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国会放弃遍地翡翠,富产金丝楠木,价值抵百个香港的江心坡

历史有小狼 2025-01-30 17:56:33

“江心坡”指的是位于云南高黎贡山以西的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北起西藏察隅县,南到缅甸尖高山,面积约为27000平方公里。在民国时期,这个地块是国民政府与缅甸政府最大的争议地区,两方在此问题上有过许多摩擦。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政府将这块存在争议的土地放弃交给了缅甸政府。这一事件被逃到台湾的国名党拿出来大做文章,编造出“中共像出卖外蒙一样割让江心坡地区”的谣言,试图以此来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然而实际上这一决定有其深意……

江心坡—自古就是属于我国的“聚宝盆”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明朝初期就在江心坡地区设立了缅甸军民宣慰使司,这一制度是中国各朝代对边远少数民族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也是一种控制当地的一种政治手段,后来认为所有设有这一设施的地区都成为了明朝的一部分。

在清朝时期,清朝与缅甸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这两次战争都以清朝的胜利作为句号。而在第二次战争失败后,缅甸国王向清政府臣服,缅甸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江心坡地区也在这一时期成为了清朝国土的一部分。可惜的是,在晚清时期清政府国力衰弱,英国介入缅甸将其变为了自己的傀儡,中英两国从此有了滇缅边界的领土纠纷。

江心坡地区为何会成为中缅两家争抢的“对象”?首先江心坡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这一地区将中国西藏、云南与缅甸连结起来,是通往藏南的咽喉要道,占据这一地区便可以深化与邻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推动当地及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次当有战争发生时,由于此处丛林密布不利于进攻,这让其成为了很好的军事堡垒,有利于维护国家边境的稳定。再加上相对偏远,人迹罕见,可以很好的作为军事缓冲区,让普通群众避免受到战乱的影响。

最后江心坡地区也可以算是名副其实的“宝地”,此地不但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还盛产翡翠,根据资料,世界上百分之90的翡翠都产自这一地区。除翡翠以外这儿还出产珍贵的金丝楠木,要知道这种木头在明清时期可是皇家特供,只有皇室成员才能使用,可见其奢华程度。这两项经济产物的存在,让江心坡的价值更上一层楼。

较大的面积,重要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以及翡翠与金丝楠木的存在等等特质,赋予了这块看似偏远的区域巨大的价值,甚至有人认为它的重要程度远大于香港,那么为什么我们却主动放弃了这块“福地”呢?

英国人的强势介入使局势改变

在19世纪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无能的晚清政府面对如日中天的英国就是待宰羔羊,巨大的国力差距让清政府只能将缅甸拱手让人,让清政府高层想不到的是这一行为也为自己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1900年2月3日,驻扎在缅甸的英军突然越过国境线,企图占领北边的片马却遭到了当地清军的强烈抵抗,最后以守将战死的代价保护了领土。此次进攻失败撤军后,1905年英国人还提出以1500银元永久承租片马的要求,仍然遭到了拒绝。

1910年,英军又趁着冬天山里大雪封山,援军无法到达的机会,迅速攻占了片马北部的军营以及岗房、古浪两地,失去了军队军营的片马随后也被英军占领。然而他们远远低估了中国人捍卫领土完整的决心,在片马遭到占领后,收到消息的清后方守军迅速组织部队兵分两路对还未在片马站稳脚跟的清军发动了进攻,将英国人赶至了片马军营。

英军的丑恶行径在国际上被清政府所揭露,世界各国也对这样的行为表示了谴责,此时迫于战事与舆论的压力英军再次撤出了片马。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英军趁着国民政府刚建立,根基不稳政事应接不暇的时机,再次占领了片马、岗房、古浪地区并进行了实际的管理。

英国人非法占领片马、岗房、古浪等地区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民国政府对此都没有实际的反应,直到1929年才向英政府提出抗议称“查江心坡一带仍属我国领土……”,英国政府当然是不予理会。

英国就抗议不做任何表态,按常理来说民国政府就应该在这时出据史料作为证明,进行谈判来确定最终的归属问题。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民国政府也对此问题表现出了一副避此不提的态度。随后的几次行为更是直接揭露了其面对列强不敢任何动作的软弱表现。

