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吨级的全能舰:或许这才是未来中国海军的中流砥柱?

历史有小狼 2025-01-30 17:56:41

2020年1月,我军第一艘055大驱——南昌舰入列服役,这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大排水量的驱逐舰,排水量达到了1.3万吨。

因为055大驱隐身设计有突破,海上任务多样化,不管是防空、反导还是反潜、反舰都十分在行,所以也被称之为是我国航母的“带刀护卫”。

但就在我国军迷期待能够下水更多055大驱时,大家发现,055大驱的建造速度似乎放慢了,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就要上马3万吨级的全能舰,或许这才是未来中国海军的中流砥柱,真的是这样吗?

· 055大驱:航母的带刀护卫

早在1968年,我国就已经下达了开展大型火炮导弹舰战术技术和方案论证的任务,设计代号为055,但因为种种因素,直到2009年,055大型驱逐舰的综合立项才通过审查,并开始了工程建造。

直到2017年,我国首艘055型驱逐舰,才在江南造船厂长兴造船基地下水,2019年,我国首艘055型驱逐舰被命名为“南昌”号,并于2020年归建入列,选号101。此后,我国迅速、集中下水了一批055型驱逐舰,公开资料显示,到2023年4月,咸阳舰的舷号为108,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有8艘055大驱公开亮相。

055大驱下水的消息,一度令我国军迷十分兴奋,毕竟055型驱逐舰是我国国产驱逐舰中排水量最大的型号,其排水量高达1.3万吨,所以它才会被叫作“055大驱”。相比之下,052D的最大排水量只有7500吨,美国海军主力舰伯克级的排水量为8000吨,就算是尚未交付的伯克Ⅲ,排水量也不到1万吨,而此前全球最大的盾舰为韩国的KDX3导弹驱逐舰,排水量为1.12万吨,这一对比,足以显示出055这个“万吨大驱”的巨大。

而在海上同类型的舰艇,其吨位越大,就意味着其自持力越强,能够携带更多的舰载设备、武器,当然也就意味着它会更加强大——只要它不是那种没有配套设施、吨位虚高的舰艇。

此前的媒体报道就显示,韩国虽然自称其KDX3比日本的二代盾舰爱宕级更加先进、与摩耶级不相上下,韩军专家仍然质疑其火力通道数量并没有比伯克级有着本质的提高,有“浪费吨位”的嫌疑。

还有,印度加尔各答级驱逐舰的排水量达到了7500吨,但其武器配置还不如我国排水量只有4200吨的054A。

而055大驱则不一样,它足够强大,有112个大直径冷热共架通用发射单元,作战系统高度集成、动力系统升级换代,具有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是一艘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驱逐舰。

2024年时,我国媒体还公开报道了南昌舰直面外军航母编队的消息,称在2022年,南昌舰前出近百海里,直面外军航母编队,面对外军舰机长时间、高强度的抵近滋扰,南昌舰开启各种雷达,火炮和导弹进入作战状态,一步不退,在远海大洋与对手斗智斗勇,履行了航母编队“带刀护卫”的职责。

军事专家表示,各种细节显示出,南昌舰对外军舰艇具有震慑力,足以说明我国的055大驱并不是“徒有其表”而已。

正是因为这样,大家对于我军建造更多055大驱充满了期待,可在我国第一批8艘055大驱下水之后,我国055大驱“下饺子”的速度突然放慢了。

· 建造速度放缓,原因何在?

有资料显示,我国第二批8艘055大驱在2024年初已经露面了4艘,其中第九艘和第十艘已经下水,但后面几艘055到底要什么时候亮相,还不得而知。

而且,卫星图像、船坞活动减少等迹象表明,我国055大驱的建造速度已经明显放缓,外界对此猜测纷纷。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我军在第一批次的使用中,发现了055大驱的一些问题,并决定先进行优化升级,比如动力系统、反导系统都有继续升级的可能性,可能我们要先进行各个系统的研发和测试之后,再继续建造,所以从2024年开始,我国055大驱的建造速度放缓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055大驱的建造速度放缓和我们战略需求、建造成本都有关系。因为055型驱逐舰的定位绝对不只是航母护航,它完全可以活跃在所谓的“第一岛链”外,乃至是“第二岛链”,就像网络上的一些段子所说的一样:“航母,你在这里等我,我去把他们都宰了,你就安全了。”

