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赏析之语言艺术之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老谢语文 2024-12-24 18:52:38

小说赏析之语言艺术之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高考对“小说语言”的考查有两方面的规定: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与此对应的两大命题是:一是理解重要词义、语句(句子)的含意,二是品味语言艺术。前者侧重理解,后者侧重鉴赏。鉴赏离不了对语句的理解和对语句艺术手法的欣赏,所以,“理解”“欣赏”是解答语言题目的切入点。

一般说来,高考试题考查词句的含意,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小说语境中的具体的义项。因此,命题时便局限于小说的(某)语境中设题,考查对小说语言的理解鉴赏能力。我们先来看一下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一、什么是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句)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二、常见的命题角度

(1)(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大师》)

(2)(2016·山东高考)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琴声何来》)

(3)(2014·江西高考)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抻面》)

题目中往往有“分析”“解释”“理解”等与作答有关的动词和“语句”“句子”“含意”等表示答题方向的名词。

三、答题技法三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根据题干关键字,分清是考查作者叙述语言的含意,还是考查作品中人物语言的含意。

①对作者的叙述语言(小说语言),重在揣摩作者表达的意图;②对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一要品味语言本身的特点,二要体会语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步:依考向,定角度,找对应,析特点

找到词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观察所在的语言环境。除分析(阐明)语句表层含意外,应着重挖掘深层含意。挖掘可抓住3个角度分析:

①从抓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特点作用角度透视其深层意义:

②从抓关键词(主干,尤其是表修饰、限制的词)意义角度分析内涵;

③从抓语句关联的内容(语境)角度搜寻相关信息。

第三步:理分析,做归纳,规范答

此类题目宜采用“手法十内容十效果”的方式作答。

[典例示范] 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 题。

琴声何来

裘山山

1天气清凉,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2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①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3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不错。

4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 马骁驭心里打了一个闪,想起了母亲。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5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6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

7马骁驭说,不知道。

8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妈”,一个是没有奶的“绒布妈妈”。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会在饿了时才去“铁皮妈妈”哪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里。这个实验说明,母亲并不仅仅意味着有食物,还要有温暖的怀抱。温暖的怀抱对小猴子来说非常重要

9马骁驭说,不愧是心理学博士,太有意思了。

10吴秋明笑道,所以我每次去儿童村,都要一个个挨着去拥抱那些孩子。 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我会多抱他们一会儿。我给不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家,但至少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我知道那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也许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何况我不仅仅是“绒布妈妈”,我还有温暖,有心跳,有笑容。我真心爱他们。

11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拥抱吴秋明的冲动。

12他暗想,也许吴秋明没有意识到,这拥抱其实是彼此需要的。她作为一个女人,肯定有做母亲的天性,每周和孩子们一起待一天,彼此都有益处。何况,一个长期单身的女人,也是需要拥抱的。

13到了西郊,停好车,他们一起走入一条小巷。

14吴秋明虽然个子矮小,步子却很大,马骁驭感觉和她走在一起速度蛮接近。 进入一条小巷,眼前出现了一个旧木门,马骁驭一眼看到了门旁边挂的牌子——某某市第一儿童村。

15吴秋明熟门熟路地进入,正在院子里玩要的孩子们围上来叫吴妈妈。吴秋明左揽右拖,踉跄地往里走,和迎上来的老师们一一握手,并把身后的马骁驭介绍给他们。

16后院停着一辆卡车,几个老师在搬运卸下来的纸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在帮忙搬,马骁驭也连忙过去帮忙,但被老师们阻止了,她们热情地把他拉进办公室,要她喝茶。马骁驭咨询了老师们很多关于孩子的问题。这些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和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有许多不同。马骁驭边听边产生了做课题研究的冲动。

17马骁驭从办公室出来,一眼看到院子里一个场景——吴秋明挽着袖子在给几个女孩子洗头。初秋的阳光酒在院子里,让这普通的场景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美丽。一个已经洗好头的女孩儿,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在一旁递毛巾,吴秋明舀起一瓢水,缓慢地淋到水池边另一个女孩子的头上,阳光穿透水柱,发出宝石的光芒。

18马骁驭定定地站在那里。这样的场景他在哪里见过?他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灵魂,随时都在,却无法捕捉。他一动不敢动,害怕惊动它,打碎它。

