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树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种植茶,并且最早实现茶叶商品化生产的国家。
唐代的茶圣陆羽曾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即炎帝,是传说中农耕文明和中医中药的创始者。《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就是茶的古称。
根据神话传说和历史文献记载,我国茶文化学者普遍认为,我国饮茶的历史至少已有五千年历史。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闻到茶的芳香。总结五千年的茶事实践,我们可以把饮茶分为两大类型,三种境界。
饮茶的两大类型:清饮、调饮。
清饮是指在冲泡或煎煮茶叶时,不添加任何辅料,闻的是茶的本香,品的是茶的原汁原味,感受的是茶叶独一无二的美妙韵味。
例如冲泡武夷山大红袍、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黄山毛峰、贵州绿宝石、凤冈翠芽、四川竹叶青、太平猴魁、君山银针、台湾冻顶乌龙、云南普洱茶等,用的多是清饮法。
调饮是指在饮茶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茶中加入糖、盐、奶、薄荷、果汁、香料、中草药,甚至还可以加酒,调制出适合自己口味的茶,根据自己喜好随心所欲搭配,总之只要能喝出健康,喝出好心情就好。
例如蒙古族奶茶、藏族酥油茶、白族三道茶、维吾尔族香茶、侗族油茶、客家擂茶、纳西族龙虎斗等均属于调饮。
无论是清饮还是调饮,喝茶都可归纳为三种境界。
其一“得味”:即注重于茶的色、香、味、韵、形,能辨别出茶的种类、品种、新陈、优劣。从茶的感官特征和理化属性认识茶是学茶的基础。“得味”主要是茶叶审评学研究的范畴。
其二“得韵”:韵是中国古典美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原指声律和谐,后被引申到能使人心情舒畅,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美感。“得韵”要求把品茶从生活琐事升华为生活艺术,使人在泡茶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乐趣,从品茶实践中获得美味乐趣,这种双重乐趣,使人在茶事活动中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得韵”主要是茶艺学研究的范畴。
其三“得道”:得道是品茶的最高境界。早在唐代,名宦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就强调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