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055大驱的建造数量,受到我们战略需求的直接影响。在战略上,我们并不追求和美国比舰艇数量,只要能够实现远海防卫,“适度够用”就行,强调精锐而不是数量堆积。

盲目追求大量建造055大驱,可能会重蹈美国的覆辙,将资金浪费在盲目追求建造大型驱逐舰上:从美国此前的经验教训来看,就算是技术再先进,肆意扩张吨位和建造数量都是不可持续的。

况且,055大驱确实建造成本高昂,注定不可能一直批量“下饺子”,国家也要权衡资源的投放,将部分资金转向其他海军装备的研发和建造。毕竟,我们还要同时建造052D驱逐舰以及076两栖攻击舰等其他的舰艇,这也导致055大驱的建造速度放缓。

当然,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055大驱可能即将“停产”,因为我们将很快上马3万吨级的全能舰,这才是中国海军未来的“中流砥柱”。

· 真的会上马“全能舰”吗?

港媒《南华早报》此前报道了一个消息,有着我国“电磁弹射之父”称号的马伟明院士在《中国电工技术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议打造一款“超级战舰”,集成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大功率微波武器于一身,排水量达到3万吨上下,彻底颠覆现代海战。

这种“超级战舰”和自身防卫能力有限的传统航母不同,依靠先进的综合电力系统,可以将舰艇上的核反应堆所提供的能量转化为电磁能,令舰艇上能够装备大量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等,有效执行防空、反潜、反导任务,并精准打击海上和陆地的目标。

在电磁技术上,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目前我国是全球唯一一个进行过大型轨道电磁炮发射实验的国家,在线圈炮、激光武器等电磁武器的研制和应用方面,我们也是“走在前列”,未来电磁武器上舰,并不是没有可能。

至于“超级战舰”所需要的核反应堆小型化技术,我们现在也已经有了“玲龙一号”民用版小型化核反应堆,安全性、可靠性更高,但体积只有传统核反应堆的1/10左右,而且还具有模块化设计、快速部署等特点,为“上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媒体对此评论称,中国已经准备好将科幻小说中的想法带到现实世界——尽管研究人员还没有透露全能舰什么时候才会开工建造。

据此,不少人觉得,如果我国有了如此强大的舰艇,那么也不需要大量建造055大驱了,未来我们只要大量装备全能舰,就能把美国的航母优势“彻底归零”,在海上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全能舰其实与苏联时代的航空巡洋舰类似,当时,苏联希望它能够结合航母和巡洋舰的特点,并建造了“基辅”级航母和“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苏联的航空巡洋舰有强大的舰载武器来应对各种威胁,不用完全依靠舰载机联队来获得攻击力,但航空巡洋舰的缺点是很明显的:由于舰载武器占据了大约一半的舰艇空间,导致飞行甲板和机库很小,只能搭载很少的舰载机,而且这汇总航母的适航能力很差。

外界认为,苏联的航空巡洋舰是“既要又要”,但却什么都没做好,在设计方面并不成功。

那么,我们的全能舰也会落入类似的境地吗?虽然电磁武器能够节省大量空间,至少弥补了航空巡洋舰的一个缺点,但仍有专家觉得,全能舰的思路其实已经落后于时代,因为在军事武器的研究中有一个大忌,就是一型多用。

或许在武侠小说中,确实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高手,但在现代武器发展历史上,想要走这条路的几乎都会失败。虽然电磁武器和核反应堆技术的进步,可能会令马伟明院士的设想成真,但全能舰的实际表现如何,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

或许,我们真的有可能在海上建造起“全能武器库”,但我们也不能仅凭这一个“可能性”,就断定055大驱的放缓建造,是要停产、是要为全能舰的建造“让路”,更不能就此断定,全能舰才会是为了我国海军的中流砥柱。

我国军事武器的发展,还有很多可能性,科幻小说当然可能照进现实,但也可能是在其他方面照进现实,具体将会如何发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0 阅读:0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