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网友的评论,谈一点感想:
我认为小岗村和大寨还不一样,大寨我就不说了,我认为:小岗村只是一个包产到户,农村改革开放的象征!
这个象征有下面几点意义:
首先,就是下面的农民求变 。
二十年的人民公社实验,不算短了,不能再拿几亿农民做实验了,农民的生活的确非常的艰苦。
社会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其实是人性决定的,要不为什么大多数国家都要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变迁。
最近我在叙述奴隶社会为什么被封建社会取代时,怎么越说越觉得像刚经历过的,老大哥和我们走过的路。
其实啊!想想太平天国吧!
太平天国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制度,谁也不能说不好:
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太平天国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结果怎样,还没有打下半壁江山,高层就因为权利分配不均而内讧,高大上的理想,阴暗自私的心理,能结出什么果实可想而知,这就好比盖摩天大楼,你的建筑队只是只有盖土坯房的技术和经验,最后会是什么结果,土坯房拆了,楼盖不起来,钱还没了,美其名曰“打基础”。
说什么如果在等几年,准能盖起来,就你那水平,那脑子,鬼才相信!
这我以为想到,现在网络上一些怀念大集体的人,看看在评论区说的话,就知道满脑子封建专制意识,自己不奋斗,天天盼着国家出政策,强制回到过去,即使能回到过去,如果这些人但基层干部会怎样?
一个在评论区对不同意见者,张口就是打棍子、扣帽子、脏话粗话不离口的人,真要是他们管理集体,方法肯定还是学习班、批斗会、游街示众等措施,无他,因为他们脑子里根本没有民主意识,所以集体也不会民主管理,他们搞得集体,不管叫什么高大上的“名称”,其实就是农奴制!
包产到户一是农民急切要改变现状的心情,二是代表了国家实事求是,解除农民的束缚,开放搞活的政策转变。
摩天大楼暂时盖不起来,我们先把平房盖好,有地方遮风避雨,过后当下的生活,积累经验和财富,这才是真正的“打基础”。
其次,当时宣传小岗村包产到户,其实是向国民传递一个信息:要解放思想,敢为天下先,要大胆去试,大胆去闯!
这在当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受极左思想的束缚,干部群众对上面的政策,都是一听、二看、三通过,宁左勿右,很多的事情连想都不敢想,别说去做了,生怕犯错误,带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连累全家。
就连恢复高考这样现在看来再正常不过的政策,当时高层也是争论不休。
看看当时这些极端的口号:“宁长社会主义的草、不长资本主义苗”,“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你就会知道,要解放思想,有多难!
中国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包产到户,小岗村只是国家大政方针转变的一个象征!
一些人说什么,小岗村是国家扶持起来的典型,其实稍微有脑子的人也知道,包产到户需要扶持吗?
允许就行!不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已经很幸运了。
上网查查,国家从来没有计划把小岗村扶持成什么典型,能够查到当地政府给小岗村修路、改变基础设施是什么时候?
1997年,距离包产到户快二十年了,当时是国家领导人想到小岗村去看看,当地政府才赶快修路的,难道树立个包产到户的典型让大家学习,要等到二十年以后,二十年中国的农村都大变样了。
1997年以后又怎样,据说直到2004年第一书记沈浩去挂职的时候,道路破烂不堪,大包干纪念馆也是沈浩挂职的时候修的,你见那个典型是如此扶持的!
纪念馆大包干二十多年后才修!
至于说近些年政府对小岗村的投资我不想考证,因为小岗村早已不是原来二十户115人的生产队了,早在2008年小岗村就成了包含23个自然村、900多户,4000多人的行政村了。
试想,一个4000人的行政村,有23个自然村,可见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多差,居住的有多分散,国家投资一些钱,改变当地的基础设施有什么问题吗?
总之,小岗村不是什么典型,它只是个象征,那就是国家从此给农民自由,让农民根据自己情况去自我发展,国家从此不再强制农民如何如之何,只是去引导服务!
所以一些幻想重回大集体的,特别是人民公社那种体制的大集体的,只能自己努力自己去组织,只有别人愿意接受你的管理,国家不会干预,就像南街村一样。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