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秦大妈,快来呀!李大妈心脏病发作住院了!”电话那头,王大妈气喘吁吁地喊着。
“啊?怎么回事?我上周还见她挺好的,咋突然心脏就不行了呢?”秦大妈吓得差点把手里的小饼干掉了,连忙拨通了医院的号码。
不多时,秦大妈便赶到了医院,看到李大妈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气色不好,心脏病的症状显而易见。
她赶紧找到了主治医生,迫不及待地问:“医生,李大妈到底怎么了?我们都在担心她,心脏病这种事到底是怎么引发的?有些人明明看着没啥问题,咋就一不小心就中了招?”
医生抬起头,放下手中的病例,笑了笑:“大妈,你这问题问得好。说实话,心脏病的诱因有很多,咱们生活中其实有几种行为,像李大妈这样的人,常常会不知不觉中加重自己心脏的负担。”
“啊?那能不能告诉我,哪些行为特别致命?要是能提前知道,说不定咱们也能避开危险呢。”秦大妈迫切地想要知道一些有用的信息。
医生轻轻点了点头:“既然你这么问,那我就给你讲讲,心脏病发生背后那些隐秘的行为,可能你也常犯,甚至是你周围的一些人也常有。”
他稍微停顿了下,随即认真地说:“第一个就是——过度忧虑和情绪波动大的人。你想,李大妈这不就因为这点事,心脏病突然爆发了?你以为忧虑没啥影响,其实它可影响大了。”
“经常为一些小事耿耿于怀,整天把自己弄得焦虑不安,这样的情绪波动对身体的伤害特别大,尤其是对心脏,血压升高、血糖波动、心率不稳,时间一长,心脏的负担自然也就重了。”
秦大妈听了,忍不住点了点头:“哎,我就知道李大妈最近经常为家里琐事发愁,真是看得出她心里头的烦恼,没少抱怨。看来真是这样,闹心真的是有害健康的。”
医生继续说道:“是啊,不仅如此,这些情绪波动大的人,往往会使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血管收缩,心脏的负担就更重。长期的焦虑、抑郁症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要高得多。”
秦大妈听完不禁一阵沉思:“这倒是真的,李大妈之前为了儿子的婚事总是心烦不已,常说自己怎么照顾不过来。唉,这日子真是没个尽头呀。”
医生看着她,补充道:“说到情绪问题,第二个更是隐患——忽略了自己身体信号的人。这种人就像是李大妈,感觉没什么大问题,自己乱吃东西、乱作息,最后等到真的出问题了,才发现根本来不及救治。”
“怎么说呢?”秦大妈疑惑地问。
“就是一些平时经常觉得自己没啥不舒服的感觉,比如胸口偶尔会有点闷,或者偶尔心跳加速,但他们通常不会太在意,甚至还自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哪有那么多问题。”
“这些‘小症状’往往被忽视,甚至被认为是生活压力大、年纪大了,或者只是小病小痛,结果一拖再拖,最后到医院检查时,心脏的病情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严重的阶段,治疗就比较困难了。”医生说得认真。
“那第三个呢?我知道了,忧虑过度和忽略身体信号,那么第三个是什么呢?”秦大妈又急着问。
医生笑着说:“第三个就是——不注重饮食与运动的人,李大妈你看她,天天爱吃油腻的东西,一年到头就没见她吃过几颗水果和蔬菜,还总觉得自己身体好,吃什么都不怕。”
“其实,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会让身体的代谢功能变差,血脂升高,形成血栓,最终可能导致心脏病。”
“我倒是看得出她这几年越来越胖了,运动更是少得可怜,出去散步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得清。”秦大妈有些忧虑地说。
医生点了点头:“没错,尤其是吃得太油腻、高盐、糖分过多的食物,容易让身体处于一个高血糖、高血脂的状态,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而且,缺乏运动使得心血管的功能得不到锻炼,心脏负担逐渐增加,发生心脏病的风险自然就高了。”
秦大妈恍然大悟:“哎呀,我懂了,李大妈每天不运动,嘴巴里嚷嚷着自己年纪大了,没力气,其实她才是最需要运动的人啊。”
医生拍拍她的肩膀:“就是这个道理,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是维护心脏健康的关键。只要能保持饮食清淡,定期运动,心脏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回家后,秦大妈决定,要把这些话告诉更多的朋友,提醒她们,珍惜自己的健康,别等到问题发生才后悔莫及。
关于心脏问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张丽霞.基于健康相关行为的生态学模式的心脏康复延续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基层医学论坛,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