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真是因韩信而死吗?

老畅 2024-01-13 10:45:18

郦食其(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03年),陈留县高阳乡人(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东南。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西南),秦末楚汉时人,刘邦手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说客。

图片来自网络

郦食其号称“高阳酒徒”,史书记载其人“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陈胜、项梁起义,郦食其隐匿不出,静观时局发展。刘邦兵临陈留,他托人引荐投靠刘邦。郦食其投靠刘邦的过程很戏剧性:刘邦派人召他来见,刘邦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侍女洗脚。郦生进去,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刘邦骂道:“你个腐儒!天下受秦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能说我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刘邦立刻进入演戏模式:斥退侍女,整好衣裳,请郦生上坐,并且向他道歉。郦食其也很配合,说了一大堆废话以后才到了刘邦关心的主题,攻克陈留。老先生也是狠人,说服不了陈留县令,直接杀了他,献上陈留。而且把自己家的全部家当都压在了刘邦身上。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前204年秋,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在荥阳、成皋间相持不下时,刘邦打算放弃成皋以东的地盘,屯扎巩县、洛阳,他劝刘邦:敖仓是天下粮食的运转中心,应立刻向荥阳进攻,攻占敖仓,守住成皋,断绝太行山的通道,然后可观天下。在张良定下联络彭越、英布骚扰项羽后方策略后,又是他以其三寸之舌游说列国,为刘邦的“统一战线”做了重大贡献。然而,他终究于战略层面上大局的把控欠缺,始终处于刘邦集团二线谋士地位。他给刘邦出了个馊主意:分封诸王之后,差点葬送了刘邦基业。

“分封诸王之后”,项羽才干过不久,结果是刚推翻秦朝,诸王就大打出手,主线就是楚汉之争,副线是诸王的墙头草作风,没一个是靠得住的;张良也主张联络诸侯共击项羽,但张良主张联络的是彭越、英布等与项羽彻底决裂的诸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彭越、英布败了只能投靠刘邦以获得喘息机会,然后再战。而“诸王之后”都是有人有地,只要不灭国就有东山再起机会,楚汉相持,都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彻底掌控他们。但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汉王集团的机会来了。

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时,郦食其自请说服齐王来降,他向齐王晓以利害,齐王欣然同意。罢兵守城,天天和郦食其纵酒谈心。这时韩信乘机攻齐,齐王田广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他,遂将郦食其烹杀。临死前,田广对他说:“你能阻止汉军,我就放了你。”丽食其说:“举行大事,就不要顾及细小的事,大的德行,我不会推辞,你也不必多说了。”

图片来自网络

郦食其的死,不仅仅是韩信的问题,更多是刘邦和郦食其自己的问题。纵观事件的经过,郦食其很可能是被刘邦抛弃的那枚棋子,属于权谋斗争中的牺牲品。但郦食其自请说服齐王来降本身就存在问题。其时天下形势已向刘邦倾斜,项羽疲于奔命,四处灭火。刘邦据守敖仓养精蓄锐,韩信灭赵平燕,被刘邦夺军之后,又委以重任:灭齐。汉王集团的战略也发生巨大变化,就是以刘邦坚守敖仓,拖住项羽,由韩信向东攻城略地,彭越、英布在项羽老家扩大战果。也就是说灭齐是势在必行,刘邦集团绝不会在与项羽决战之时,留下一个墙头草在身后,更何况刘邦还指望齐地大军和粮草辎重。一个投降的齐国会倾全国之力支援楚汉决战吗?显然不会,而且还要担心在巨大利益面前的背叛。郦食其在不适当的场合献出不适当的计谋,而且还自告奋勇由他去操作。他根本没意识到此时的形势变化和刘邦的心思,从他提出招降齐国开始,他的命运已经注定。更何况他完成使命后,不及时返回,而是与齐王日日置酒高会。史书记载:“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这段话很清楚的告诉我们真相:一、将军受诏击齐,应该有临机决断大权。韩信平赵灭燕,都是有临机决断大权的。二、派遣使者也没有通报我们,知道真假吗?三、没有诏书来阻止大军,怎么能停下大军?四、三寸之舌说下七十余城,你一个大将军的功劳还不如一个腐儒呢。韩信没有错,所以错的就是郦食其,他的作用就是迷惑齐王。作为刘汉集团一个二流谋士被牺牲,刘邦的天平明显倾向彻底掌控齐国。很显然,郦食其明白这一点。如果知道汉王刘邦已经给韩信下了命令停止进军,郦食其起码会说韩信不听将令私自进攻。完全不挣扎,就只能说明,郦食其也明白,刘邦没有下达停止进军的命令。一个问题:郦食其说服齐国投降,他应该离开齐国亲自向刘邦请功,为什么他留在了齐国而没有及时离开?

郦食其对刘邦忠心耿耿,他从不掩饰自己对功名利禄热衷和追求。在汉王集团中他特立独行,行事高调,遇事不推诿,主动请缨。但缺乏战略层面的见识,又不甘于人下就只能是悲剧了。

0 阅读:0

老畅

简介:从历史看现实 以现实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