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一个国家的4大要素,分别是拥有定居的永久居民,确定,受国际社会公认存在的领土,合法政权和国家主权。
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每一条都很重要。
但偏偏是在国家主权,领土等方面,中国受到的挑战和压力并不小。尤其是在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观点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盛行,影响甚远。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借助中国领土争端,以及介入中国内部事务问题产生的不友好行为,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但当这些以领土主权对中国进行挑衅的国家自己遭遇到类似状况时,他们又不得不变成另一副模样以应对,并宣扬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这其中,近年来一向处在反华前沿的加拿大和菲律宾两国表现尤为突出。
1,菲律宾和北婆罗洲
菲律宾的反华行径众所周知。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和菲律宾之间本来没有领土争端,两国一直相安无事。
但自从70年代菲律宾宣称在南海“发现”,“先占”了一系列本属于中国的所谓“无主岛屿”后,中菲两国便产生了领土争端。菲律宾通过一系列坐滩,抢岛的行为,在南海拿下了十多个中国岛屿,和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矛盾。
2016年,菲律宾更是闹出了所谓的南海仲裁案件,其反华情绪达到高峰。如今,小马科斯执政时的菲律宾,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又得到了恢复。
而菲律宾在北婆罗洲的问题上,却也遭到了反噬,开始大谈菲律宾“领土主权”的重要性。
这里所说的北婆罗洲,实际上就是指今天马来西亚沙巴州的东北部沿海地区。
大概在14世纪初,今菲律宾西南部苏禄群岛上崛起了一个强大的穆斯林国家苏禄国。该国向北拿下了巴拉望岛,向西击败文莱苏丹国,控制了北婆罗洲,一度与北婆罗洲所属的加里曼丹岛的文莱争霸。
但在1578年以后,随着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不断入侵,苏禄国势力衰退。北婆罗洲的土地又被西班牙人夺取。
后来,英国和西班牙进行了一场瓜分协议,将北婆罗洲,连同西部的沙捞越纳入英国的马来亚殖民地,而文莱也迫于英国的压力,放弃了对北婆罗洲的主权宣示。
而菲律宾后来也在经历了西班牙,美国的两次殖民统治后,于1946年从美国手中获得独立,建立了独立国家。独立后的菲律宾立即对对北婆罗洲展开了主权宣称,而其宣称权毫无疑问来自苏禄王国。
但因为当时北婆罗洲一带还有英军驻扎,是英国势力范围,菲律宾也不敢直接用强硬手段占地。
等到1957年马来西亚联邦从英国手中独立,英国从马来亚逐渐撤军以后,菲律宾的胆量也变大了。他们抗议马来西亚联邦成立,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菲律宾对北婆罗洲的主权”。
不仅如此,菲律宾还要求英国以租金的形式支付“侵占北婆罗洲期间的赔偿”。对于菲律宾的行为,马来西亚坚决抗议,认为北婆罗洲是自己无可争议的土地,且当时为了同时打击,防范菲律宾和东马地区的游击队势力,马来西亚在沙巴,沙捞越地区驻扎了大量军队,让菲律宾无机可乘。
但菲律宾并没有因此放弃土地声索,费尔南德斯·马科斯一世担任菲律宾总统时,菲律宾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国家,国力相对强盛,马科斯也在此期间大力“拓土开疆”,收揽人心。
为此,他在1967年秘密训练了一支摩洛人军队,准备偷袭拿下北婆罗洲。之所以是摩洛人士兵,主要是因为摩洛人和沙巴人一样都是穆斯林。而菲律宾大多数人都是基督教徒。
这些士兵的数量至少有200多人,代号为“贾比达”部队,都接受了在热带雨林里作战和特工训练。他们只知道要执行总统发出的一项“自由行动”,并不知道其具体内容。
1967年底,这些士兵在即将被派往沙巴执行任务之前,突然纷纷表示拒绝训练,拒绝出任务。原因是他们不想攻击沙巴的穆斯林,且此前他们一直被隐瞒了真实任务。
愤怒的马科斯总统和军方对这些人进行了处决,导致至少200人被杀。事后,菲律宾不仅基本上放弃了武力夺取北婆罗洲的计划,还因为处决事件引发南部摩洛人对马尼拉掀起了叛乱。
但这并不意味着菲律宾会放弃行动,菲律宾政府很快此后一直在外交上有所动作,甚至还暗中鼓动一些人“复辟苏禄王国”,将案件上诉到了国际法院。
