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被赐死后,南唐旧臣徐铉是如何畅快淋漓地怀念故主的?

晴朗书阁 2023-04-25 16:09:05

978年,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赐死,和李煜一起降宋的南唐旧臣徐铉接到紧急任务:为李煜撰写墓志铭。

徐铉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对家人说:“此事危险,一旦处理不好,我命休矣!”

为故主撰写墓志铭,为何是危险之事?徐铉又是如何逃过此劫的?

1

徐铉是南唐著名的才子,从小便聪明伶俐,文采了得,与南唐名臣,《韩熙载夜宴图》的主人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

入仕后,徐铉先后担任过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职,也算是平步青云。

但很可惜的是,徐铉所服务的朝廷,已经处于随时崩盘的边缘,无论怎么讨好北宋朝廷,也只是在苟延残喘罢了。

在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召唤下,徐铉多次劝说李煜远离小人,励精图治,奈何李煜贪图安逸,一点都没有奋发图强的心思。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曹彬征讨南唐,李煜大惊失色,慌忙派能说会道的徐铉到宋朝求和。

徐铉进言说:“宋室早就想要吞并南唐了,我朝一再退让,导致局面越来越被动。今天敌兵已来,我们再度求和,无异于与虎谋皮。只有拼死一战,方有一线生机啊!”

李煜不听,依然派徐铉去谈判,徐铉只得北上面见赵匡胤。

第一次谈判时,徐铉对赵匡胤说:“李煜待陛下,如同儿子对待父亲,没有过失,为何要被征讨?”(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赵匡胤说:“你觉得我们父子能分两家吗?”(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

徐铉无奈,只能回去告知李煜赵匡胤灭南唐的决心,让其早作准备。

第二次谈判时,徐铉再次对赵匡胤解释说:“李煜只是因为生病而不能来朝拜谒,并不是拒诏,乞求陛下缓兵,保全南唐百姓的性命。”

赵匡胤想驳斥徐铉,但又辩不过他,一怒之下,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这才结束了此次争辩,颇有些胜之不武的意思。

第三次谈判时,赵匡胤实在是不想和徐铉这个能言善辩的大才子过招了,直接对手下说:“找一个不识字的殿前侍卫去对付他。”

徐铉以为这位使者是宋朝的外交代表,便倾尽气力,滔滔不绝地讲述己方主张,数落宋朝的过分,希望能够感化使者。

但无论他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都得不到对方的一字回应。无奈之下,徐铉只好郁闷而无奈地回到了南唐。这之后不久,南唐被宋军攻破,徐铉和李煜一起被宋军俘虏,押送至开封。

赵匡胤没有对李煜下毒手,只是封其为违命侯,暗戳戳地表达了对李煜负隅反抗的不满。

对之前屡次给自己添堵的徐铉,赵匡胤就更加不客气了,声色俱厉地指责道:“你多次劝说李煜与朕对抗,难道不知道会有今天吗?如果你早劝李煜投降,事情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徐铉毫无惧色地反驳称:“作为南唐的臣子,为国效力何罪之有?我今已为阶下囚,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赵匡胤看徐铉如此正气凛然,倒是不由自主生出了敬畏之心,又怜惜他才高八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不仅没杀徐铉,还留他在宋廷任职。

2

徐铉虽然曾经忠心于南唐,但为人并不死板,从此一心一意在宋廷效力,兢兢业业,在事业上不断突飞猛进。

由他考订的《说文解字》,撰写的《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书,均为北宋的文化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徐铉倒也算在平安如意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几年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徐铉再次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此时宋朝的皇帝已经换成了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不像哥哥赵匡胤那样宽宏大度,对李煜也是早有杀心。

978年七夕节,恰逢李煜42岁的生日。李煜命令府第中的伶人作乐为自己庆贺,声音很大。偏偏李煜还填了新词《虞美人》来缅怀故国,诗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样的诗句。

赵光义闻言大怒,认为李煜贪恋皇位,怀念故国,于是诸罪并罚,直接赐给李煜牵机药,草草结束了这位诗人皇帝的悲情一生。

虽然恨透了李煜,但为了掩人耳目,赵光义还是选择大张旗鼓地追封李煜为吴王,以王礼将其厚葬于洛阳的北邙山。

在为李煜办丧礼时,徐铉的一个仇家趁机向赵光义进言:“徐铉是吴王旧臣,对吴王生平之事所知甚多,由他来撰写墓志铭,最为合适不过。”

赵光义当即准奏,徐铉接到任务后却大惊失色,他知道,这是一个凶险无比的任务。

作为南唐旧臣,如果贬低旧主,将会被人扣上以下犯上、不忠不义的帽子,为世人所不齿;如果称颂旧主,又将被宋朝君臣忌惮,命不久矣。

思虑再三,徐铉想出了一个办法。

当天,徐铉找到赵光义,恳切地说:“皇上,臣一生忠义,绝不敢怀有半点私心。希望陛下能体谅臣的难处,容许臣保留一点对故主的情义,否则臣万万不敢写这墓志铭。”

赵光义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便允许徐铉据实来写,不必有顾虑。

之后,徐铉真情流露,写出了《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从为人、为政、为文等角度,中肯地评价了李煜的一生。

文中有“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此生虽未死,寂寞已消魂”这样的语句,将对故主的思念悲痛之情展现地淋漓尽致。

墓志铭完成后,有人拿里面的文字告状,称徐铉赞美李煜,有不臣之心。赵光义想到徐铉之前的请示,没有为难徐铉,反而称赞他正直忠义。徐铉这才算有惊无险地逃过一劫。

3

徐铉历经吴越、南唐、北宋三朝,始终坚持遵从本心做事,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堪称文人中的楷模。

最令人叹服的,是徐铉的才德兼备不迂腐。

无论对南唐还是对北宋,徐铉都做到了问心无愧。他既不卖主求荣,又不随波逐流,作为亡国之臣,真的是非常难得。

《宋史》评论徐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可以说一个非常到位的评价了。

心胸坦荡,做事光明,同时不放弃思考,不做无谓的牺牲,这就是徐铉的人生智慧。

0 阅读:11

晴朗书阁

简介:一起聆听旧时光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