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家受评书影响形成的固有印象,岳飞是在1140年北伐,朱仙镇大捷后,被朝廷以十二道金牌召回,下狱诬陷致死的。
原因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岳飞太能打了,而且还坚持打,这和投降派秦桧和只顾偏安一隅,耽于享乐的昏君赵构产生矛盾,所以岳飞是因为坚持抗金,被奸臣昏君联合害死的。
岳飞的不幸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而且也是民族的悲剧,因为错过了北伐的大好时机,以后再没有机会北伐了。
这是评书故事的叙事脉络!
但是,你如果知道岳飞实际上撤军后平安无事,而且半年后还参加了淮西之战,而且淮西之战以后,岳飞和韩世忠张俊同时被召进京,岳飞被授予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职务,那么岳飞坚持抗金而死的故事情节就不会那么精彩了,甚至是不是因为抗金而死,都会产生疑问。
所以评书故事,为了塑造岳飞形象和故事情节的需要,略去了淮西之战,和淮西之战以后,岳飞到朝廷任职的所有的情节。
说明一下我对宋史的印象:
宋史的帝王本纪,由于记录的都是大事,非常简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因为历史的走向和结局无法改变。
宋史中,南宋武将的个人传记,只能看大体的脉络,因为根本不像历史,而更像英雄传奇甚至神剧,细节演义的成分太多。
主要原因是,宋史是蒙古统治中原七十多年后,才开始编修的,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编纂的比较粗糙草率,亡国失落的文人有通过张扬武将的英勇无敌,寻找心理平衡的成分在里面。
不仅岳飞传、看看刘锜传、王德传、杨沂忠传等哪一个不是英勇无敌。
尤其是杨再兴传,把杨再兴写成了战神一样的人物:
“岳飞在郾城打败金军,兀..大怒,会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的兵力进逼郾城。岳飞派儿子岳云抵挡敌人,激战数十个回合,敌人支撑不住。杨再兴单骑独马冲入敌军之中,准备活捉兀..但没有抓到,杀死敌人数百人后返回。兀..十分愤怒,集中兵力再次前来,在临颍驻扎了十二万大军。杨再兴率领三百名骑兵在小商桥同敌军遭遇,突然向敌人发起冲击,杀死敌兵二千多人以及敌将万户撒八孛堇、千户一百人。”
看看,杨再兴动不动就杀敌几百,小商桥杀敌两千多人,要知道,整个战事,岳飞上报的战报是杀敌五百、缴获战马200匹。
《宋史·岳飞传》是岳飞家史《鄂王实行编年》的缩写版,直接大段大段照录《鄂王实行编年》一字不改,里面不是简单的记录历史事件,而是主观诠释发挥的成分太多,而且充满了神剧色彩,像五百破十万、竟然借金兀术之口说出:兀..问道:“岳少保用五百名骑兵击败我十万大军,汴京的百姓日夜盼望他前来,怎么说能够守得住呢?”
