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岳》承袭了《水浒》的背景,将《水浒》人物融入书中的同时,也为他们书写了一个新的人生结局。
在《说岳》中出场的《水浒》人物共有五位,作者为他们安排的结局,每一个都有特殊的意味。
在这些结局当中,真正能称得上“善终”的——所谓“福禄寿考”之人,只有两个。
第一位:神医安道全安道全的事迹比较简单,事实上,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出场”,作者对他也仅仅是一带而过。

宋高宗被困牛头山,因为舟车劳顿,在逃难的路上又受了惊吓,再加上淋了点雨,所以御体有些违和。
这个时候,玉虚宫的老道士就来献殷勤,建议让安道全来给皇帝调治。仅仅是这么一句话而已,安道全并没有正式出场。
但是,通过老道士的话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推论。
“靖康之变”之后,汴京大乱,很多人都被金兵掳走,而安道全趁机逃离,躲在了牛头山玉虚宫的药王殿休养。
老道士知道他是御医出身,自然也愿意收留他。
第二位:双鞭呼延灼金陵城破,赵构君臣七人逃难的过程中,达到了平江府海盐县,县令路金建议召隐居在此的呼延灼出来保驾。
此时的呼延灼,年龄大概在七十岁上下,已经是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

即便年事已高,可他还是威风不减,只用两招就打死了叛将杜充。
后来又大战兀术,两人战了三十多回合,呼延灼因为年老体衰,已经渐渐落了下风。又战了十几个回合,呼延灼才招架不住,败退而走。
如果呼延灼处于全盛状态,兀术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但即便已经到了暮年,还拥有《说岳》二流武将的实力。
在《水浒》中,对呼延灼的结局介绍,说他在大战金兀术的时候,在淮西阵亡,《说岳》算是呼应并升华了这个结局。
第三位:浪子燕青赵构君臣七人逃难的过程中,被一伙儿强盗擒上了蛇山,一行人报出了自己的身份,听说捉到了皇帝,山大王却直接下令推出去砍了。
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山大王就是梁山泊的浪子燕青。

燕青离开宋江以后,辗转到蛇山做了山大王,后来听说宋江等人都被害死,悲痛欲绝,一直想要为宋江等人报仇。
蛇山山寨的两廊墙壁上,画满了图画,画的都是宋江在梁山泊时的故事,算是《说岳》对梁山泊的一种祭奠。
燕青虽然当了山大王,可是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畅快,有的只是死气沉沉的暮气,以及满腹的烦恼与忧伤。
第四位:混世魔王樊瑞《说岳》给了樊瑞一段篇幅不短的特写,书中虽然没有直接将他和梁山的“混世魔王”划上等号,但通过他住在八卦山来看,他应该就是梁山好汉樊瑞无疑。
毕竟,《说岳》承袭了《水浒传》的故事背景,不可能莫名其妙的杜撰一个和梁山好汉同名的角色。
樊瑞是梁山好汉中唯一善终之人,根据书中的介绍,可知他曾担任过冀镇总兵,后来因为奸臣当道,告老还乡,在八卦山前建起了一座樊家庄,逍遥自在的当起了富家翁。

樊瑞儿女双全,不执着于功名,此时至少也应该年近花甲,可谓是福禄寿考、荣贵而终。
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岳家军将领汤怀、孟邦杰,儿子樊成后来跟随岳雷扫北,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将。
樊瑞和藕塘关总兵金节也常有来往,两个人还是姻亲,很有可能是连襟关系,樊瑞可谓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第五位:常州副将金节前面提到的藕塘关总兵金节,在《水浒传》中也曾出现过,他本来是宋朝将领,后来投靠了方腊,被任命为常州副将。
宋江征讨方腊之时,他在妻子秦氏的劝说之下,暗中勾结宋江,帮助宋江攻破了常州城。
按照《水浒》中的说法,他后来成为刘光世的部下,官至亲军指挥使,后来在中山阵亡。

《水浒传》已经为他安排了结局,可《说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但总的来讲,还算是比较忠于《水浒》中的设定。
《说岳》中的金节戏份比较足,他是藕塘关总兵,金兵攻打藕塘关的时候,他说服妻子戚氏,将戚氏的妹子戚赛玉许配给牛皋,趁机与岳飞的爱将结成了亲家。
两部书中的金节形象相近,有很多相似之处。
《水浒》中的金节表面忠义,实则反复无常,唯利是图,说的好听点叫“识时务”;《说岳》中的金节也差不多,牛皋这个人长得奇丑,而且行事鲁莽,初次见面险些把戚赛玉吓死,金节对他也并不了解,却为了巴结岳家军,将自己妻子的妹妹许配给他。
初次以外,两部书的金节都挺听老婆话,他的老婆秦氏(《说岳》作“戚氏”)倒是挺贤惠。《水浒》中金节是听了老婆的劝告,才决定投靠宋江;《说岳》中金节和牛皋结亲以前,也是先跟自己的老婆做了请示。

五位《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是在金陵失陷、赵构逃难前后出现。其中,四位“忠义”的梁山好汉,此时都纷纷归隐。像呼延灼这样的老将,盐城知县明明知道他是忠臣名将,却没有请他做官,直到赵构逃难之时才把他拉出来送死。
相反,对于反复无常、道德有缺的庸才金节,此时却被任命为藕塘关总兵,改变了《水浒传》中战死中山的结局,让他成为了《水浒传》宋江集团中最大的赢家。
作者之所以这么写,显然是在有意讽刺,忠义之士被迫隐居,无用庸才身居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