19那一刻,他动心了,再次动心了。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动心,肯定是一次又一次。尤其是在他们这个年龄,需要无数次的小动心,才能汇合成冲破藩篱的勇气。

20他看到吴秋明拧干毛巾,给孩子擦头发,很认真,很仔细,脸上洋溢着一种光芒,这光芒让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把吴秋明拥入怀中的冲动。

21他走过去,帮吴秋明把用过的毛巾扭干净,一一晾在铁丝上,转过身时,②看见一个头发湿漉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另一个小男孩儿跑过来说,还有我,还有我,吴妈妈!吴秋明伸出另外一只胳膊搂住了他。

22马骁驭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画面。

23而后他走到她身边,以从未有过的语调说,以后我每次都和你一起来!

(节选自裘山山《琴声何来》,有删改)

题干:(1)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2分)

[技法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由题干中的关键词“画线处”“含意”可知,本题重在考查作品中作者语言(小说语言)的含意,这就预示着答题要充分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图,展现小说人物的特点(此处是人物心理特点)。

第二步:依考向,定角度,找对应,析特点

A.要分析①句含意,首先要找到原句,原句是小说的第2自然段,马晓驭驾车去接吴秋明,在小区门口被栏杆拦住了,报出吴秋明详细地址后栏杆才放行。

B.接着写了马晓驭的心理活动,由此联想到了自己心里的栏杆(是否接纳),从栏杆下通过的是吴秋明(确定接纳)。联系就近的语境,分析此句含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借喻)手法。马骁驭用“心里的那根栏杆”,比喻自己对吴秋明还没有完全敞开心扉(没有接纳),“抬起来”比喻敞开心扉接纳吴秋明。

C.从后文的情节看,小说有几次(第11、20自然段)写到马骁驭有拥抱吴秋明的感动和冲动。所以此句也为下边的情节做了铺垫。

以这句话为背景来理解“马骁驭抬起心里的栏杆,吴秋明走了进来”的意思,应该是暗示吴秋明已经走进了马晓驭的内心。

第三步:理分析,做归纳,规范答

[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手法(手法),暗示马骁驭对吴秋明敞开了心扉(内容),(1分)把吴秋明放进了自己的心里(效果)。(1分)

[典例示范]二

2.(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大师(节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文本见本人公众号文章《小说赏析之物象的含义与意蕴》]

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技法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由题干中关键词“父亲说”“下棋是下棋”, “这句话”指明了本题重在考查作品中人物语言,人物语言要从语言本身的特点和人物性格特点去分析;“结合全文”点明了应结合全文本(范围)去分析。

第二步:依考向,定角度,找对应,析特点

(1)阐明语句表层含意,父亲认为下棋就是下棋,不能有其他的(挂其他的)。至于“我们下棋是下棋”是什么意思,要结合小说本身进行理解。

(2)着重挖掘深层含意。挖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角度:

①抓句子中关键词。

“我们”指父亲,同时包含“父亲”、“我”和“眼镜”。父亲这句话既是说给“眼镜”听的,也是说给“我”听的;“下棋是下棋”,指纯粹(单纯)的下棋,不挂(掺杂)任何东西,不包含任何物质利益。

②抓语句关联内容

这句话在文章第六段最后,倒数第二句(一个句号算一句)。“下棋是下棋”是父亲针对“眼镜”输了棋,拿出一支钢笔送给“我”的行为所说的话。需要结合前面的文段,了解父亲的近况,才能全面理解本句含意。从文章整体来看:父亲下棋从来不“挂”任何东西,“下棋是下棋”就是指不能让下棋变成赌博、利益之争,而仅仅只是切磋棋艺,体现出父亲恪守棋道的君子之风;同时,父亲此时的生活是相当落魄的,他下岗后“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终日在棋摊泡着”,在经济上十分贫困,但父亲却从不因此贪图利益,不肯拿棋艺换取生活物资,体现出他重视棋艺,重视个人尊严,令人尊重的性格特征。“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的钢笔是送给“我”的,父亲代“我”作了决定,因此这番话不只是对“眼镜”说的,也是对“我”的提醒。“他有笔”提示“我”不要贪图利益,“下棋是下棋”提示“我”要恪守棋道,不可让纯粹的对棋艺的追求沾染了世俗的污浊。

