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诵读经典古诗词《寻西山隐士不遇》

智慧山丘无限 2024-12-16 17:06:48
寻西山隐士不遇[唐]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作者简介

丘为是天宝年间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后隐居,活了九十多岁。他的诗多抒发隐逸之情,与王维有唱和,是盛唐田园山水派诗人之一。长于五言,格调清幽淡逸。

字词注释

绝顶:最高处。

茅茨:茅屋。

巾柴车:“巾”做动词用,“巾柴车”意思是给车罩上帷幔(巾),准备出行。

钓秋水:在秋水傍钓鱼。

差池:错过。

黾(mǐn)勉:本义是努力,这里是辛勤的意思。

仰止:仰慕。

及兹:来这里。

契:相和,默契。

幽绝:幽静。

荡心耳:使心明耳净。

无宾主意:指宾(来访者)主(隐士)没能交谈致意。

清净:没有烦扰。

之子:这个人,指隐者。

诗词译文

老友住在山顶的茅屋,去探访要直上三十里。叩门却不见有人在,从窗户往里看只有桌椅。看来不是驾车去砍柴,就是去溪边钓鱼了。辛苦而来你却不在无法见面,仰慕之心空依依。但是看见雨后翠绿的青草,窗外松涛声声。有幸能来此清幽之地,真是洗心涤耳净化心灵。主客虽然未谋面相谈,但却获得了真正的清静。兴尽而归,未见主人也很满意了。

特色赏析

这首诗写寻访隐士不遇的经过。

开头说爬了三十里的山路,好不容易到了顶峰找到了那间茅屋,可见寻访心意之诚。但是敲了半天门竟然悄无声息,从窗户窥视屋里只有桌子、板凳,原来隐者不在。人到哪里去了?寻访者估计不是去砍柴就是去钓鱼,这是隐者追求的渔樵情趣。寻人不见是件扫兴的事,“黾勉空仰止”,心怀仰慕辛勤而来却扑了个“空”,寻访者有些失望,但举目四望只见草色新绿,又听松涛声声,环境是多么的清幽雅静啊,顿觉耳目一新,心中不悦的世俗想法一扫而空了,而且从这清幽的环境中悟出一个大道理:“自足荡心耳”“颇得清净理”,洗心涤耳、清净无为,正是隐者最高的理想境界呀。于是兴冲冲下山去了,兴起而来,兴尽而归,只管耕耘,不问结果,这就是隐者所标榜的“闲适”。

这首诗写的虽是寻访经过,反映的却是诗人的一段心路历程,刻画出隐居人群的普遍心态。诗的可贵处,是将这种心态刻画得一波三折、细致入微,非隐者体会不到这种心态,也写不出这种诗。

0 阅读:0
智慧山丘无限

智慧山丘无限

感谢大家的关注