把金国大帅,当时把持朝政的忠臣写成了窝囊废,小丑。
看看1141年《宋史.高宗本纪》中记载的关于岳飞的情节。
绍兴十一年(1141)春正月十五日,金军攻打寿春府,守臣孙晖、统制雷仲联合出兵抵抗。
十七日,寿春被攻陷,孙晖和雷仲弃城逃走。
十九日,刘锜从太平州率兵二万救援淮西。
二十日,金军渡过淮河。
二十五日,刘钅奇到庐州退还。
二十六日,兀..攻陷庐州。
二十八日,金军攻陷商州,守臣邵隆弃城逃走。
二十九日,命令杨沂中率兵前往淮西,岳飞进兵江州。
二月初四,张俊派王德渡江,屯驻和州,金军退屯昭关。邵隆在洪门打败金军,收复商州。
初六,金军又来争夺和州,张俊打败金军。命令韩世忠率兵救援淮西。
初七,催促岳飞会兵到蕲州、黄州。王德等在含山县打败金军。
初十,统制关师古、李横在巢县击败金军,收复县城。
十一日,岳飞从鄂州出发。
十四日,王德、田师中等击败金军,收复含山县,夺取昭关;刘锜从东关进攻,在青溪击败金军。
十五日,金军又攻打昭关,王德等又打败金军。李显忠派统领崔皋在舒城县击败金军。
十八日,杨沂中、刘锜等在柘皋大败金兀..军。
二十日,兀..亲自率领军队在店步顽固抵抗,杨沂中等又打败兀..,乘胜北向,于是收复庐州。这个月,虔州、吉州盗贼全部平定。
初三,韩世忠率兵前往寿春。
初四,金军围攻濠州。岳飞从舒州出发。
初五,张俊、杨沂中、刘锜商议班师。
初六,杨沂中、刘锜先回师,张俊率轻兵留在后面。
初八,金军攻陷濠州,俘获守臣王进,平夷州城,钤辖邵青战死。
初九,张俊派杨沂中、王德到濠州,遇到金军伏兵,失败退回。
初十,韩世忠到濠州,不利退回。
十二日,岳飞驻留定远县,听说金兵退回,还屯舒州。杨沂中回到行在。
十三日,金军渡淮北归。
以上是《宋史·高宗本纪》关于淮西之战的一些记录。
《宋史·岳飞传》也记录淮西之战,“绍兴十一年(1141),间谍报告金军分路渡过淮河南侵,岳飞请求会合各位将帅的部队打破敌人的进攻。
兀..、韩常和龙虎大王率军迅速来到庐州,高宗催促岳飞率部应援,前后写了十七封信。”
以下是淮西之战结束后《宋史·高宗本纪》关于召岳飞进京的记载:
夏四月十三日,任命王次翁兼代理同知枢密院事。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到朝廷朝见高宗。
二十四日,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命三省、枢密院官员重新分班奏事。
五月初十,派遣张俊、岳飞到楚州巡视边防。召刘光世到行在。
二十三日,加给杨沂中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的职衔。
十六日,张俊、岳飞到达楚州。张俊认为海州城不可守御,毁破州城,迁徙居民,率韩世忠军回到镇江,只有亲卫一军前往行在。
秋七月二十三日,加给张俊太保职衔。
二十七日,降大雨。这个月,命令张俊又到镇江处理军务,岳飞留在行在。
八月初九,罢免岳飞。
九月初八,命令军器少监鲍琚到鄂州清查宣抚司钱粮。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告发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叛乱,张俊逮捕张宪属吏进行查问。
冬十月十三日,岳飞、张宪被下到大理狱中,命令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审讯他们。
二十八日,韩世忠罢为醴泉观使,封为福国公。
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大理寺赐死岳飞,他的儿子岳云同张宪被斩首示众,家属迁徙流放到广南,所属官吏、僚属于鹏等遭到不等的处罚。
以下是《宋史·岳飞传》中关于岳飞进京的记载:
“这时宋金和议已经签订,秦桧害怕岳飞反对自己,于是秘密奏请高宗召还三位大将论功行赏。韩世忠、张俊已回到朝廷,唯独岳飞后到,秦桧又使用参政王次翁的计谋,等待岳飞六七天时间。岳飞到后,任命他为枢密副使,位在参知政事之上,岳飞坚决请求交还兵权。五月,诏令他同张俊一起到楚州部署边防,率领韩世忠的部队还驻镇江”
通过《宋史·高宗本纪》和《宋史·岳飞传》,我们能够印证:1、岳飞朱仙镇撤军后,并不像评书描写的那样被诬陷下狱,而是参加了半年后1141年的淮西之战,岳飞传记载,赵构催促岳飞进兵写了十七封信。
2、朝廷同时召三大帅进京,张俊、韩世忠先到,岳飞后到,都进枢密院任职。
3、岳飞在枢密院还和张俊一起视察防务等工作。
4、值得注意的是《宋史·岳飞传》中的这句话:岳飞坚决请求交还兵权。
这次三大帅被召进京,被解除兵权,任命新职务,实际上就是赵构版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南宋把各自为战的家军性质的军队,改编成国军的一项重大的“军事改革”,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在赵构看来,对待收兵权的态度其实就是对自己忠诚度的体现。
岳飞对收兵权不满表现,直接导致君臣互相猜忌,关系越来越僵,最后撕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