③本题干不涉及“手法”的问题,所以不用考虑。

第三步:理分析,做归纳,规范答

[参考答案]

①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淡如水,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乎个人尊严;

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的,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的,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

[典例示范]三

3.2014江西高考

抻面

阿 城

1铁良是满族人。问他祖上是哪个旗的,他说不知道,管它哪个旗的,还不都是要干活儿吃饭。

2铁良在北京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因为抻得一手好面。面是随时有客要吃就得煮的,因此,铁良专在一家做。

3铁良原来有几股钱在店里,后来店叫政府公私合了营,铁良有些不太愿意,在一个公家人面前说了几句。公家人也是以前常来店里吃铁良抻的面的主儿,劝了铁良几句。几年以后,铁良知道害怕了,心里感激着那个公家人。

4抻面最讲究的是和面。和面先和个大概齐,之后放在案子上苫块湿布醒着。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5醒好了的面,内里没有疙瘩。面粉一掺了水,放不多时就会发酸,所以要下碱。下了碱的面,就可以抻了。

6有人用舌头试碱放多了还是少了,舔舔,有一股苦甜香,就是合适了。铁良试碱不用舌头,一半儿的原因是抻面是个露脸的活儿,是公开的,客人看着,当面的。铁良用鼻子闻闻,碱多了,就再放放,醒碱。

7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

8铁良不含糊,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

9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

10 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11铁良几下就抻好了,亲自放面下锅,瞬时捞起,入在汤里,双手捧了碗放在老头儿面前。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就招呼上路了。

12铁良后来跟人说:“这就是当初借钱给我学手艺的恩人,他就是要我抻头发丝儿面,我也得抻出来。”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注]①抻(chēn)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

题干:19.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后来运动多了,铁良说,这“反省”就是咱们的醒面;醒好了面,愿意怎么揉掐捏拉,随您便。

[技法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由题干中的关键词“这句话”“含义”可知,本题重在考查作品中作者的语言的含意,预示着答题要充分体现作者语言(小说语言)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及时代特点;再看,这句话实质是作者间接转述了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所以也要考虑从人物语言本身的特点和人物性格特点去分析。由分析可知本题是综合了作者语言(小说语言)和人物语言来进行考查。

第二步:依考向,定角度,找对应,析特点

原句是小说的第四自然段,本段三句话(以句号为准),第一句是说和面是“抻面”最讲究的环节,第二句是说而在面中最关键的细节是“醒面”。第三句话就是题干中的这句话。题干中的这句话是对“醒面”的解释、体悟或理解。根据上面的知识可知对题干中的这句话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作者语言(小说语言)的意图:如果切片的话,“后来运动多了”作为一片,交代了铁良抻面的时代特征;后面的语句用谐音“省”同“醒”说明醒面的含义,是铁良对醒面的理解(体悟)。

(2)人物语言(铁良语言)

理解人物语言,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二要抓住关键词语并结合所用的手法。铁良此语是针对“后来运动多了”说的,是借谐音(修辞手法)说“这'反省’(时代特征)就是咱们的醒面”,构成暗喻,既表达了铁良对抻面手艺的感悟,又表达了他对那个时期所特有的运动形式的无奈和不满,这应该也是作者借人物之口表达自己对特殊年代的深刻反思。解答时要综合考虑,整合作答。暗喻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说法。

我认为,本手法(谐音)不是暗喻,而是运用类比说明醒面的含义,因为“反省”与“醒面”没有相似点。

第三步:理分析,做归纳,规范答

[参考答案]

①揭示了铁良体悟到的抻面之道;(体悟,2分)

②表露了铁良对那个“运动多了”的特殊年代对人随意“揉捏”的无奈与不满;(对特殊年代运动形式的态度,2分)

③表达了作者对那个特殊年代的反思与批判。(对特殊年代的反思与批判,2分)

[特别提示]

1.解答语句的含意,第一分清是作者语言还是人物语言,是解答这类问题的钥匙,也是增加正确性的关键。

2.“语句”包含词语和句子。小说中常考的是句子,常用“含意”一词;在散文或诗歌中常考的是词语,也就是“炼字”,常用“含义”一词。这是学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0 阅读:5
老谢语文

老谢语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