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月30日,原国民党抗日名将李宗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此时距离他回到祖国的怀抱,尚不足三年。作为曾经在抗日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领,李宗仁的离世引起了广泛关注。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为他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并决定于2月1日在八宝山为其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然而,在确定追悼会主持人时,周恩来总理突然决定更换人选,这一决定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
李宗仁出生于1891年的广西桂林,家境普通,家族世代以务农为生。他的父亲为了不让李宗仁重蹈自己务农为生的覆辙,拼尽全力供他读书。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李宗仁放弃了继续求学,进入了一家纺织工艺厂当学徒。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他18岁那年,他成功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
李宗仁在陆军小学期间,加入了同盟会,虽然身处清廷设立的军事学校,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深感厌恶。同盟会的成员们志同道合,目标明确,那就是推翻清廷,建立民主新政权。毕业后,李宗仁进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继续深造,为实现毕生的理想夯实基础。
从军营开始,李宗仁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迅速崭露头角。1924年,他与白崇禧等人联合组建了“定桂讨贼联盟军”,并出任总指挥。同年,孙中山任命他为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仅半年之后,他率部击败了沈鸿英,成为了桂系军阀的领袖。
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宗仁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满,毅然决然地率部参战。他将个人和派系的恩怨暂时放下,全力抗击侵略者。在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豫南会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李宗仁表现得异常勇敢,成为了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中流砥柱。
然而,在解放战争初期,李宗仁曾一度支持蒋介石的反共内战,并参与对解放区的进攻。然而,随着战局的转变,国民党军节节败退,蒋介石开始为自己寻找退路。他以辞职的方式表面上退出政坛,实际却暗中推选李宗仁为代总统,试图保留实力。
李宗仁深谙蒋介石的意图,并不愿成为其替罪羊。不久之后,他以生病为由,乘机飞往香港,随后转机前往美国,在异国他乡滞留了16年。最初的几年,李宗仁对美国的新鲜感尚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感到无聊和不适。尤其是60岁以后,思乡之情愈发浓烈。他多次向在香港的好友程思远表达了回国的愿望。程思远在与周恩来总理的会面中,特意转达了李宗仁的心愿。
周恩来得知李宗仁希望归国的愿望后,十分高兴,并表示祖国随时欢迎他回来。然而,考虑到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周总理建议李宗仁再耐心等待,等到时机成熟,祖国一定会安排他安全返回。得知这个消息后,李宗仁心情激动,满怀期待着重返祖国的那一天。
1965年7月,李宗仁与夫人终于实现了回归祖国的梦想。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仅仅三年后,李宗仁便被诊断出直肠癌,病情发现时已是晚期,尽管进行了手术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并发症导致脏器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与世长辞。
消息传到中央,周总理立即指示为李宗仁举行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并决定由其生前挚友傅作义将军主持追悼会。傅作义与李宗仁同为国民党将领,多年交情深厚,这一安排似乎再合适不过。然而,当名单呈送到周总理手中时,他却陷入了沉思。傅作义与李宗仁虽然关系密切,但两人同为国民党重要人物,身份特殊。如果由傅作义主持李宗仁的追悼会,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联想和议论。
“换人吧,”周总理最终作出了决定,“由我来主持追悼会。”他的决定不仅显示了我党对国民党元老的尊重,也向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宽宏大量的姿态。
2月1日,李宗仁的追悼会如期举行,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整个仪式庄严肃穆,表达了对这位曾经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将领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