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2年,苏轼在送别好友黄州知州徐君猷时,代人写了一篇《遗爱亭记》。
文章开篇就直接表达了自己做官想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就是既要为民做事,又能清静无为: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
苏轼说,何武任职过的地方,没有什么大名气,但当他离任后,当地百姓却都会思念他,这就是“遗爱”。
文章中的何武,是西汉末年的大司空(御史大夫,相当于最高检察长),班固在《汉书》中就曾评价他:
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就是这个何武,被班固评价、苏轼钦佩的“遗爱无为”典范,为了阻止王莽大权独揽,心态也崩了,最终被王莽所害。
一、公正无私,连《礼记》的大主编都惭愧不已
在西汉末年官场至暗的时期,何武是少见的坚持秉公执法的地方官员。
他给人治罪时,都是先把证据拿给对方看,问对方“服不服”。
如果对方说“服了”,何武就从轻发落,只把对方免职就完事了。
如果对方表示不服,何武就立刻上奏朝廷,核实罪证后从重处理。
汉成帝时期,何武做了5年的扬州刺史,有个手下叫戴圣,担任九江太守。
戴圣是儒家经典“五经”中《礼记》的主编,《礼记》可是后世科举必考的科目,戴圣因而在当时深受世人尊敬。
但戴圣煞有介事的教导世人如何遵守礼法,自己却行为不检,经常触犯法律礼制。
之前的扬州刺史因为他的名声,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何武上任后,却不惯戴圣毛病,直接搜集了一堆犯罪证据,摆到戴圣面前。
这可把戴圣气坏了,干脆辞职跑到京城做了博士,从此就和何武结下了梁子,经常说他的坏话。
后来,戴圣的儿子因盗贼抢劫,受到牵连被抓了起来,主审官正是何武!
戴圣心想,这下子完了,儿子没跑了。
没成想,何武审理案件后,发现戴圣的儿子是无辜的,就把他释放了。
戴圣得知后,羞愧地无地自容。
此后,只要何武到京城出差,戴圣一定会登门拜访。
二、为阻止王莽专权,搞了个互相荐举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汉成帝继位。
汉元帝的皇后孝元皇后王政君升格为太后,王家就开始大肆揽权了。
直到公元9年,王政君的侄子王莽废掉孺子刘婴,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独一份的人物,当时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对他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如果他不废帝的话,堪称一代贤相。
但是,王莽做的所有好事,都只是为了自己做皇帝。
所以,在后世的史书评价中,他从天上直接被踩到了泥坑中。
当时,很少有人能看清王莽的真实目的,何武就是人间清醒的其中一位。
论关系,何武和王家其实还不错。
王莽的堂叔王音、七叔王根都曾经强烈推荐过何武,何武能做上三公中的大司空一职,离不开王家的支持。
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已经是太皇太后的王政君让大家选出百官之首大司马的人选来。
当时的三公,大司马主军事,大司徒主财政,大司空主监察,大司马实际上是内政、军事一肩挑的最高官职。
所有人都自发地选择了当世第一好人、贤官王莽,除了大司空、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
只有他们两人表达了对外戚王家专权的极度担忧。
面对如此民意,何武和公孙禄商量了一个相当奇葩和无奈的办法:
相互荐举!
就是我投你一票,你投我一票,去和王莽抢那个大司马的职位。
把太皇太后和王莽都给气笑了:
这不是秃子头上的两只虱子嘛!
不出意料,一人一票的何武和公孙禄灰溜溜地丢了官。
而西汉,也没几年搞头了。
三、最终因狗血事件被杀
何武回到了自己的封国氾乡(今天青岛即墨境内)。
公元3年,王莽不准当今皇帝汉平帝的母亲卫姬与皇帝见面。
王莽的儿子王宇认为这么做,将来可能会遭到报复,就劝说父亲不如把权力移交给卫家。
为了说服王莽,王宇听从了老师的意见,就是装神弄鬼,吓唬一下王莽。
于是,王宇派自己的大舅哥吕宽,半夜时偷偷把一盆狗血泼到了王莽的家门口!
王莽正愁没理由排除异己呢,这盆狗血正好送上门来。
开杀!连自己的亲儿子王宇都杀了!
四年前惹过王莽的何武,已经退休在家了,也给提溜出来到京城问罪。何武无奈,只好自杀:
武在见诬中,大理正槛车征武,武自杀。
这件相当狗血的事,史称“狗血门事件”。
何武祖籍是四川成都的。
在北宋宋仁宗时期的1057年时,词人宋祁担任了益州牧,在当地著名的学校文翁石室中修了个祠堂,供奉了9位蜀地先贤。
何武就位列其中。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能被苏轼敬仰的人,不能差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