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经济发展为什么就应该比其他地方强?
难道只是因为它是包产到户的先行者吗!
先包产到户只能是农民有了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先解决温饱,这小岗村不是已经做到了吗?
至于解决了温饱以后,生活再上一个台阶,就要打工、做生意、或者集体办企业才能做到!
那么小岗村的条件比其他地方优越吗?
包产到户后,各个村和农民都处在同一起点上,怎么发展,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各显其能,那么小岗村比其他地方的优势在哪里?
我想,正是因为小岗村自然条件差,才会铤而走险,冒着风险偷偷搞包产到户!
在我的眼里,小岗村的自然条件还不如我的老家,鲁西北平原的一个五六百人小村子。
我们村虽然离县城三十公里,但我们这里是平原,交通很方便,地虽不多,但平坦肥沃,但我们这里发展不是也不如南街村、大寨吗?
有些人说什么小岗村是财政扶持起来的典型!
说这种话,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脑子一滩浆糊,小岗村是怎么出的名,是包产到户,也就是一些人说的“分地”!
当时,这种做法没被追究,是小岗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节点,契合了农村改革的大趋势,从这点来看,小岗村十八户农民是幸运的!
分地不需要资金扶持吧!
如果国家想把小岗村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典型,彰显包产到户的优越性,前二十年是关键啊!
小岗村1993年以前,还是个生产队,不利于独立发展集体企业,1993年小岗村和其他村合并,成为行政村以后,做了不少发展集体企业的努力,当地政府扶持了吗?
不但没有扶持,还把小岗村办起来的企业收走,其实当地县政府是想打好小岗村这块牌子,发展地方经济,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小岗村的书记一直外派的原因。
按说,小岗村的招牌,是小岗村这些人冒着风险打出去的,小岗村利用其发展村集体经济也无可厚非,可能当地政府感觉小岗村太小(20户,115人),又没有能人强人,怕利用不好吧!
县里可能认为,通过不断合并,加大村子规模,才能充分利用小岗村这块招牌!当然这种考虑站在全局的角度,也很有道理,只是附近村子受了益,原始的小岗村的包产到户的十八户农民,为此承担了虚名,遭到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非议。
其实小岗村又一次成为焦点,一是因为以第一书记沈浩的事迹为题材的电视剧的热播,再一个就是一些反对改革开放别有用心者,拿小岗村借题发挥,质疑包产到户的大政方针。
不然,有多少人会重新关注小岗村,一些党员干部去小岗村参观也只是重温那段历史,不论当地政府、还有国家什么时候把小岗村作为发展经济的典型宣传过,说小岗村是财政扶持起来的典型从何说起?
当初学习小岗村,也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宣传小岗村,是学习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是为了打破极左思想的束缚,让国民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
小岗村经济发展不突出,也由此说明政府没有刻意把小岗村打造成一个假“典型”,而是让其自然发展,其实说自然发展也不准确,其实小岗村为周边村子的发展做出了牺牲和贡献!
因为截止到2014年,小岗村通过不断和周边村子合并,成了下辖小岗、严岗、石马、大严等21个自然村的大型村落!由此也可以看出,小岗村是以自己的影响力,带动周边村子共同发展。
近些年,即使当地政府对小岗村有些投资,也是为了改变像原来小岗村一样的20多个村的生产交通等基础设施,只是一些反对包产到户和改革开放的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把账都算到了原始小岗村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