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北京公交发展史

翰林编修馆 2022-11-09 21:03:15

1949年解放前夕,北京公交系统仅有公共汽车61辆,运营线路4条。

但因为战乱等原因,北京的公交系统尚不成体系,仅有的公交车也是破败不堪,根本无法满足全城百姓的交通需求。

第一阶段:艰苦创业,自主研发

经研究,当局开启了“修复百辆车运动”,在短时间内勉强支撑了城市公交体系。

但建国初期,燃油紧缺,所以北京公交公司研制了“以煤代燃”,公交烧的是煤气。不过当年没有气体压缩技术,就将常压下煤气储于车顶上的大气袋中,老百姓称为“大气包”。

北京公交的技术也突飞猛进,逐步实现了国产化,从仿制法国100型四轮有轨电车机车和200型拖车,也演变成为自制“57型”国产公共汽车。

经过六七年发展,到1956年底,公交车线路达到27条,比1949年增长5.8倍;运营线路总长为357公里,比1949年增长近10倍;

第二阶段:综合发展,日夜衔接

但此时的公交车,还是远不能满足市民日常交通需求,于是在1956年时,第一辆无轨电车试制成功。随后有轨电车也加入公交体系。开启了北京公交的综合发展阶段。

▲带有女导游员的“北平市”公共汽车

公交车在这个阶段数量大涨,1966年时公交车1123辆,1984年翻为三倍3369辆。

公交线网也迅速扩大,1965年时只有64条线路,等到1985年时翻了2.5倍,增加到150条。

这些线路不仅仅分布在城区,还延伸到了郊区,同时增加了大站快车和夜班车线路,快慢结合,日夜衔接。

随着北京地界不断外延,长途汽车发展也随之迅猛,从1966年开始发展,等到1985年时已经有245条,实现了远郊村村通车。

第三阶段:增加旅游专线和远郊通车

1980年8月,公共交通局改为公共交通总公司,北京公共交通体系也加快了改革步伐。

同时随着旅游业日渐发达,北京公交开辟了“特”字头和“游”字头专线。

特字头是双层巴士,主要是城市内旅游专线,比如特1路从公主坟到八王坟。等到1995年末时,已经开辟"特"字头线路7条。

游字头是从城区直达京郊各旅游景点,等到1995年时开辟专线18条。

1989年时公交运营和保修分离为两块业务,细化、精化发展。

▲1999年建国50周年大庆前夕,第一批BK6111型压缩天然气公交车,在长安街1、4路上正式

第四阶段:特殊的市场化运营

2000年前后,北京公交进入特殊的市场化时期。当时正赶上下岗潮,北京市交通局下属单位组织成立了运通公交公司,作为北京公交系统单位的补充,吸纳了大量社会下岗职工再就业。

▲2014年大批量应用LNG清洁能源铰接车型

至于路线设置的也很有意思,这些线路并不固定,开通之后会随着客流不断调整线路,哪儿人多就去哪儿,这样能收更多车票钱,效益更好,如果挣钱就一直延长。

所以,很多线路刚开通时,只有十几公里,但过了一两年之后,可能就延长到四五十公里的超长公交线路。

第五阶段:智能城市交通

2005年1月1日,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改制,同时更名为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公交的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

定制公交平台随之推出,一人一座,专线直达,目前已经开通超过500个班次,服务场景涉及通勤、通学、巡游、景区等。

2017年,北京公交集团正式投入使用了调度应急指挥中心,将公交调度、视频监控、运维保障等多个系统集成一体。

后续又陆续成立30多个分指挥中心,让北京公交体系智能化、集成化。

2022年,已经实现城区站点500米覆盖率99.5%。

0 阅读:40

翰林编修馆

简介:飞雪连天冰三尺,每天来点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