,带兵北伐元朝王保保,斩首2000多个,俘虏王公大臣上百人,牛马牲畜不计其数。
其中在1370年8月,邓愈降服西藏、吐蕃等地部落,将北元军队向西驱赶,从此甘肃以西数千里土地全部归入明朝版图。
1370年11月,邓愈大胜归来,回京拜见朱元璋,因为战功卓著,官职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爵位封为“卫国公”,每年享受俸禄3000石,授予子孙世袭的铁券。
此外,朱元璋特意赏赐府邸,位于南京洪武正街,可见朱元璋对邓愈的宠信。
然而,邓愈“有命赚、没命享”,受封第7年,即1377年,邓愈再次领兵进攻川藏地区,追击敌人一直到昆仑山,史书记载“辟疆千里”,朱元璋得知捷报非常兴奋,赏赐邓愈蟒袍、玉带。
在邓愈回师京城途中,突发疾病去世,年仅40岁。
朱元璋得知邓愈死讯,当场就绷不住大哭起来,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回京,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邓愈墓前神道武将像
朱元璋命人将邓愈的画像悬挂在太庙,享受子孙后代祭祀,同时将邓愈的功绩写在《洪武功臣录》中,让朱家子孙世代牢记邓愈事迹。
此外,朱元璋亲自为邓愈选择墓地,在今天南京的雨花台附近,命人在墓地周围种满松柏,严禁在此处砍伐和打猎,以示对邓愈亡灵的敬重。
结语从邓愈死后的待遇来看,朱元璋对他可谓“情同手足、一往情深”,但是在13年之后,即1390年,朱元璋就毫不留情地诛杀邓愈的儿子邓镇,而邓镇的罪名是受李善长案的牵连。
朱元璋能够建立明朝登基称帝,邓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起初率领万人“雪中送炭”,随后在江南攻城拔寨,再到经略甘肃西藏等地,开拓明朝疆域数千里,足见邓愈功勋卓著。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对待邓愈的后人毫不客气,甚至可以说过于残忍,因稀碎琐事牵连,竟然直接诛杀,免死丹书铁券如同一块废铁,只能说,朱元璋对邓愈后代下手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