1942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与英国共同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协定旨在两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入侵缅甸的日本军队。但当国军上校团长谢晋升带600人的队伍进入江心坡建立的怒江西北抗日基地时,英国政府立即进行了抗议,并向蒋介石施压要求部队撤出。就在日军席卷搞得民不聊生时,英国政府仍不容他人染指缅甸。

再一次在1944年,此时英国国力衰弱其各殖民地独立热情持续高涨,对缅甸的控制也不再稳定。恰逢此时缅甸腊戍以北驻扎着三十万精锐国军,何等的良机。但就是在这样敌患我优的条件下,英国仅仅一句话就让蒋介石下令将部队撤回国境内,甚至没有发表过一个“保持主权”的声明!

最后一次是于1947年缅甸摆脱英国控制而独立,英方向缅甸政府移交包括江心坡和孟养在内的实际控制地区的行政权之时,民国政府对此没有任何反对的表示,蒋介石文白无能,丧权辱国的行为错失了最后一次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机会。

谈判困难重重,周总理谋求安全稳定

1950年国内解放战争结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在战争结束国家社会与政府趋于稳定后,解决中缅两国争议地区被提上日程。其实在解放之前,由于中缅两国关系特殊,两国间的疆界划分比较模糊,并不存在边界问题。直到近代英国对缅甸的不断入侵与国民党的懦弱行为,才造就了这么个烂摊子。

可恶的是在新中国刚成立后,美国政府第一时间草了一份题为《缅甸和中国边界问题》的文件,该文件拟定了大量的方案来干涉中缅关系,以此避免共产主义在亚洲的影响力继续扩张。在行动初期,美国就开始在缅甸大肆宣传“中国扩张论”,并向缅甸提供军事物资,以支持中缅之间的对立。

除了援助缅甸政府外,美国政府还注意到了从云南逃到缅甸境内的部分国民党军,为其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与政治支持,想要以这支部队阻碍中缅之间的关系走向正常化。后来这支部队趁着朝鲜战争的机会,在1951年大举入侵云南被解放军歼灭,美军的计划也因此破灭。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55年的黄果园事件,中国军队与缅甸军队在黄果园发生了冲突。美国人与窜逃到台湾的国民政府抓住这个机会再次大肆宣传“中国扩张论”加剧中缅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把中国带到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尽管缅甸政府一再否认这种说法,美国政府也视若不见持续向中国政府施压。为扭转被动局面,反驳美国媒体指责,中国决定开启边界谈判。1956年8月4日,周恩来向吴拉茂表示愿意接受缅甸政府关于成立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来协商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建议。

缅甸政府官员看到了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诚心,也纷纷支持这样的决议并在国际社会上表达不欢迎第三方国家参与问题,不想要问题复杂化,摆明了疏远美国的态度。但美国对此并未死心,不断警告缅方政府称这只会给缅甸人带来胜利的表象,实际上会强化中国对缅甸的“渗透”。

为消除缅方周总理在出访亚欧十一国前夕,主动邀请吴努访华就边界问题进行会谈,虽然没有最终将方案敲定下来,但是缓和了中缅之间的关系,并让缅方坚定了疏离美方自主决定方案的决心。

1958年奈温上台,缅甸国内的国民党军问题也越发严重,为了国家安全与中缅两方友好,奈温加速了两国边境的商讨。决定将片马、班老、班洪地区归还给中国,自身获得江心坡地区,协议达成后,中方还主动帮缅甸政府解决了国民党军问题,可谓是互惠互利。

美国计谋失败,中缅关系正常化

在中方帮助清剿完国民党军后,缅方发现了大量的美械装备,此事引起了缅甸人民的愤慨,在全国各地爆发了游行活动。随后缅甸高层庆幸没有听取美方的谗言,坚持了自己对和平追求的本心,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争。

而中国方面,作为一个大国,没有使用武力压迫缅甸,迫使缅甸失去领土。坚持和平协商以“江心坡“换取了片马、班老、班洪地区为两国之间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让步,也表明了我国和平发展共同富强的目标。

参考资料:

中缅边界谈判与美国的干预及失败(1950—1961年)——基于中、缅、美、英四方档案的历史考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0 阅读:1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