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研究《说岳》,写《说岳》有关的文章,但是我并不护短。
平心而论,就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说,《说岳》顶多是一部三流小说,能让人记忆深刻或眼前一亮的情节并不多。
但如果对这本书翻得足够烂、研究的足够透彻,就会发现,如果就观点和思想性来说,《说岳》一点都不比《水浒》差。
别的先不说,有谁留意过这样一个问题:
全书出场的武将有300多个,岳飞时期的岳家军将领也接近60个,请问,有哪些人是岳飞的心腹将领,依据又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读者是没有留意过的,就更不要说回答了。
事实上,作者对于岳飞与众多将领的关系与态度,有着刻意且明确的体现。当然,这些体现从故事情节上来说可能并不高明,但这也足以说明《说岳》这部书的严谨与细致。
整部小说之中,岳飞最信任的武将,有且只有八个。
第一位:汤怀关于汤怀,我们在《说岳汤怀评传》中已经详细写过。
汤怀是岳飞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除了战力以外,他是岳飞心中最完美的武将类型。
我所说的“完美”,指的是他符合岳飞对于一个武将的所有预期与要求,比如:忠诚、听话、感恩、稳重、交情深、能文能武、无野心、无个人魅力、......

汤怀与岳飞之间的感情也是最和谐的,岳飞赏识、提携汤怀,而汤怀崇拜、感激岳飞。
所以,在汤怀活着的时候,他一直都是岳飞最信任、最放心的人。
岳飞每次离开中军,都是由汤怀负责代掌帅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就相当于岳飞的第一副手,或者是岳家军中的副元帅。
当然了,汤怀这个“副元帅”是没有人会承认的,不管是能力还是功劳,他没有这样的威望。
反过来讲,也正因为如此,岳飞才放心的把大权交给他。
第二位:施全施全之所以被岳飞看重,原因有很多。
他是岳飞最早结义的九个兄弟之一,也是九兄弟之中的代表人物,对功名富贵的渴望比其他人要强得多,所以他对岳飞存在很大的依赖性,是一个可以约束的人。
从性格上来讲,施全虽然有鲁莽的一面,但相比较而言,他还是有一定心机的,比王贵、牛皋、吉青之流要稳重的多。

除此以外,他和汤怀在品格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忠诚、感恩、无野心等。
所以,岳飞便对他加以笼络和提拔,施全对岳飞也是感恩戴德。
汤怀活着的时候,他是汤怀的副手;汤怀战死以后,他就成了岳飞的第一心腹,曾经两次替岳飞代掌帅印。
(关于施全,可以参照拙文《说岳施全评传》。)
第三位:牛皋施全以下,当属牛皋。
牛皋之所以被岳飞器重,与施全的原因差不多,不过他比施全多了一些细心和感情上的细腻。除此以外,牛皋还是一员福将。
因为他的这些特质,所以,成为了岳家军中的“常务先锋将军”,也立下了很多的功劳。

朱仙镇大战以后,岳飞被召回临安之际,岳飞将帅印托付给施全,又让牛皋担任施全的副手。
他之所以会在施全之下,是因为他有个大毛病,就是经常违反军令,自己的想法太多,这是岳飞治军的大忌讳。
以上三人,是岳飞真正的心腹人物。
第四位:岳云以岳飞的性格来讲,如果单纯作为武将,岳云并不是他喜欢的类型。
岳云武艺高强、年轻气盛、性情直率,骨子之中带有一些叛逆因素,这一点和牛皋非常像。
但反过来讲,岳云的综合素质其实很高,他有勇有谋、礼贤下士,是一位很有人格魅力的人物。
然而,这样的人格魅力,对掌军统帅来说,始终是一种不安全因素。

但岳云是他的儿子,所以事情就另当别论了。
岳云出山的时候,年仅十三岁,但岳飞却常常让他统兵出战,把他当成主将使用。
牛头山之战,宋军打败金兀术,岳云奉命带三千兵马到长水关阻截金兀术;征讨九龙山时,岳云负责带兵押运粮草先行;征讨洞庭湖杨幺之时,岳云多次带兵出战;增援朱仙镇时,岳云作为第二队带兵主帅,统兵五千先行......
作为对岳云的重用,三心腹以外,别人是比不上的。
第六位:何元庆何元庆是岳飞亲自收降的大将,有勇有谋,是一位综合实力很不错的将领。
何元庆的个人战力和岳飞相当,最为重要的是,他是岳家军之中最大的忠烈之士。
跟着杨幺的时候,他愿意为杨幺舍命,岳飞对他两擒两纵,他始终不肯投降,自己跑到黄河边上就要自尽。幸好关键时候汤怀出现,才彻底的将他感化。

纵观整部《说岳》,岳飞收降任何人都没有费这么大的劲。
就冲这一点,岳飞对他非常信任,他也成了岳家军前期地位最高的统兵将领。岳飞征战的过程中,每次需要单独统兵的时候,几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第七位:余化龙余化龙是岳飞第一个亲自收降的武将,也是岳飞早期着重培养的大将,战力比岳飞、何元庆略逊。
余化龙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和重义气,他本身也没有什么野心,而且他是有功名之心的,所以能很好的为岳飞所用。

到岳飞的后期,岳家军的战力强者越来越多,余化龙的实力已经显得越来越拉胯,但岳飞始终将他当成大将来使用。
每次需要将领统兵出战的时候,在余化龙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他都在优先考虑之列,出战时名字常常排在何元庆之后。
第八位:杨再兴杨再兴曾经参加过武举考试,在东京小校场和岳飞有一面之缘,两个人也算是老交情。
作为杨家将的后裔,出身就可以为他的忠义做背书,匡扶社稷更是杨家子孙的夙愿。
更何况,岳飞手下当时缺乏能统兵的大将。
基于此,岳飞对杨再兴很信任,并且委以重用。杨再兴加入岳家军以后,其地位隐隐能在何元庆、余化龙之上。
可惜此人太过于鲁莽,天不假年,在太湖之战立下大功以后,作为先锋大将带兵支援朱仙镇之时,误走小商河而死。

放眼整部《说岳》,岳家军近六十位将领之中,岳飞最信任的就只有这八个。
在这八个人以外,张宪是第九人选,但张宪的综合实力太强,个人魅力也太强,而且出身又很高,这让岳元帅很不放心。
所以,张宪虽然出场很早,却一直没有得到岳飞重用,只有在缺乏统兵将领的时候,才会让他带兵出战。
比如潭州城大破五方阵之时,岳飞需要五名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带兵冲阵,余化龙、何元庆、岳云、杨再兴都用上了,才不得不让张宪带兵出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