可以说,这和当年菲律宾吞并南沙群岛,以及2016年发起所谓南海仲裁的行为非常相似。
不过,由于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国力相差太大,再加上沙巴并入马来西亚已经获得国际社会公认。菲律宾想要用对付中国的模式夺取北婆罗洲很难。
2,加拿大与美国之争
另一个近年来在反华领域比较活跃的加拿大也在领土和国家主权上受到了反噬,正在和美国在外交领域激战。
加拿大在1970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后,从皮埃尔.特鲁多,马尔罗尼到克雷蒂安执政时期,菲律宾都和中国保持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克雷蒂安执政时,加拿大极力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认为通过让中国经济发展,融入世界会让中国变得和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分歧更少。
但从哈珀执政开始,加拿大便和中国关系出现了波动。哈珀不仅会见了中国的边疆分裂势力头目,还大谈“意识形态外交”,并在引渡逃犯等问题上和中国作对。
甚至于,2005年,加拿大官员查尔斯·伯顿发布了一份所谓对于中国的《加中双边公民权利评估》,对中国进行攻击。这就是后来对加拿大对华外交影响深远的《伯顿报告》。
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影响到加拿大的经济增长,哈珀这才改变了对华政策,与中国进行以经济交流为主,撇弃意识形态对抗的基调。
但在2015年贾斯汀·特鲁多上台后,形势又发生了变化。特鲁多在2019年之前基本上还愿意和中国保持双边合作,并对建立加中自由贸易区很感兴趣。
但在2019年以后,随着中美之间对抗加剧,特鲁多领导的加拿大政府对华政策也逐渐趋于强硬。加拿大多次侵犯中国主权,试图介入干涉香港局势,多次发声在香港事务上指手画脚,还为大量的香港骚乱分子提供庇护。
加拿大政府也在2019年将香港列为不适宜旅游的危险地区,使得中加关系变差。
等到2021年,皮尤民调显示,加拿大只有14%的人对中国保持好感,大多数加拿大人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
加拿大政府还在经济上加入了对中国的围堵之中,配合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遏制。而为了迎合美国打击中国将加拿大作为对美输出商品的进口替代国,加拿大也有意减少对中国的贸易依赖。
甚至于,加拿大还派遣军舰在2020年,2024年10月多次穿越台海,公然挑衅中国的台海利益,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权利。
而如今,谁也没想到,加拿大也要面临主权危机,有被美国“吞并”的危险。
一向以思维,逻辑异于常人著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胜选后,突然大肆渲染扩张言论。一会儿要购买,吞并丹麦的格陵兰岛,一会儿又要给墨西哥湾改名阿美利加湾,另一边又对加拿大举起大棒,扬言要吞并加拿大。
特朗普在2024年11月25第一次谈到了要让加拿大变成美国的第51个州,引发舆论轰动。加拿大人也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加拿大为什么要这么做。
等到4天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又突然造访了特朗普的海湖庄园,两人讨论了三个多小时,最终特鲁多没有达成目的,愤然离去。
随后,在1月7日和1月25日,特朗普又重申了要吞并加拿大的计划。并表示,如果加拿大加入美国,美国愿意免除加拿大的关税。
考虑到特朗普毕竟是美国总统,他作为美国的国家元首,本身就是美国政府意志的代表,因此特朗普说出的吞并加拿大之语,并不可能是开玩笑,很有可能就是认真的。
对于美国的吞并活动,加拿大当然是不愿意的。加拿大政府甚至表示,除非所有加拿大的州同意,否则这不可能。
一些加拿大人甚至还表示,加拿大并不穷,加拿大也欢迎美国的州加入加拿大。
当然,加拿大人的这些表述很难左右特朗普的想法,其国家主权被特朗普冒犯,他们也很难拿出有效的应对方案。毕竟,加拿大和美国的国力差距过于悬殊,加拿大想保全自身主权,压力还是不小的,这也是其一贯反华,干涉中国事务收到的回旋镖。
参考资料:
1,2016.7.4-中国军网-背景资料:菲律宾如何在南海一步步侵占中国岛礁
2,2024.10.22-环球网-美加军舰过航台海,东部战区:全程跟监警戒,依法依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